旧时的算命摊 资料图片
《兰州城隍庙里的“铁算盘”》补正
1月10日《兰州日报》的《城市记忆》栏目刊登的张西原先生写的《兰州城隍庙里的“铁算盘”》(以下简称“铁算盘”)一文,曾刊登于2007年10月10日《兰州日报》的相同栏目。这次,只不过是简缩版罢了。
就在“铁算盘”刊登时,勾起了我儿时的一点回忆,针对文中的一些失实史实,想写一点文字,加以补正,因故未能如愿。不想,《城市记忆》栏目又登出了作者相同、题目一样的文章,其区别只不过是减缩了一些文字。因此,又勾起了写点补正文字的兴趣。
“铁算盘”一文,除了一些传闻外,主要的失实在于文中的“史相臣在1949年底收拾卦摊回泾川务农,以后有两次到过兰州”之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兰州解放后,史相臣先生并没有回乡务农,就住在兰州。他的家,就在金塔巷。
史相臣先生生前由于和当时甘肃政界的关系,加上“铁算盘”的头衔,在兰州颇有名气。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不为普通人算命,兰州人之所以称他为“铁算盘”还有另一层意思。还应指出的是,史先生虽然在城隍庙里算过卦,而出名却是在院门,因为他的算命生涯,大多数时间在院门或者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所以,兰州老一辈特别是史先生的一些熟识的人,老乡,不会称呼“城隍庙里的铁算盘”,而以“院门下”特称。因为他除了在院门算卦外,他的家就住在院门(辕门)附近的金石巷(现酒泉路金鼎牛肉面稍西),一般以“院门下”特指史先生及史先生家。父辈们在和史先生交往时,常常会提到“院门下”。我原以为是指中央广场,后来才明白是史先生的特指。直到我参加工作,和兰州老人交谈时,只要说起算命的话题,就会提到“院门下的铁算盘”。如果再具体的话,就直乎“铁算盘”,从来不提“隍庙里的铁算盘”。外地人说起,“你们兰州有个铁算盘”。当然,写文章和俗称有着修辞上的特殊需要,但要以尊重历史为要。
我有幸与史家有一段缘由,是父辈的关系。家父和史相臣先生结识,是经过范振绪先生介绍的,按照惯例,史先生为家父算命预测了未来,家父和史相臣先生的交往,以算命开始而终于算命,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初回乡。家父后半生的命运,正合了史先生的预测。家父回乡后和史先生交往的责任,由叔父继续,有时到周末,就要到史家去度过。那时,我和史先生的小儿子是同龄人,我在兰师附小上学,他好像在兰园小学上学。因为集邮的关系,周末在中央广场邮局留恋久了,有时顺便到史家去和史先生的小儿子一起玩,观赏、交换邮票,看小人书。每到寒暑假回老家,家父都要问起史家的情况。1964年家父来兰,俩人还长谈过一次并又一次为父亲算了命,就是这次算命,决定了家父以后的生活轨迹。后来和父亲提到这次交谈时,他提到了两件事,一是他俩的命运,二是将要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史先生后来的结局如何,我不得而知,而家父的一生,正应了先生的一席预测。
1965年,发生了一件令史相臣先生心痛的事。事情的缘由是史先生的大女儿年已二十八九,尚未出嫁,想在他算命的人中为女儿谋求一个八字相合而且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当时和叔父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老乡,在叔父的引荐下,史先生为他算了命,算过之后,史先生反复打探这人的情况并说明心意,经过叔父介绍,史先生的大女儿和这个职员以算命相识而后结婚。后来,这个职员在工作的科室因为偷窃被学校开除而遣送农村老家,两人因此而离婚。原来这个职员在当初算命时隐瞒了自己属羊的生辰八字,改为马相,而属马生辰,正是史先生十数载为女儿算命以求的,这件事发生后,史先生不再算命。知道这件事的老辈人,大多数已经作古,当事人也都年近古稀,就这件事的本身来说,拿当今时髦的话说,又涉及隐私,如若不是有人反复拿史先生说事,只当是过往云烟,我也不会见诸于文字。基于此,文中除了史先生外,别的一些当事人都隐去姓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史先生离开兰州回了农村。我后来也就插队了,两家人因此就中断了来往。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