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拌面传奇

时间:2012-06-25 10:27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 艾贝保·热合曼 点击: 载入中...

 


  新疆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饿汉子,路遇一家拌面馆,高兴之际狼吞虎咽两大盘子。随后拍拍肚子,抹抹嘴,点上一根莫合烟美滋滋享受之后,扬长而去。可是走了40里地,却总觉得少了一件什么事,而且越往前走,这种感觉越强烈,腿脚如同灌了铅,几乎寸步难行。猛然间如梦方醒,叫了一声:“你看我这脑袋瓜子!”调转方向原路返回。正当他大汗淋漓、气喘咻咻回到饭馆,恰好老板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迎面而来。“早料到你还会回来的,所以面汤一直在火上热着,喝了这碗面汤,才能原汤化原食啊!”


  传说中的这“原食”,也就是我们新疆最家常的美食——拌面。新疆这块热土是各种文化的交汇之地,作为传统饮食文化之一的拌面,也自然受到各民族普遍青睐。如今新疆各地大街小巷餐馆林立,名目繁多,其中尤以拌面馆居多。既是走进高档饭店,许多食客依旧不忘问上一句:“有拌面吗?”

 

  营养不凡 以少胜多

 

  拌面的维吾尔语发音是“兰格曼”,拌面是意译,也就是拌上菜吃。根据其制作方法和形状,还有一种称谓为“拉条子”。不管是哪一种叫法,新疆人都知道其中的意思,等着慢慢享用就是。


  记得以前家境贫困,去磨坊磨面的时候,要将头等面粉单独装在一个袋子里。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用来做一顿拌面,招待客人。而我们自己则是白面和玉米面掺着吃,即使偶尔吃上一次拌面,也是一截一截的,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


  真正意义上的拌面,就像打造一件工艺品,有其不可或缺的工序。先要用上好的面粉来和面,等面饧好后,切成一根根剂子,抹上清油,盘成层状,然后扣上面盆再稍醒片刻。等锅里的水开,就可以下面了。起先是一圈一圈向上盘,随后是一层一层向下绕。只见一根根面剂子经过一番迅速抻拉抛甩之后,魔术般变成一把长长的丝,不要说吃了,看着都过瘾。


  既然是拌着菜吃的一种面食,忽视了炒菜,拌面就会相形见拙。维吾尔族人经过长期摸索,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民族菜谱,虽然看似略显简单,然而营养搭配极具合理性,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维吾尔族的菜谱,一般少不了这样几个主打菜:胡萝卜、洋葱、恰玛古。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药理作用突出,健脾消食,补肝明目,人称“贫民人参”。洋葱,俗称“皮芽子”。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粗纤维,而且还有芥子酸、咖啡酸和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因而冠以“菜中皇后”,深受老百姓喜爱。


  而恰玛古,则是千百多年食疗史验证的长寿果。在新疆只要提及恰玛古这种植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大医典》等多部维、汉医典中都分别对恰玛古的保健和治病功效进行了详细介绍。


  虽说南疆一些地区自然条件非常艰苦,但不乏百余岁的长寿老人,究其原因和长期食用恰玛古不无关系。另外再如西红柿和辣椒等,除了本身具备的营养成分,调色和调味都不可多得。有了一盘子筋道的白皮面,再配之以色香味俱佳的特色炒菜,可谓两全其美,缺一不可。

 

  各具特色 名声在外

 

  时值今日,拌面也与时俱进,向着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了。除了家常拌面、过油肉拌面,一些以地域特色为标志的品牌拌面也相继问世。比较著名的有托克逊拌面、奇台拌面和伊犁碎肉拌面。


  早些年司机跑长途,托克逊就成了重要的一站。久而久之,自然催生当地的餐饮,尤其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快餐拌面,成了过往行人的首选。一时间标有数字序号的拌面馆应运而生,生意十分红火。1996年我去南疆的时候,往返都是在托克逊吃的拌面,味道确实记忆深刻。伊犁碎肉拌面我也曾品尝过,于今想起来依然余香满口,回味不尽。只是近在咫尺的奇台拌面还一直不曾品味,想必味道一定不错,毕竟名声在外。


  很久以来拌面被人津津乐道,关键在于它的快捷和实惠。面和菜盛在一起,经过认真搅拌,面和菜的味道相互渗透,相互吸收,面嚼着有筋骨,咽着又滑溜,如果有一头新鲜的大蒜就着,一阵辣劲过后,顿感浑身毛孔一下全部张开,一天的劳顿便一扫而光。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赴宴之前先垫上一小盘拌面,应付一场酒席不在话下。反之,即使山珍海味摆了一桌子,回到家仍要让家人做一盘拌面,好像不这样,睡觉都不踏实。在一些街头餐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三五个朋友坐在那里,一人点上一个菜,凑在一起就是好几道菜。酸菜、过油肉、土豆丝、辣子和西红柿炒鸡蛋等,吃一盘子面,品好几样菜,非常划算。


  然后根据各自的喜好,叮嘱伙计要热面,还是要凉面。热面俗称“染窝子”,肠胃不好的人吃了舒服。凉面又叫“过水面”,吸溜起来一气呵成,痛快。常常还能听到这样的对话:“韭叶面还是棍棍子?”“韭叶面!”“凉的还是热的?”“一个凉的,一个热的!”“喝面汤吗喝茶呢?”“先喝茶后喝汤!”

 

  花开遍地 新疆味道

 

  很多年前,拌面还没有走出新疆,人们去内地出差,很难适应当地的饮食,大伤脑筋。一次我和同事出差去四川,恰巧看见有一家清真饭馆,想拌面想得几近发疯的我们,一下子涌进饭馆,说什么也要老板做一顿拌面不可。可惜老板只听说过拌面,却从来不曾亲自做过,就问我们可不可以用挂面代替。


  挂面和手工拌面完全是两码事,岂能同日而语!于是就有人提议我们自己动手,一解嘴馋。老板十分好奇,满口答应。几个高手便分工负责,和面的和面,择菜的择菜,一阵工夫一盘接一盘的拌面就端上来了。虽说面不是那么有筋骨,几乎都成了二截子,但毕竟是千里之外的异乡,能品尝到这样一顿朝思暮想的家常饭,就如同见到了亲人一样,幸福极了。


  所以过去人们常常调侃说,新疆人出差回来,一定要做这样两件事:一是大包大包往回扛东西,因那些年新疆物资匮乏,借此机会购置一些家庭用品。二是下车或者下飞机,吃的第一顿饭十有八九是拌面,而且一边吃着一边还说:“可把人都想死了!”


  如今往回扛东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去内地一些地方出差,吃到新疆拌面也不再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像北京、上海和广州一些大城市,新疆餐饮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想吃拌面,只要告诉出租车司机,保证将你送到有新疆饭馆的地方。


  最近我刚去了一趟南方,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突然远远看到一块新疆拌面牌匾,好奇心驱使我前去一饱口福。等到了跟前仔细一瞧,才知道是外省人开的饭馆。我就问老板能做出新疆味道么?老板笑着说吃过之后就知道了。吃了之后觉得确实地道,面拉得精细,菜也符合口味,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之所以连外省人都要打新疆美食的牌子,说明新疆拌面确有其独到的地方。就像新疆的民族歌舞,只要唱起来、跳起来,人们都会为之所感染,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作为一种文化,不受民族和地域限制,被社会广泛认可,是一件值得我们每个新疆人骄傲的事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