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新疆味道

时间:2012-07-20 09:59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艾贝保·热合曼 点击: 载入中...


  新疆有种特殊的食物——馕。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歌颂赞美过它,它是最接近粮食本质和原色的食物,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这种作为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生命主食,从来都是在用泥土垒成的吐奴尔(馕坑)烘烤而成,因而带有古典的色泽和土壤的芳香。如同汉民族餐不离蔬,维吾尔人对馕的情感,到了难以割舍的程度。所以民间有句俗语:“一日不吃馕,两腿直打晃”,足见在新疆人心中,馕有多贵重。

 

  打馕趣事

 

  在我们乡下农家院落,或许东家少块菜园,西家缺个鸡舍,却都在醒目之处耸立着一个馕坑。馕坑无论高低大小,清一色黄泥抹就,给人一种亲近感,遇上打馕的日子,整个村子弥漫着香味。


  从严格意义上说,用“贴馕”或者“烤馕”代替“打馕”,似乎更贴切。维语中“馕雅克”一词,直译过来就是“贴馕”的意思。自打记事起,我们就是看着母亲烤馕长大的。按理说,大人烤馕的时候,是不允许小孩靠近的,尤其外村的孩子,必须离得远远的才行。问及原委,就说别人看见了,馕会接二连三从内壁上脱落下来,烤糊了不说,也失去了形状。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说是怕馕脱落,实则担心不测。小孩天生好动,特别是几个男孩聚在一起,不是爬墙头、就是钻地沟,看着热气腾腾的馕坑,闻着扑面而来的馕香,早已饥肠辘辘的淘气鬼,哪能抵挡如此诱惑,说不定一不留意就跳上馕坑,伸手揭开盖子一解馕馋。而馕坑则状若倒扣的水瓮,内壁经过烈火燃烧,温度高得惊人,万一孩子发生意外,后果可想而知。


  馕的味道是特殊的,绵长的,就像一曲天籁之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觉,馕是越嚼越有筋骨,越品味越是香气袭人,仿佛所有味蕾都被调动起来,不仅余香满口,而且渗入骨髓。


  早些时候,家家户户都很拮据,不可能在馕中添加太多东西。即便如此,馕的神奇魅力依然让人称奇。极其平常的面粉,用水和好,揪成团,再几经揉擀,一个个薄厚匀称、大小适中的雏形便摆满了案板。这个时候,心灵手巧的女主人,还会在馕的正面稍加点缀,让馕看上去像一团团盛开的花朵。接下来就是一道最要紧的工序,用手蘸上盐水,沿着馕坑内壁撩洒,最后才依次把馕贴将上去。同样,馕的背面也必须抹上盐水才行。我就琢磨,烤馕除了火候恰到好处,盐水的作用更是奥妙无穷。就如同做抓饭,同样用大米、胡萝卜和羊肉几样简单原料,可不少人就是做不出味道,究其原因还是同盐水有关。我发现,母亲每每做抓饭的时候,油锅沸腾之时总是不忘洒上盐水,所以抓饭吃起来别有滋味。

 

  抗饥耐存

 

  馕之所以成为维吾尔族心爱的主食,除了其独特的美味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食物难以媲美的优势,尤以抗饥饿和耐储存最为著名。许多时候,刚吃过饭不久,肚子又“咕咕”叫了,似乎不马上来一盘过油肉拌面,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换作馕,情况就大不一样。掰开看似一小块,泡在碗里却是满实满载,吃了之后,胃里实实在在,十分耐饿。而且,其他食物保质期比较短,特别是没有冷藏设备的时期,天一热就发霉变馊。然而,馕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还耐储存,即使是在潮湿的南方,只要是空气对流,存放十天半月都不会变质。


  馕存放的时间长了,难免变得又干又硬,然而用水一泡,须臾就会松软。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乡下老乡夏日劳作之后,来到一条小河旁,从褡裢中取一干馕,随手向上游一扔,这才开始洗手洗脸。等手和脸都洗利索了,馕正好也漂下来了,蹲在河沿上,馕也吃了,水也喝了。然后来到树荫下美滋滋睡上一觉,一身的疲乏都没有了。所以,我就觉得馕是该用水来泡的,如果将馕泡在奶茶中,那滋味绝对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一位著名的文学前辈撰文讲述了一个切身体会,说他在新疆生活的期间,曾经请一位维族大嫂照顾女儿起居。见惯了茶水泡馕,时至今日,女儿吃零食时,依旧习惯在水中蘸了再吃,令人感触颇深。

 

  温暖回忆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暑假,我们几个要好的孩子喜欢结伴去山里采野草莓。由于路途遥远,往往馋瘾没过足,人却饿得前心贴后背。幸亏爷爷家就在附近,有一次摸过去正赶上铁将军把门。饿得实在受不了,我们干脆像一群小土匪,把锁撬了。只见房梁上吊着一个筐子,急忙取下来一看,正好有几个大而厚实的馕,就高兴得疯狗似的抢着嚼了。三下五除二就把爷爷家好几顿的主食消灭得一干二净。


  上高中时,我中午的伙食就是半个馕。然而有一阵子,我带的馕往往会不翼而飞。直到后来都毕业了,才有人对我说:“没办法,肚子太饿,再说你那馕,味道也着实太香了。”就像岳父生前所讲:馕的贵重,只有饥饿的心知道。


  到了我去内地上大学的时候,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可是我依旧怀念馕的味道,如同一个维吾尔族男声组合所唱的一样:“想起母亲烤的馕,心中升起一轮金色的太阳。”寒窗四年,只要接到家里寄来的包裹,我就像过年似的。因为包裹中有我朝思暮想的馕,虽说隔着一层白洋布,我仍然闻到一种挥之不去的亲切味道,仿佛一下回到故乡,回到了父母的身旁。


  馕的味道的确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无论走进任何一个维吾尔族人家,不管富有还是清贫,餐桌上没有馕是说不过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品种繁多的食物中,馕的地位始终是最高的。出远门的时候,别的可以不带,而馕一定是少不了的;证婚的时候,一对新人必须同吃蘸过盐水的馕,以此表明白头偕老。同样,如果有谁将馕踩在了脚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是发了毒誓。所以我们维吾尔族人说:馕是信仰,无馕遭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民族饮食文化相互融汇,馕的成分和品种日趋呈现多样化。有掺了植物油和鸡蛋的馕,也有用蜂蜜和牛奶做成的馕;除了小麦粉,还有苞谷面馕,甚至,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荞麦馕也应运而生。像锅盖一样大的叫“艾曼克”馕,像茶杯口一样小的是“托喀西”馕,放有洋葱的称之为“皮芽子”馕,包有羊肉馅的则名曰“果西”馕……品种多,品位也不同凡响。如今,馕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大众化食品,一些机敏的商人索性给馕进行了注册。可以高兴地说,新疆的馕不仅驰名中国,而且走向了国外。前些日子,一个朋友的亲戚从美国到上海出差,打电话告诉朋友,说他特别想吃馕,让朋友想办法带几个给他。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除了捐钱捐物,各种方便食品也源源不断运向灾区,其中就有新疆的馕。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条新闻,止不住热泪盈眶。因为,送去的一个个普通的馕,代表了新疆各族人民一颗颗滚烫的心!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