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成功实现伊犁河谷史前文物数据化

时间:2013-04-15 15:19来源:天山网 作者:记者蒲雪野报道 点击: 载入中...
  天山网讯 近日,记者在伊犁州文物局采访时,局长王林山告诉记者,伊犁河谷的史前文物已经成功实现数据化。
 
  谈到文物数据化工作,王林山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丁杰,是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历史专业的一名讲师,正是他用整整两年时间完成了伊犁河谷史前文物的数据化。
 
  丁杰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曾师从中山大学考古系主任、新疆著名考古专家刘文锁教授。
 
  丁杰醉心于伊犁河谷的史前文物,一直试图向人们呈现出丰富而辉煌的伊犁河谷史前文化原貌。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很难,难就难在“取证”,他必须要找到这些史前文物,他必须要对这些史前文物进行拍照、扫描、分类、研究。
 
  收集资料实在太难。为了找到那些“宝贝”,丁杰到过县文物局、伊犁州博物馆、自治区博物馆,求助过珍藏文物的收藏家。好在所到之处,人们都被他的一片赤诚所打动,尽可能地给他提供帮助,使他得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丁杰说最难忘的是2012年的夏天,他去新疆考古所借阅《新疆文物》杂志。《新疆文物》是自治区最权威、最专业的考古杂志,90%以上关于伊犁考古的发掘简报都记载在这本杂志上。当丁杰风尘仆仆地赶到新疆考古所时,所长于志勇已将1985年以来的所有《新疆文物》杂志为他准备好,编辑邱陵更是一直在办公室等着他。
 
  还有一次,丁杰和他的同事郑红飞老师去特克斯县考古工地,那天狂风大作,黄沙漫天,看到新疆考古所伊犁发掘队的领队阮秋荣队长带领着队员阿里甫、王永强、卡斯木等辛苦地奋战在一线。他心头突然为之一震:收集资料固然苦,但和考古专家们相比,我们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令人欣喜的是,尽管历尽艰辛,但丁杰已经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按照考古学的科学方法——类型学进行归类整理,研究每一类史前文物的器形演变等规律,完成了整个伊犁河谷史前文物的数据化和类型化,并对比伊犁河谷周边地区的文物,从宏观上整体分析伊犁河谷史前文物的来龙去脉。
 
  丁杰说,由于缺乏文字记载,伊犁河谷史前文化几乎全部需要史前文物来构建和支撑。将这些文物数据化后,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文物为我们展现了伊犁河谷在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强劲文明。它受到了甘青地区、中亚地区、南西伯利亚地区史前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身的地方特色,这使得伊犁河谷早期的文化变得异常生动起来,使这一地区在史前成为新疆西北部的中心和文化高地,并直接影响了石河子、乌苏、乌鲁木齐等天山中部地区的史前文化。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