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的军马场

时间:2013-12-14 08:27来源:百年甘肃 作者:张曙晓,马永强 点击:

相关活动》》》》

 

 

山丹军马场

 

亚洲最大的养马基地——山丹军马场


  草原葱郁、油菜花黄,马群欢啸、遍野飘香。这就是位于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横跨甘、青两省的山丹、民乐、永昌、祁连、肃南、门源6县。五十年前,伴随着祖国解放的隆隆炮声,有着2000多年屯兵养马历史的我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山丹马场回到人民的怀抱,迎来了它生命的光辉灿烂时期  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经过几代军牧工人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军马场已经彻底脱胎换骨于当 年的破败萧条,发展成为现今占地22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二万,年产值超过二亿,农牧工业齐头前进,并以其宏大的生产规模和优良的军马品种,被誉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军马基地,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闪耀在祁连山下。

 

 

  军马培育雄居亚洲第一

 


  山丹军马场南屏祁连,北依焉支,土地肥沃,牧草茂盛,是天然的畜牧农耕之地。相传,远古时候,天宫仙女与天马驭官私好,乘天马下凡,行至一大草原降落人间。玉帝召之不回,只好默许,将仙女所用胭脂尽数撒落二人居处,遂成一座胭脂山,两匹天驹在人间生息繁衍出无数匹良骥骏马。这则至今流传河西走廊的美丽神话传说,给焉支山下的山丹军马场抹上一笔神秘色彩。


  山丹军马场所在的大马营草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先后是月氏、匈奴国的牧场,历代边塞诗人曾作诗咏之:“焉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自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西逐匈奴在这里屯兵养马之后,此地便成为历代王朝的官牧之地和皇家马场。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国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腐败统治和频繁战乱的影响破坏,两千年来,军马场几多兴衰沉浮,历尽风雨沧桑,至全国解放前夕。还是个养马不足万匹,依靠救济度日的穷牧场。1949年9月,毛主席电令进军大西北的人民解放军“要完整无缺地把玉门油矿和大马营军马场接收下来”,军马场从此跨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五十年来,马场人肩负历史使命,从改良品种,培育草场入手,大力发展军马生产。特别是在解放初期,部队剿匪作战,边防巡逻和地方发展生产需要大量军马,军马场不辱使命,努力扩大军马生产,保证了军队和社会的急需,为国防安全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军马存栏最多时达到两万余匹,累计为国家和军队提供马(骡)15.在保障军队和社会需求的同时,军马场下决心进行军马品种改良,取得了重大成果。由场科研人员呕心沥血20余年,将本  地古老马种蒙古马与居“世界之首”的原苏联顿河马杂交后培育出的“山丹马”,以其强耐力、善拉挽而驰名中外,并在性能上超越了顿河马,取代了顿河马的“世界之首”位置。1985年,“山丹马”被国家正式命名,并分别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山丹马”成为我国陆地边防巡逻执勤用马的主要品种,还供应社会和出口其他国家。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抢险救灾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随着马匹军事用途缩小,“山丹马”又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它的身影遍及大城市的游乐场和风景胜地,供游人骑用。近几年,军马场科研人员又在“山丹马”改良的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山丹马”与阿拉伯马杂交培育的“阿丹马”已经繁活21匹,这项成果获得“98世界华人发明博览会金奖”.同时,科研人员的目光又盯上了下一个军马品种“英丹马”的研究培育,随着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军马用途用量日益缩小,养马已成为一个只亏不赚的行业,但是军马在维护边疆安全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只要军马的用途不消失,军马的生产和保种改良工作将继续发展下去。这种视国防需要为己任的思想境界正是我军宗旨在军牧工人身上的体现,也是新一代“牧马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今日牧马人

 


  1998年,在全国农牧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山丹军马场养活近两万人,还上缴利税445万元。而建场初期,人口虽不足千却要靠国家补贴过日子。这个巨大的变化得益于军马场在抓好军马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牧工业生产,在经济上打了翻身仗。农业生产成为军马场的支柱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而五十年前,军马场耕地不足万亩,仅种植青稞、燕麦等饲料粮,人口用粮主要靠政府补贴。建场初期,刚脱下军装的老一代牧马人,抡着镢头开荒造地,兴修水利,试种小麦、油菜,很快解决了人员吃粮问题。1956年,实现了由吃补贴到上缴利税的转变。经逐年发展,耕地面积已达到40万亩,拥有大型受精机械500余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加大了科技投入,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建成了3000亩喷灌稳产田,实现了由自然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变,成为机械化水平全国最高、粮油产量居西北之首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粮油年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为国计民生和军队用粮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利用天然草原,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全场牦牛、黄牛、绵羊存栏达到5万余头,年产牛羊肉124万公斤。并开展了具有高效经济价值的珍稀动物鹿和长毛狐养殖,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一些狐鹿产品在市场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依托军马场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成为最有活力的产业。军马场靠白手起家先后办起了电、煤、化肥、皮革、机械、毛毯、白酒等40个生产加工厂,形成了完善的自我保障体系和向社会大量输出产品工业生产能力。

 

 

  独特的军马文化

 


  八十年代轰动全国的彩色故事片《牧马人》的拍摄地就在这里。山丹军马场,它雄踞亚洲第一, 随着前苏联的顿河马场因各种原因退化。它正在向世界之首升位,成为世界军牧业关注的焦点。山丹军马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河西走廊上的大马营盆地。南有终年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有大黄山,东有黑林掌,沿西一马平川。这里历来是兵家养马要地。建国后,它从一蹶不振中一跃而起,升腾为亚洲最高的一颗“星”,历史在这里沉淀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军马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建场50年来,以军马场生活为题材的中、长篇小说共产生了四部,其中青年军旅作家师永刚创作的40万字的长篇小说《天苍茫》,已被中央电视台独家获取拍摄电视连续剧的改编权。原军马场中学教师陆法兴创作的中篇小说《尕老汉》,1989年被全国大型文学期刊《中篇小说》刊载,热情歌颂了马场职工及家属艰苦创业、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着力塑造了尕老汉这一牧马人的典型形象。受文学创作的启发,马场的业余文艺工作者眼睛向下,就地取材,先后排演了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和五幕话剧《养马的人》等,多次受到兰州军区的表彰奖励。随着现代化大众传媒工具的普及,八十年代初,马场开始与社会接轨,陆续购置了电视差转装置。马场自己拍摄电视音乐风光片《牧马人之恋》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荣获全国第二届电视文艺“星光杯”二等奖。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亚洲最大的军马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