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陇头流水歌辞》道:西上陇阪,羊肠九回。山高谷深,不觉脚酸。手攀弱枝,足砌弱泥“.所谓”甘肃走廊“,直到本世纪开始,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大地理概念,千山横绝,万水阻隔,交通依然不便。如果不是左宗棠留下的”左公大道“,纵贯东西的”走廊“恐怕谈不上有真正意义的公路。
勒马还歌出塞行
甘肃的公路建设在其开始的阶段都与国防和战争有关,近代意义上的公路应该是左宗棠整修的丝绸古道。
左氏于1 867年就任陕甘总督,在西北的十三年中,主要驻节于甘肃。他为了军事的需要,一开始就重视修路,督军疏通和拓宽了丝绸古道,由潼关自东而西直到肃州(酒泉),整修的大路横贯陕甘两省。进军新疆时又挥师开路行进,此路延伸到精河,南路修到今喀什市。这两条大道构成了今天西兰、甘新公路的基本框架。在修路的同时,他还大力提倡种树,凡大军所经之地以及屯兵之所,他都要令部属种树,且严加管护。据对栽活的树详细统计,各地总计达60万株以上。杨昌浚有诗赞曰: ”上相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甘肃近代公路建设第一人左宗棠督修的大道,已载入煌煌史册。他”勒马还歌出塞行“,擂响了二十世纪甘肃公路建设的战鼓。
雄心一片在西凉
西北五省区,处地偏远,但资源丰富。所以,在没有铁路、水运的情况下,兴修公路是惟一的开发战略。1922年9月,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向北洋政府提交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全国汽车道路图。六年 后,国民政府交通部又提出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全国道路规划,把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三种。由此可见,大陆几何中心的陇右大地在公路开发方面受到的关注和重视。1924年甘肃开始修建公路,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省共计修路10条,实修公路全长1 577公里。1924年开始修建的西兰公路是甘肃修建的第一条干线公路,当时由甘肃督军陆洪涛与陕西督军刘镇华商定的陕甘路线南路,从兰州出发,经临洮、陇西、天水、清水而达陕西陇县。
1939年,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日寇,对我华北地区步步紧逼,侵吞全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国民政府为了给抗战做准备,发出了”开发西北,巩同边疆“的号召。原有的道路年久失修,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规模整修西北道路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以西安为龙头,向西北腹地延伸的公路干线随即动工修建,长达700公里的西兰公路,于1935年7月全部完成。因战事日逼,有些路面的铺设尚未达到设计标准就通车了,汽车过后尘烟滚滚,”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车泥“,时人将其称为”稀烂公路“.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一条交通大动脉,苏联援华物资、西北地区物资源源供往抗日前线,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甘新公路是在抗战最紧张的时期,中国政府下令修通的。1938年元月,苏联赠送给中国的第一批汽车,由新疆古驿道进入甘肃,车队经玉门、嘉峪关、酒泉、武威、河口到兰州,硬是用大卡车压出了一条”公路“.为了顺利接收苏联援华物资。国民政府决定修筑甘新公路,修成了兰州至星星峡11oo多公里的公路,至此,西兰、甘新公路贯通了东西狭长的甘肃全境。
抗战时期除续建西兰、华双、甘青、兰宁、甘川等公路外,还兴建了岷县----夏河--甘川边界郎木寺的公路,这是甘肃最早通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发动藏民修筑公路,在甘肃历史上尚属首例。
1946年以后,公路修建规模缩小,至1949年共修建8条公路,全长659.4公里。至此,全省共有公路34条,长5161.1公里。由于失修失养,能通行汽车的只有19条。
天外黄河入酒杯
甘肃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是在建国以后。
194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约3200公里,且公路等级普遍不高。1950年初,甘肃交通厅成立,开始了全省公路的抢修、恢复和重点发展时期。至1957年底,全省公路里程达1.31万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公路的目标。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公路事业有了飞速发展, 省会兰州已成为北京、郑州之后的全国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干支线结合,内外地相连,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将甘肃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紧紧联系起来。1981年,甘肃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省份,截至199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3.58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约2.44万公里。今日,立足兰州,极目远望,真有”天外黄河入酒杯“的景象。
数字永远是枯燥的,辉煌的数字不能表现现实的全部生动。如今生活在甘肃的人,大概都会有一个真实的体验,这就是,狭长的甘肃在大幅度地缩短,原来只可遥想而难以身临之地,现在似乎抬脚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