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在1994年的第四届艺术节上,我省推出的《夏王悲歌》、《敦煌古乐》、《西出阳关》三台剧目,再一次将我省的戏剧舞台的艺术实践推向高峰。
《夏王悲歌》将戏剧艺术的视野从追逐社会政治的高度回归转而关注实生活和“人”本身。该剧的艺术结构也别具特色,它将中国传统悲剧与希腊悲剧融为一体,将情节冲突与性格冲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性格悲剧与历史悲剧交织在一起,从而为深层次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天地。在进行唱腔设计时,该剧还将西北民歌旋律、敦煌古调与京剧音乐融为一体,使该剧唱腔旋律显得深沉、古朴、苍凉,被评论界称为“西部京剧”.
《敦煌古乐》是由蜚声世界的敦煌学者、着名音乐家席臻贯先生根据1900年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25首唐代曲谱破译的。这25首曲谱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音乐语言,艺术及万史价值世所罕见。席臻贯经十多年的潜心揣摩,通过确立唐代的乐、舞、诗三位一体的乐舞意象原则,然后据此思路破译的敦煌曲谱,旋律流畅,音韵典雅优美,在可听性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了让观众欣赏到一千多年前的古风流韵,1993年将《敦煌古乐》搬上了舞台。在艺术节上一经上演,如平地一声雷,受到了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如果说《敦煌古乐》科学而严肃地复原重建了盛唐时期宴乐演奏的宏大场面,体现了富丽堂皇、精妙绝伦的大唐艺术气象的话,那么,由兰州市歌舞团创作上演的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则超出了敦煌舞蹈所能涵盖的范畴,这与它在古丝绸之路题材的舞蹈创作中找到一种完全不同于《丝路花雨》的方式,来开拓西部舞蹈新天地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西出阳关》以富有张力的开放性诗性结构,让1 1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贯通的经典性舞段贯穿起古丝绸之路的一段段沧桑岁月,显示了西部雄浑美丽的风情习俗。它以灵动抽象、大写意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强悍的生存意志和开拓精神,内容涵盖耕作、商贸、文化、战争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全景式的人类史诗巨篇。该剧在第四届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引起了剧坛的关注和极大兴趣。几年来,它演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受到了社会和观众的普遍欢迎,成为近年来戏剧舞台较为萧条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较为少见的现象。
总之,甘肃的戏剧创作实践在五六十年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