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风情线一路风情(2)

时间:2016-02-11 10:1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杨重琦 余贤杰等 点击: 载入中...


  唐代,沿河驿道已经形成。唐代着名边塞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云:


  古戌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


  唐代着名边塞诗人高适也有《金城北楼》诗: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杆以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从以上记载和诗歌可以看出,唐代河口一带的黄河上已架设有浮桥,当时兰州的生态环境良好,兰州人口大增,滨河一带壮丽秀美,综合反映了兰州当时的繁盛。


  宋代,兰州开始大规模城防建设,在古城北临河展筑新城,修复金城关,关下设浮桥,沿河建东关堡(今兰州东十八里)和西关堡(今兰州西二十里)。扩建后的兰州新城西门紧连丝绸古道,城西北河对岸是黄河古渡金城津,津出架浮桥,连通黄河南北。此时的黄河沿岸已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运转场地。以内地瓷器、丝织品、粮食和茶叶交换西域的马匹、骆驼、牛、羊、毡毯、甘草等物品。这种交易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开始,汉代,金城就已经成为这种交易的重要场所,至北宋,更成为这种交易的主要运转场地,“南茶北运,北马南行”,络绎不绝。但由于宋时兰州地区战争频繁,故除“茶马互市”外,黄河沿岸并不繁荣,也不太平。


  明代修建镇远浮桥,制造水车,黄河兰州段及其两岸又一次兴旺起来。镇远浮桥号称“天下第一桥”,在明清时期,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关隘性桥梁。围绕浮桥修建的建筑群,形成当时兰州的一大景观。


  明代除隋唐以后形成的黄河北岸驿道外,又开“九边”防守线路,其中的甘凉大边起始部分路段的路基所在地就是现今的北滨河路;固原大边线过兰州的部分路段路基所在地与今规划的北滨河东路有重合之处。


  兰州水车始建于明代,是当时河滨一大胜景。据《皋兰县志》记载,兰州水车为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


  段氏家族在兰州曾相当显赫,明代出了四个进士,其中一个是翰林,九个举人,清代出了一个进士,三个举人。


  兰州段氏的始祖段鸣鹤是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为锦衣卫力士,明初随肃王朱楧移邸兰州,落户东关,人称段家台(今庆阳路省电信局附近)。段鸣鹤之孙段坚,初号柏轩,后更号容思,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历官山东福山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历任期间,在各地创书院、建学社;捐俸金购书籍,刊布《教民俗言》等劝导百姓;打击骗财害人的巫觋,兴办药室,救死扶伤,移风易俗;公正断案,合理征收赋税,使之大治。


  段坚是著名理学家,其学私淑河东薛瑄。《明史·段坚传》称他“务致知而践其实,不以腴闻取誉,故能以儒术饰吏治”.着有《容思文集》和《柏轩语录》。正统九年(1444年),他在兰州东关段家台段宅聚徒讲学,因材施教,造就兵部尚书彭泽等一大批人才。后人称此为容思书院,为见于记载的甘肃最早的书院。


  段续是段坚的侄重孙,字绐先,号东川。嘉靖二年(1423年)进士,授都察院云南道御史,次年“大礼议”中,因弹劾席书、桂萼,惹恼明世宗而入狱。原来明武宗朱厚照无子,他死后,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延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规定,迎武宗叔父之子朱厚熜入继大统。朱厚熜是兴献王朱佑杬的世子,宪宗之孙,孝宗(武宗之父)之侄,武宗的堂弟,封地在湖北安陆(今湖北钟祥)。朱厚熜十五岁时由兴献王府迎来北京,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继皇位,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世宗。朱厚熜属于小宗,不是以皇太子而是以外藩亲王入继帝统的,这就在封建礼仪上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世宗继位后尊崇亲生父母,封赠帝号,修建皇陵,由小宗变为大宗等,朝廷内外围绕这一系列变动展开了长达二十年的激烈斗争,这就是明嘉靖朝的“大礼议”.


  段续弹劾席书、桂萼等,是主张世宗尊孝宗为父,反对尊其生父,因而被下诏入狱,后贬去河南郾师县任县丞,不久升为知县。在任期间,他率民耕田,革除弊政,卓有政声,因此升至湖广布政司(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参议(从四品,因事添没)。后又调任督修世宗生父“兴献皇帝”、生母“兴献皇后”的显陵,因督修有方,升为密云兵备副使。嘉靖二十年(1541年),显陵建成,加三品俸禄致仕。一说以山东按察副使致仕。


  段续在宦游西南诸省时,看到当地多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效果很好,便悉心观察其构造原理,绘成图样,带在身边,并用竹子做成筒车模型,带回故乡兰州。由于兰州没有竹子,便改用当地所产榆、柳、槐木,依据黄河河岸高度,开始仿制适合于兰州使用的水车。由于黄河水面与农田的垂直距离较大,因而,除加大水车直径外,水车底部倒挽河水处开掘深坑,镶砌硬石,使水流形成较大落差,产生较大冲力,以驱动大直径水车。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段续创制的第一轮水车在段家湾,即今兰州军区后勤部以东一里的黄河南河道开始转动,黄河水被高大的水车提上,流进干涸的土地,流进人们的心田。


  段续创制的第一挂水车,人们称其为“祖宗车”


  “古岸长河夕照下,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词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自段续创制水车后,以其堤灌甚便,黄河两岸农民争相仿制,水车数量迅速增加,至清末,兰州黄河沿岸水车增至157挂,其中河北岸41挂,南岸84挂,河滩32挂。1952年,全市水车猛增至252挂,堤灌面积达10万亩。一挂挂密集排列的水车,昼夜旋转,既为岸上农田带来灌溉之利,也给古城增添了独特的韵致。


  我们可以想见,“绿杨古柳度春秋,旋转乾坤永不休”的水车,在当时的兰州黄河岸边构成的是一幅多么绝美的风景画:碧绿的杨柳,艳丽的桃梨,青翠的田野,吱呀的水车,多么恬静,多么优美。250多架水车,一字排开,雄踞黄河两岸,犹如巨龙俯仰喷吐,又是何等磅礴壮观。水车,是我们的祖先战胜自然的智慧结晶,象征着磅礴的黄河文化精神,展现着西部人不屈不挠的生存信念。兰州的水车已经消失几十年了,但兰州人的水车情结却一直没有消失,而且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情结更加浓烈。近年来,有很多人提出,恢复黄河两岸的水车,突出兰州特色,建造兰州标志性景观,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奉命率王府迁至兰县(今兰州)。肃王迁兰后,即开始在此黄河以南紧靠河滨的地带修建王府,王府的具体位置在今城关区城隍庙以东,会馆巷以西,张掖路以北,南滨河路以南处。王府坐北朝南,内设大门三道,分别为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承运门内设两殿,一为承运殿,一为存心殿,为发布政令、举行典礼的场所。存心殿后建东西二宫,分别是肃王日常办公批文和居住的地方。王府东、西、北三面建宫廷苑囿,苑中有寺庙、假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珍禽异草、繁花秀木、通幽曲径。王府方广二里,北靠兰州北城城墙,城下有黄河滔滔奔流东去,气势雄伟壮观。


  楼西旧有二碑,为明代诗刻,李自成军攻陷兰州时,肃五妃颜氏以头触碑而死,天阴雨湿则血痕斑然,故称之为碧血碑。此碑今存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南部。


  肃王朱楧久别金陵,乡愁甚重。在浓郁的思乡之情支配下,便借兰州之地,生发江南之恋,以慰思恋故乡之苦,并由此兴建了一系列具有江南风光的名胜建筑,其中在黄河沿岸的主要有莲荡池、鱼池子及王府内的凝熙园等。


  鱼池子即今鱼池子一带,明代时这里水草丰盈,明肃王辟为养鱼之所,故称鱼池子。


  莲荡池在今黄河之畔的小西湖处,此地原为天然池沼,肃王朱楧潴神泉水为之。池方广五里许,南依长城,北临黄河,其中筑有座座亭台,植有田田莲花,为当时黄河岸边一景。明末毁。清康熙五年(1666年)甘肃巡抚刘斗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陕甘总督吴达善重修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废。清光绪六年(1880年),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重修之,因杨昌浚曾任浙江巡抚,思念杭州西湖,故改名为小西湖。杨昌浚在湖南建龙王庙,在湖心建来青阁,湖中垒石为舟,舟旁种莲花,湖西建临池仙馆,湖北建螺亭,沿湖环栽杨柳,湖东建牌坊,题额“小西湖”.民国时,陆洪涛为祭祀陕甘总督陶模,在湖南建陶公祠。刘尔炘沿湖筑围墙,并把来青阁改为大角三层塔形亭,题额“宛在亭”;把临池仙馆改为羊裘室;拓螺亭为高台,建回廊而上,俯览黄河;在湖东建龙王庙,庙前有狮跑泉,为砖砌半圆形,泉水喷涌,水量旺盛;湖北建钓滩坊,题额“鱼天乐地”,坊前滩边布置巨石,游人可以坐而垂钓,成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园林。当时的小西湖波光潋滟,堤柳如烟,春夏之际,水鸟咸集,鹭游鹇浮,亭台楼阁,错落其间;秋后黄茅,风前白苇,霜中红叶,风景十分美丽,波光清漪中荡舟泛月,美不胜收。


  凝熙园为王府花园,在今兰州市城关山字石一带,明建文二年(1400年)肃庄王朱楧建,历代重修,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园内建有池塘、假山、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蓊郁。园中部有用山石堆砌的假山,玲珑剔透,绿草如茵,名曰石累山,俗称山字石。山顶建亭台,危耸欲坠。山下有地洞,幽邃曲折,传说可通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南部)、莲荡池。清道光时为大药王洞、小药王洞、观音洞,增修如来龛、伽蓝龛,在岩石间塑佛像。清光绪时,假山周围建肃曹殿、玉皇阁、超然亭。亭下有拂云桥,桥西有真武宫。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兰州黄河河道变迁与历史文化
  • 兰州黄河河道变迁与历史文化
  • 你不知道的白塔山历史
  • 你不知道的白塔山历史
  • 中山桥是兰州的标志
  • 中山桥是兰州的标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