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的残秋季节,正是辛亥革命流产、孙中山组织的讨袁“护法运动”失败,各路军阀火并,革命处于低潮的风波险峻的黑暗年月。意想不到的是,于当年春受杨虎城之命来北京进行秘密活动的张雨僧,因人告密在北京旅店被甘肃督军陆洪涛的爪牙李长清会同军警秘密逮捕。
身沦虎口的张雨僧是在封锁消息的情况下,为躲开驻守在榆林一带的杨虎城部,经内蒙南下入晋,取道关中,由当时的陕西省长刘镇华及直系军阀吴新田等加强武装戒备囚送过陕入甘的。陕甘军阀对张雨僧的切齿痛恨和对革命力量的恐惧心理由此可见一斑。
函关雪冷,桑镇霜寒。燕塞晋北苍茫凄迷的景色预示着这位年轻的血性男儿从此踏上走向生命最后旅程的不归路,使他油然而生“生死穷通皆命定”的那份视死如归的坦然和超脱,但历代为保家卫国出没此间的如云猛士分明在为他的“撑天骨气”壮其行色,使他不禁想起了他在1907年至1909年在省陆军学堂学习时的周务学老师。周务学在新疆阿山道尹、副督统任上与被苏维埃红军追击的白俄军交战失利后以身殉职,张雨僧以“阿山血染精神在,天水魂归壮气留”的诗句讴歌老师的爱国壮举。以“万里北风风怒号,伤心不见李临洮”追祭辛亥元老李镜清。李镜清在甘主持议会,同地方保皇势力和军阀赵惟熙做斗争效命共和期间,张雨僧正在河北保定军校上学。虽然他与李镜清既非同龄也不曾共事,但李镜清在少年时随其父避难武山时,受业于张雨僧的父亲张文藻老人,且对其主张实行宪政的思想和作为有所了解。当他闻李镜清遭到黑暗势力的暗杀后深表痛惜,真是“西风不断雨纷纷,一雁天涯哭旧群”.当他怀想起杨虎城将军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时,倾注了更深一层的关心和美好祝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结合自身的人生际遇,较为清醒而冷静地反思和总结为之奔走直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事业,透过一已的命运沉浮,寄托和抒发与国家兴亡休戚相关的深沉感慨及思想。
在押送他回甘取道关中,经过伊洛之间的渭河岸边时,面对他曾驻守和战斗过的地方,他回想起驰马疆场戎马倥偬的峥嵘岁月。这里正是决定他今后命运的“雪鸿因果”的起点。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并掀起了令革命人士精神为之一振的“护法运动”.早在武昌陆军学校求学期间参加过辛亥起义的张雨僧,1918年在于右任的筹划下,陕西靖国军宣告成立,举起了西北革命大旗,张雨僧与活动在关中东部的杨虎城取得联系,积极参加了靖国军创建的活动,在反北洋军阀围剿的作战中,心照不宣,配合默契。1920年西南护法因陆荣廷的叛变面临失败的危险,陕西靖国军在1921年遭遇同样凶险,不少将军在直军阎相文、冯玉祥部的威胁下变节接受改编。寡不敌众的张雨僧遂率拒绝改编的第二营投奔关中,并在陕西三原拜见于右任。
1922年春,于右任在杨虎城的协助下在武功重建靖国军总部,杨被任命为第三路军司令(原为第五路第三支队司令,张雨僧为第三路军参谋长。三月,由陕直军派一营武装护送的32辆马车枪械,陆洪涛派一支骑兵加强连出陇东接应,张雨僧运筹帷幄,投入两个团的兵力,在扶风法门寺设伏夺枪,在监军镇(永寿县)拦击接应骑兵,大获全胜,重新武装起来的杨虎城部从此威力大振。恼羞成怒的吴新田部以三万兵力进犯武功,在前线指挥的张雨僧在大王店激战二十日,屡出奇兵克敌制胜,但险恶的形势有增无减,陆洪涛命陇东张兆钾沿西兰公路从北面大军压境,天水孔繁景出陇山由西东进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部队只好突围转移。
紧要关头张雨僧与杨虎城并肩作战,提出方案并充当突围前导,通过驻扎在凤翔的族弟张平(在孔繁景部当营长兼管辎重)晓以大义,从而减少了部分伤亡,使杨部顺利西移凤翔、岐山一带,在这里,于右任南下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张雨僧随杨虎城千里转战,最后依托陕北井岳秀部,至此靖国军全部失败。
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押送和折磨,身心备受摧残的张雨僧忍辱来到了他曾经学习和战斗过的金城,而此时的金城依然处在“易督风潮”迭起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先是清廷遗臣赵惟熙投机坐镇,挑拨民族纠纷,杀害省议长李镜清。接着是“短命护督”张炳华,贪横八月即下台。1913年张广建入甘主政达七年之久,贪赃枉法,激起民变。1921年陆洪涛督甘,战乱频仍,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此情此景,他除了“伤心不忍见金城”,还能做些什么呢?在度日如年的漫漫长夜里,他只有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启迪后人的文字来慰藉自己苦难的心灵,这也是一个革命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力图有所作为的惟一可以利用的斗争方式。他在狱中写道:
狱里光阴日胜年,
死生未卜意悬悬。
安民济世须从众,
博爱亲仁岂让贤。
说鬼说狐频受侮,
应牛应马且行权。
刚柔兼用无难事,
刀俎当前可问禅。
《张雨僧狱中遗诗考》对这首诗诠释道:“安民济世须从众”,这是把中国封建制度下的民本主义发展为革命民主主义,它体现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民主思想--民众意识。民主主义不是为民作主,而是民主自主。针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让权致使革命流产的历史教训,指出这是忽视群众力量的传统英雄史观。他肯定“从众”,否定“让贤”,是出自实践闪烁着革命民主义思想的真知灼见。
1924年3月3日,张雨僧以“邀约外军,劫夺军火,危害地方”的罪名,被陆洪涛及其爪牙于风高月黑的子夜时分秘密枪杀于皋兰山下的雷坛河沟,时年36岁。当时北京和省内不少人士多方营救未能奏效。而他在狱中所写的二十首遗诗则夹带在血迹斑斑的军大衣中被前去收尸的亲属捡出保存。在当时混乱不堪的时事变迁中,张雨僧的生平事迹及诗文如同擦过沉沉夜空的-颗流星,在片刻之间放射出耀眼光芒后,旋即被世事的沧桑巨变和岁月的如烟迷雾所遮蔽和湮没。历史的记忆并非永远那么鲜明,它需要后人不断地磨洗和确认,从而还其本来面目。兰州教育学院教授张尔进先生以一个学者应有的良知和严肃的治学精神,在遍访知情者后成为较为全面占有资料的第一人。经过三十年搜集、整理、考释,终于完成了《张雨僧狱中遗诗考》,在七十余年后的今天,终于将民族英雄张雨僧遗留在茫茫岁月中的雪泥鸿爪易于书契,转化为人人可以触摸的精神遗产。
人物小传
张雨僧,名澍,甘肃省武山县韦家庄人。生于1888年。他家读十年,遍诵经、史、诗、词,后受新学影响,放弃科举。1905年就读于巩昌(陇西)学府。1907年至1909年毕业于甘肃省陆军小学堂,接着保送入武昌陆军部驻鄂第三中学。1911年毕业,同年入同盟会,参加辛亥命起义,1912年至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1915年在督军张广建新军振武军(陆洪涛部)做见习军官。1917年为响应南方护法运动参加临洮起义,事败后流亡北京。1918年在皖系西北边防军混成旅第一团第二营任营长,后任团长,驻灵宝、洛阳一线。1921年与杨虎城等少数坚持靖国军宗旨的将领团结在于右任周围。
1921年受于右任派遣到甘肃策划“陕甘自治”.1922年春在杨虎城的协助下,于右任在武功重建靖国军总部,杨被任命为靖国军第三路司令,张雨僧任参谋长。靖国军失败,1923年春张雨僧奉杨虎城命去北京潜伏活动,准备东山再起。当年10月因人告密被捕,1924年杀害于兰州,时年36岁。
张雨僧狱中诗二首
芒鞋踏遍好山川,
书剑飘零十九年。
疑有疑无三字狱,
乍醒乍梦五更天。
风波险峻悲岳武,
境遇崎岖哭马迁。
暂借离亭挥短泪,
亲闱不见恨绵绵。
狱里因缘百感惊,
伤心不忍见金城。
军容放纵如焚火,
币制轻忽是害氓。
爱众不成甘一死,
乐群有望愿三生。
大河夜夜悲风起,
也替人间报不平。
据《百年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