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离家出走了!”这对于家长来说是天大的事,可是现在“离家出走”却成为一些孩子逃避责任、缓解压力、满足要求,甚至是“恐吓”父母的一种方法,而解决之道也多以家长妥协孩子胜利告终。
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培黎派出所辖区内,各大院校聚集,学生为见网友、家里闹矛盾离家出走事件经常发生。在劝导孩子回家方面,培黎派出所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该所所长史君峰利用手机短信成功找到12岁离家出走小女孩的案例,至今被辖区居民所称道。
A
手机短信情牵出走少女
培黎派出所位于安宁东路,这是一栋略显老旧的小楼。
“确实不好意思,刚刚在开会,让你们久等了。”初见该所所长史君峰,他一边忙着给民警安排巡逻,一边表示歉意。在他的办公室,简单的办公桌后面放着一张床,被角分明,上面端正的放着警帽。
“史所长,听说你曾经通过手机成功找到一个离家出走4天的孩子,能讲讲吗?”
面对记者的探寻,这位老警察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倒是边上参与其事的民警讲开了……
“小童童你好,我是你辖区派出所的警察叔叔,得知你一个人出门,我们很担心,你现在好吗?”
“叔叔家也有一个跟你一样淘气的小姐姐,叔叔理解你,但你还小,一个人在外面很危险,记住有事就拨打当地110,或者直接给叔叔打电话。”
“你能告诉叔叔你现在在哪儿吗,叔叔好帮你。”
……
那一年是正月初十,培黎派出所辖区居民叶女士报案称自己12岁的女儿童童离家出走,下落不明。
接报后,培黎派出所立即在辖区展开查找工作。得知童童离家出走时拿了妈妈的银行卡,还带走了一部手机,但不接电话,也不回短信。史君峰一边安慰家长,一边用自己的手机给童童发出求证信息。
这组短信刚发出,史君峰的手机上闪过一条短信,虽然只有一个“好”字,但足以让孩子的妈妈喜极而泣。从一个“好”字,史所长推断童童现在还是安全的。
“你能告诉叔叔你现在在哪里吗,叔叔好帮你。”
“不!”
“你打算到哪里去?”
迟疑了一会,小童童发回短信:“长沙。”
“长沙”两个字提醒了童童的妈妈,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童童有个网友在湖南常德,姓杨。
与此同时,史所长与小童童的短信联系始终没有中断,联系过程中确定童童在陕西安康候车。培黎派出所一边与陕西安康警方联系,一边通过安宁公安分局与兰州铁路公安处刑侦支队通报了情况,请求协助。一时间,兰州、西安、安康的铁路警方三方联动,展开查找工作。
终于,在警方的拉网式搜寻中,离家出走4天的小童童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私人旅店中被找到。此时,正在所里值班的史君峰收到童童妈妈的一条短信:“女儿已找到,,一切平安,感谢您,感谢警察!"
B
民警担当“民警老师”“警察爸爸”
经过允许后,记者查看了该派出所的接警记录,关于“处理”离家出走孩子的确实不少,从年初到现在,已经达到近20起,每个月也要二三起,出走的孩子大多十四五岁。
“现在的孩子都学会了拿‘离家出走’吓唬人了。”派出所民警的话说到了离家出走孩子的“心理”。从该所的记录中显示,孩子离家出走的情况各不相同,有孩子出走被截回的,有外地流浪到辖区被收留送走的,有偷会网友的,有承受不了重负逃避的,有被父母溺爱的,有单亲少人过问的……
警方总结,孩子离家出走分“真走”和“假走”两种,其中“假走”也就是为“吓唬吓唬”家长而出走的占绝大多数。而不论是“真走”还是“假走”,孩子被找回后,父母抱着孩子失声痛哭,孩子一脸漠然表情是他们经常看到的情景。
“我们所里好几位民警都担当着‘民警老师’、‘警察爸爸’多种角色。”据史君峰所长介绍,在培黎派出所的辖区范围内,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经常发生,在离家出走的孩子中,以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居多,中学生离家出走以女生居多。
“这些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成长中,心理上还在依赖父母,但行动上却表现出想独立的倾向,时时希望得到宠爱,生活稍不如意,就想通过自己独立生活来改变现状。”史君峰告诉记者,一些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成了孩子出走的“导火索”,诸如一些孩子见网友、离家流浪、去寻找一种所谓自由的生活。
“我没你这样的儿子!”“有能耐你就别在这个家里呆!”“你太让我失望了。”史君峰告诉记者,这些话是忌语,家长们不能随便挂在嘴边。同时对于刚刚找回的孩子也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痛打一顿,另一个就是投降了、怕了,哄着、供着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只要他别再走。孩子“取胜”后,“离家出走”就会成为一种威胁手段,稍有不顺他就会想起来用一用。
“出走的孩子找回来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平平静静地对待,不再和孩子提‘出走’的事,至少是短期内回避这个话题。”史君峰提醒家长朋友们改变自己的不良做法,用行动去解决,要比语言好得多。
“家长应该多留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的需求、喜好,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避免类似于厌学、网络成瘾、网恋、离家情况的发生。” 史君峰说,“若孩子已经离家出走过,切忌盲目答应孩子的要求,而打骂的方式更是行不通,这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先暂时撇开愤怒的情绪,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一些理解,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家长们在无力解决的情况下,不妨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得到专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