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建筑——城市”
作为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开拓者,任震英先生在规划设计学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最近,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晓峰撰写《任震英先生的城市规划设计学术思想》一文,将任老的主要学术思想特色概括总结为:强调“人——自然——建筑——城市”关系协调、呼吁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倡导建立城市规划科学、把珍视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规划设计首位、探索动态化的结合管理的人民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推动生土等生态建筑和民族传统建筑设计的发展。
强调处理好“人——自然——建——城市”关系的协调。注重城市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任老1954年主持兰州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伊始已很突出。两院院士周干峙在评价兰州规划时提到:“他一开始就注意把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相结合,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相结合。”1980年,任震英先生专门著文《人-自然-建筑-城市——略谈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继往开来问题》。
提出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1979年,任震英先生对我国一些城市进行了调研考察,针对我国不少城市山水景观、园林绿化、文物古迹遭受严重破坏,盲目建设的现象,他写下了《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一文,得到了城市规划与建筑界的响应。之后,多次强调这一观点。他认为:应把全国每一个城市,都创建为既利用现代技术,而又保持和发展自然与传统特色的城市。
倡导建立城市规划科学。1978年8月,任震英先生撰文《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建立现代化城市规划科学》,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城市规划科学的几点意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学习别国经验;建立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学科等。任震英先生指出:只有不断地把相邻学科的新成果,应用到自己的学科中来,才能及时补充、修改、丰富和发展我国城市规划理论,起到这一门学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探索动态化、结合管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从兰州市第一轮总体规划到其主持的其他城市的规划,任震英先生常“留白”于空间,他强调城市用地不能一下子“吃尽用光”,一定要保留一定的“王牌地”,以备进一步发展之用。他说,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发展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任震英指出:“应当从关怀人民生活这个根本的角度来全面认识城市的功能,做出符合行走、舒适、方便、美观等各种需要的环境设计。”他倡导参与式规划,任震英主持的第二轮兰州城市总体规划是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其群众参与、专家评议、批准后公布等规划工作方式,也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开了先例。
他十分注意突出形象设计思维的应用,在规划设计中常常通过作诗赋词来表达规划设计理念,但在全国城市形象建设走向“形象工程热”的极端时,任震英先生大声呼吁:“城市形象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绝不能搞成“政绩工程”。他非常重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在担任兰州市建设局局长、兰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兰州市副市长期间,一贯严格执行规划和有关制度,堪为表率。对全国各地破坏城市规划和城市特色的行为总是直言不讳,大声呼吁要加强管理。
把珍视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规划设计首位。1989年,任震英先生拍案而起“吁请制止在杭州西湖边上盲目建设高层建筑”的壮举,许多规划界人士至今仍记忆犹新。除此之外,西安西城墙、平遥古城、泰山景区和大连金石滩的保护中,也都有任老的心血。
探索窑洞及生土建筑与民族传统建筑设计的继承、革新与发展。在上世纪50年代,任老以13个月时间设计并利用古旧建筑材料和构件建造的古典式白塔公园,受到周恩来总理和梁思成先生的赞誉。80年代,他提出“为寒窑召唤春天”,领导我国窑洞及生土建筑的调研与革新实验,成果累累,开辟了窑洞及生土建筑研究的新时代,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现在,任震英先生当年亲自主持建设的窑洞革新试点“九州山庄”已成为兰州标志性风景点;他主持规划的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县城,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得到有机结合,特色突出;他设计的静宁伏羲文化纪念馆等建筑,对探索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发展和当地建筑风格的形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考资料:《金城魂——任震英纪事》、《规划先躯良师益友》,任致远著;《任震英先生城市规划设计学术思想》董晓峰著;《任震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泰斗》,顾炳枢著等。)《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