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时间:2012-05-08 12:23来源:未知 作者:范文轩 点击: 载入中...

 




坐落在张掖市区西南隅的大佛寺,始建于公元1098年(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北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名“迦叶如来寺”,元代称“萨迦寺”,明永乐九年(1411)敕赐“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敕改“弘仁寺”,民间俗称“卧佛寺”、“大寺”、“十字寺”,因寺内供奉一尊身长35米的泥塑释迦牟尼涅般像,故称“大佛寺”。
大佛寺经宋(西夏)、元、明、清四个封建王朝,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其间几度兴衰、数尽沧桑,寺中殿宇或遭天灾、或罹兵燹,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修缮补建。就在上个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人为的劫难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建筑被毁,造成了千古遗憾。庆幸作为西夏原建筑主体的大佛殿、佛像和佛塔,奇迹般地被保留了下来。1985年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省市筹资维修了主要殿堂,并补迁了一部分建筑,使之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现佛寺座东西向,由山门、牌坊、钟鼓楼、卧佛正殿、过殿、藏经殿、佛塔以及两旁的配殿、侧殿等建筑组成,占地3.8万平方米。历史曾为它带来过不少灾难,也给予它许多大好机遇。如今这座千年古寺又重放异彩,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观光。

张掖大佛寺是我国仅存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西夏王室寺院建筑群,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由省人民政府再度核定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于1996年11月20日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寺院门额高悬的“大佛寺”三个楷书金字,为已故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佛学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德挥毫题写。

900多年来,张掖大佛寺伴随着许多民族走过了艰难坎坷的路程,演出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悠久的历史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留下了一串串千古疑惑和不解之谜,并由此引伸出不少浪漫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许多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竞先从一些文物遗存中开发研究资源,挖掘西夏王朝的历史痕迹,引导人们去揭开它朦胧的面纱,叩开党项民族的历史文化奥秘之门。透过断碣残碑的只语片言和文献典籍的零碎记载,可以约略了解一些古时大佛寺的概况。

曾有学者考证:张掖大佛寺“初创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亦即公元196年”。果如此说,那么最初的寺院当建于1800多年前。

张掖市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珍藏着一块有关大佛寺的碑刻。其铭曰:

粤稽 甘肃张掖郡弘仁古刹,有古卧佛遗迹,始自晋代永康元年。有真人嵬咩国师,中显三昧神像。帝延入内宫、高设猊座说法。后国师乃到震旦张掖郡,屡闻此地有丝竹声。寻声而至,实天乐也。而忽在地,就地掘得一碧玉卧佛圣像,而嵬咩师始创焉……

碑铭提及的“永康元年”,系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即公元300年。由此推算,也应有1700年时间了。

《甘镇志》载明宣德二年(1427)宣宗皇帝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云:大佛寺“建于西夏李乾顺之时”。

据传:西夏崇宗李乾顺时,甘州古城一个依戒律出家的沙门倡建了张掖大佛寺。

沙门姓嵬咩、法名思能,西土人。早年从高僧释燕丹持戒修道,因聪颖敏慧、博识广闻而深得燕丹赏识。得名师教诲,嵬咩刻苦精进、才华日显,未几已“妙领真乘、深造突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时甘州古郡上下老少贵贱,无不对其尊崇虔敬、笃信无间,悉尊他为“国师”。

一日,嵬咩思能敛神静居。方打坐入禅,倏见眼前慧光奕煜、伴以梵呗清和之声,其光若隐若现、其声时近时远,悠悠然如鸣天籁、飘飘乎似出潜翳。国师谛听良久、心感有异,起而循声觅至崇丘之侧,光乐戛然而逝。遂于此发地尺余,见有翠瓦笼盖;复下三尺,掘得一金壁覆罩的碧玉涅般佛像。此消息不迳而走,甘郡四境一时为之轰动,僧行善信齐奔寺内观瞻。众人慨然叹道:“我等经年累月居于斯地,睹此光明、聆此音韵已非一朝一夕,但因资质愚钝、心尘蒙昧,始终未知其中究竟。国师乃真正的大德上善,与佛有缘,佛祖方以化身示现;今若非大师上力,我辈恐怕永远也不能得仰佛面”。

嵬咩思能欣于灵遇,自然心存无限感激,遂发宏愿在此建宝刹、塑金身以奉佛祖。在他倡导下,合境僧众积极募化、全城百姓协力同心,未及年余,一座宏伟壮观的佛殿已然建成;更广聘郡内外能工巧匠,仿玉佛原形塑造了这尊伟岸的释迦牟尼涅般像。寺院竣工,古城万众咸集、僧信合掌归诚,一派“诸天龙象、来共鉴观、雨花缤纷、祥云缭绕,其功德甚盛,无量吉祥”的景象。故名寺曰“卧佛”。

其时燕丹正往天竺求道。一日至跋提之境,看到一块石碑,载有《如来昔记》。其文日:“甘泉有迦叶遗迹,当于来世释迦法中遇八地菩萨,显迦叶之真仪,益恢宏于慧业。自兹以往,如复有善信能以一花一香致瞻礼之诚者,必证佛果,复生天界”。国师甚感奇奥,遂将碑文默诵数遍,铭记于心。不日东返,认真参详个中机理,久而未得其解。后来忽然得知弟子思能已瞻慧光、感梵音、得碧玉佛祖圣像,于其地建寺院、奉金身,功圆德满。燕丹国师豁然开悟,始知“甘州迦叶遗迹”者,乃迦叶灵之所化;而嵬咩思能者,即“八地菩萨之显化”也。故当由嵬咩倡建宏刹,重塑佛祖之金身、再现迦叶之真仪、宏扬大法于千秋、普度苍生于万世,而今已证佛果,将生天界。于是,国师广宣其说、扬言于众,一时甘郡内外,僧信响应,士庶附和,檀施山积,香火不绝。嵬咩思能圆寂后,合境郡民感其大德,日夕奉敬,尊崇有加;佛寺则经久不衰,千年鼎盛,“四远瞻式、八方称颂,巍巍乎若生大欢喜之心者焉”。故正其名日“迦叶如来寺”。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畔的毕钵罗(菩提)树下静坐49天,于12月8日明星出时悟道,证得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开口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执着妄想,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金刚般若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里所谓众生皆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人人依法修持,即可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佛性。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说:“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信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转迷成悟”在于求真理、“离苦得乐”在于修圣道,求解悟道可以离苦、修道离苦可以开悟。佛经云:“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的众生。”每个人都努力为善,涤除无明烦恼,还其原真的本来面目,即可以达到“觉者”的境界。

关于大佛寺的由来,张掖民众有口皆碑,传颂了近900年。传说表达了那个历史时代人民的宗教意识、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这是真实的故事、还是虚妄的构想?抑或出自文人秀士的杜撰,我们无暇去管。但张掖人民几千年来渴望光明、企盼安定、崇敬良善、追求理想的殷殷之心,全都寄托在这传说之中。

运迁代革,斗转星移。900年来.大佛寺虽屡经风雨、荐历兵燹,但金像坚固,巍然常存。这也许是“佛恩护佑”、“法轮常转”的缘故吧!直至今日,佛寺依旧高塔摩云、古木参天、楼阁恢宏、殿字堂皇、梵音绕梁、香火绵长;借用赵朴初名句“劫后灵山未散、庄严复现金轮”,“人间兴净土、天下有同心”来形容张掖大佛寺,或许十分贴切。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CCTV2017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 报 名 表
  • 国家网信办举办首届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
  • 让青少年推动网络健康发展
  • 走访网络安全宣传周公众体验展 观众赞活动有意义
  • 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苏宁启动“百日会战” 818苏宁易购主动“亮剑“
  • 顶一下
    (2)
    20%
    踩一下
    (8)
    8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