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2月8日电(记者张子琪)“写好了!等晾干后我帮你装起来。”青海省西宁市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的年货市集上,李兴隆凝神提笔,挥毫泼墨,写下一幅又一幅春联。
李兴隆告诉记者,12年前他第一次在水井巷摆摊写春联,春联内容可以定制,每幅春联背后都是顾客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但当时随着成品春联品类越发丰富、周边现代商业街区迅速发展,他的手写春联摊位受到冲击,鲜有人问津。
1月31日,在西宁市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的年货市集上,市民挑选春联。新华社发 (徐玉洁 摄)
水井巷街区地处人流密集的中心地带,曾是古城西宁商业集散和发展的源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井巷有西宁最繁华的集贸市场。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水井巷附近逐渐高楼林立,商圈焕然一新。而水井巷依然设施陈旧,面貌未改,市场吸引力不足,一些独具特色的摊位逐渐迁出。
2019年,水井巷规划重建,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风格融合河湟文化元素,保留古井、老戏台等本地文化标识,实现“文脉”与“商脉”的融合,延续古城文化,让老街焕发活力。
留住“老味道”,也要有“新面貌”。开到水井巷的青海非遗生活馆,展有湟中银铜器、唐卡、民间刺绣等非遗产品。“有时街区中心的大戏台还会上演皮影戏、花儿等文艺节目。水井巷承载着西宁人的记忆,老街改造后聚人气的同时,也向大众集中展现了独具河湟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化。”市民庞新发说。
“今年我想定制春联内容,手写春联更有仪式感,年味更足。”市民沙金晶说,近些年很多老街改造升级,像手写春联这种独具文化特色的摊位再次出现,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也让街区更有吸引力。李兴隆的手写春联小摊,近几日已售出五六百幅春联。除了手写春联,河湟剪纸、青绣等非遗产品摊位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如今,越来越多“重生”的老街区正在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沃土”。2023年,西宁市全年接待游客2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20%。
(责任编辑: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