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只有一家电信营业厅可发电报
大西北网3月11日讯 3月8日是定居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叔父遗体火化的日子,远在西安的张女士却连一份唁电也无法发出。拟定唁电内容后,张女士先后去过3家邮政网点,可得到的回复均为:已取消了电报业务。
连跑三家邮政网点发唁电未果
昨日,记者从第一时间知晓此事的《华商报》了解到,3月初,生活在西安的张女士得知叔父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叔父是她父辈里惟一在世的长辈。今年60岁的张女士由于心脏疾患无法负担长途飞行,到场悼念叔父,就考虑发唁电。
3月7日,张女士连跑3家邮政网点发唁电,均被告知已经取消电报业务,无奈,张女士只好将哀思以短信的形式编辑发送给叔父的家人。
昨日,记者试图联系张女士,但因她悲伤过度,身体不适,拒绝了采访。
邮政网点早已不办电报业务
记者致电乌市红山路邮政支局了解到,自十几年前邮政和电信分家后,邮政网点已不再办理电报业务,电报业务由电信营业厅承办。3月9日,记者走访青年路、东后街等处的5家电信营业厅得知电报业务均已取消。红山路一家电信营业厅的员工说:“我们营业厅2013年年底取消了电报业务,因为来发电报的人非常少。”
记者了解到,目前,乌鲁木齐市仅剩扬子江路电信营业厅可以办理电报业务。而西安也仅有一家电信营业厅可以办理电报业务,张女士找邮政网点是走错了地方。一位中国电信乌鲁木齐分公司工作人员解释,目前,电报业务的办理量非常少,有些营业厅10年都没有受理过1件电报业务,目前扬子江路营业厅也只是处理一些少量的政府、企业的电报业务。
电报是一些人“最真挚的回忆”
电报是最早用电来传送信息的通讯方式之一,电报1835年被发明,1871年传入中国。电报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莫尔斯编码。电报曾用可靠性与联通性解决了很多远距离通讯困难问题,有关数据表明,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仅北京市每月的电报量就达300万份,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报已渐渐被新兴通讯方式所取代。
提到电报,不少“80后”、“90后”的人都对它了解甚微。而电报对今年46岁的胡先生来说却是“最真挚的回忆”,胡先生1983年参军时常用电报和亲友联系。“电报带给那个时代人们的感动永远无法取代。”胡先生说。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3/11/content_4813016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