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游客在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观看新疆北鲵。
新疆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栖息着生存和进化了3.5亿年的新疆北鲵。
过去受人为干扰、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新疆北鲵的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近年来,新疆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不断加强保护力度,采取了修建围栏、退牧还草还湿、远程微波视频监控等措施避免人类活动对新疆北鲵生存环境的破坏。
2016年,位于温泉县的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投入使用。现在,人们在该中心就可以近距离看到新疆北鲵生活状况、了解其演变与生物进化历程,免除了去保护区参观带给新疆北鲵的干扰,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也能通过宣教中心的新疆北鲵人工孵化展示室更好地研究新疆北鲵的生长过程。
经过多年努力,新疆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疆北鲵的种群数量从2015年的1700尾左右到目前已突破3000尾。 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

这是7月28日在新疆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新疆北鲵。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

这是7月28日在新疆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新疆北鲵的卵胶囊。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

这是7月28日在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的新疆北鲵人工孵化展示室内拍摄的新疆北鲵。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

这是7月28日在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的新疆北鲵人工孵化展示室内拍摄的新疆北鲵。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

7月28日,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查看远程微波视频监控。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