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能源的短缺、空气的污染是21世纪世界面临三大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碳的排放量迅速的增加,其中汽车的排放是首位的。据世界各国的统计,在发达国家,汽车的排放量占污染气体总量的60%左右,其中美国全国占65%,发展中国家(像我国等)的大城市,汽车的排放贡献量也在60-65%。节能、环保、减碳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少烧煤、少烧油、发展新能源,都是减碳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石油储备量占世界的3%,但是用油量却要占世界的11%,而且在逐年增加。2009年,我国进口的石油为20400万吨,对国外的依赖度占到了52%。而世界能源组织警示:如果一个国家每年进口石油如果超过5000万吨,它就必须考虑进口石油对国家经济、政治的影响;一个国家每年进口石油如果超过1亿吨,这个国家就必须动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切力量,来确保亿吨石油的安全进口。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PM2.5等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其中氮氧化合物约占60%,这些污染物是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全球变暖等方面的主要原因。
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同时电动汽车产业也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
电动汽车对中国的意义
随着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电比例逐年减少,可以有效解决电动汽车间接碳排放的问题。当前,我国煤电约占发电总量80%。据研究,当煤电比例占87%时,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油车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平衡点;当煤电比例降至65%时,和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会实现30%的碳减排。我国政府正是认识到电动汽车潜在的巨大社会、能源及环境效益,同时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提升国家汽车产业水平等角度开始推进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分别以科研投入、法规标准建设等多种政策形式,对汽车企业、关联产业、研究机构等予以激励和扶持,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水平已经将能源消费提升至极限,如果纯电动汽车全面替代传统汽车,将会使得中国获得两倍至三倍以上的能源自由度,进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中国从现在开始全面推广普及纯电动汽车,相当于在未来20年中把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道路重新再走一遍,国内已经大量普及的传统汽车逐步淘汰升级,会带来巨大市场和新利润增长点。
1、宏观产业政策 在新的《汽车产业宏观政策》中,我国已经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车辆安全性作为汽车产品技术发展的重点,将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缓和能源供应矛盾的重要战略措施,将提高材料回收再利用率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里都有关于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
2、相关规划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年版)指出,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等推广燃气汽车,加快醇类燃料推广和煤炭液化工程实施进度,发展替代燃料”,同时要“研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6年版)规定,在交通运输行业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是重点专项中的前沿技术。
3、其他相关政策
(1)燃油税 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表示,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我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
(2)能源法规 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做好石油能源节约和替代工作。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替代燃料油(轻油);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行业推广燃气、电动汽车。
发展电动汽车的合理路径
以小型车为突破口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合理路径,因为它是技术可支撑、政府贴得起、百姓买得起、市场需求大的现实选择。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关键
推进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化,政府须采用财税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发展重点,坚持标准和基础设施先行。政府要抓紧电动汽车发展规划,把发展小型电动车放在优先位置,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点予以支持;要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布局和分工,加快产业链形成,扭转当前电动车发展的无序状态,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防止以发展电动汽车之名进行传统汽车生产的重复建设;要抓紧具有电动汽车特色的电动车标准和充电设施标准的制定,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型电动车进入市场创造条件。
第二,推行绿色补贴和税费制度,大力推动小型电动汽车发展。我国普遍存在“住大房、乘大车、吃大餐”的消费观念,有悖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许多发达国家并非如此,小型车在欧洲和日本非常普遍,日本1升排量以下的微型车占轿车保有量的40%以上,2008年新车销量排行前十强中的六款为微型车。我国应借鉴日本的小四轮车法,出台支持小型电动车发展的政策,增加对小型电动汽车补贴和免税优惠,并通过提高大、中型燃油车相关税费,平衡税收。各级政府应将小型电动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带头使用,发挥表率和导向作用。
第三,加强科技投入,力求重大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很难通过引进获得,须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还不到发达国家政府或大公司一年的投入。我国应大幅度增加投入,加强动力电池的基础科学和竞争前技术的研发,寻求原始创新的突破。引导建立产学研联盟,分工协作,统一部署,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研发。采取实际措施,加快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标准研究,坚持标准优先,防止浪费,保障安全。
环保是世人不断追求的境界,电动汽车将为环保,低碳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我们无法肯定的说电动汽车将成为环保主力军,但我们期待其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