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2012年度国防预算申请里面有多大的黑幕。新华社发
新华网专稿:不久前,美国公布了新年度的军费预算。根据计划,美军比上一年度削减了大约320亿美元的军费,并且在未来10年内,军费开支将减少4870亿美元。
军费的增减走势,对一个国家的军力发展、运用,乃至国防战略,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美国此番“大幅削减军费”,代表着美国国防政策的什么走向?对其他国家或者整个世界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经济低迷与政治需要:削减军费势在必行
从数额上来说,美军的年度军费预算确实削减了320亿美元,从比例上来说,大概是削减了5%。
我认为有两大因素决定了美国的军费削减。
第一是经济因素。现在美国国内的经济低迷,高额赤字一直使美国处于债台高筑的状态。而经济低迷导致了国内的就业状况不佳,美国民众对此十分不满。与此同时,直线上升的高额军费就成了美国民众指责政府乱花钱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美军需要削减军费。至少,从改善美国目前经济状态、削减赤字、改善债务的角度来看,削减军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美国军费的数额,确实是太大了。
另一个因素是国内政治的需要。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需要给选民们一个说法。在此时削减军费,在很大程度上会得到选民的认可,拉到不少选票。所以,从国内政治上来说,减军费也是有必要的。
但是,单从需要上来说,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这种需要都不是刚性的需要。因为美国的经济还没到拿不出这些钱的时候,而国内政治上的需求是阶段性的,度过了这个阶段之后,这个需要也不再是刚性需要。
相比美国公开的一些高技术武器,美军真正视为核心机密的是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系统。
美国军事战略逐渐转型
在美国实际的新军费预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削减项目。这些削减项目恰恰体现了美国现在有可能对军费实施削减,甚至更大幅度的削减都不成问题。
一方面,美国要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一旦撤军,就可以省下来很大一笔钱。美国目前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的转型,从兵力投送为主转移到火力投送为主;从前沿部署转移到机动打击,也可以使现实的消费下降。
另一方面,美国对它的战略威慑能力有了新的评估和认识。美国在新的军费削减计划当中提到,要大幅度削减现有的核武器,这也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这些年,美国对一直作为终极战略威慑力量的核武器有了重新的认识。美国希望减少中看不中用的核威慑力量,而大幅增加常规战略威慑力量,裁掉这个中看不中用的“核”,本身可以省下一笔钱。而目前常规战略威慑力量的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马上列装的程度。这样一来,裁核和常规战略威慑力量之间会有一个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就造成了现阶段可以在这个项目上省下一笔钱。
另外,美国目前的武器装备处于一个技术过度期。以冷战时期为背景研发的大量武器装备,有的已经大批列装,现在用不到了就要裁撤;有的看来不太好用,也没必要像原计划那样装备这么多。这都是省钱的事情。当然,美国的技术过度期的最终结果是要发展一系列适合未来作战的武器装备。而这些未来作战的武器装备,现在大都处在技术验证的阶段,没有达到大规模生产列装的高消费期。老的可以裁掉,可以省钱,新的还没有到可以大批列装的时候,需要大笔投入的可能性还没有出现,在这个过渡期当中,当然就出现了减少军费的可能。
非刚性的需求和实实在在的可能,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美国军费居然在十年连续上涨的背景下,出现了首次削减。
美国未来发动战争的成本大大降低
在美国官方的话语当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削减”,另一个是“调整”。在目前呼声中,“削减”的声音远远大于“调整”的声音。从很大程度上来看,“调整”一词更显示出美国军事战略的真实意图,美国现在的走向似乎开始逐渐明朗化。
从力量的使用方向上看,美军在战略方向上的重点正在从欧洲转移到亚太。从战略威慑手段来说,传统的核威慑逐渐向常规战略威慑力量转变。从兵力使用的方式上来看,前沿部署的兵力在逐渐往后缩,但因为火力投送的能力在大幅提高,这使得美军带给对手的威胁并没有下降。
美军更加强调其陆军部队的机动打击,所以要削减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地面部队。尽管保持了更强的机动打击能力,但对总兵力的需求实际在下降。
同时,美国的海军方面加强了在对方沿海作战的力量,它依然要保持10个航母战斗群,而且还要用新一代航母来更替老的航母。
在空军方面,经过技术过渡期之后,美军未来会选择无人化、空天化的武器装备来与它的军事战略转型相匹配。
而削减军费,只不过是一个安慰国内、给国际留下好名声的举动。换句话说,面子上是削减,内心里是调整。削减喊的是热热闹闹,调整才是真正的核心。
总之,这个军费削减计划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未来发动战争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包括政治外交、经济投入等方面的风险,这是其心目中的理想状态。随着发动战争的成本在下降,美国很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战争手段来解决它所面对的困难。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削减军费很可能给全世界带来更大的灾祸。(陈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