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拉动。贲道春摄
第三代防空导弹发射
■装备从第一代直接跨到第三代,在检验性实弹打靶中实现满堂彩,没想到在对抗演练中却掉链子
■信息化怎么“化”?面对全新领域的挑战,他们确立成体系建设、成建制联网、成规模运用的总目标
战鹰呼啸,铁骑驰骋,信息奔流。
歼击机、强击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列阵苍穹;地空导弹、雷达、高炮、电子对抗分队摆兵戈壁。
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红蓝”体系对抗演练在西北某地打响。参演部队之多、要素之全、环境之复杂,历史上鲜见。在连续8个演练日高强度的激烈对抗中,临时编入红方部队的南空地空导弹某旅两个营异军突起,战果突出。
“他们到底啥来路,这么厉害?”演练结束,蓝方四处打听。
阳春3月,记者走进南空地空导弹某旅,探寻他们制胜信息化演兵场的奥秘。
装备可以花钱引进,但先进思想观念却是拿钱也买不到的。只有打破惯常思维,才能趟出掌握新装备的新路——
“代差”挑战,主动寻求突破良机
这是一场攻防之战。
换装新型武器装备的第二年,该旅指挥班子率两个营赴西北某陌生地域参加实兵实装演练。刚一亮相,就引来兄弟部队一片羡慕的目光:“这么先进的导弹,那还不赢定了?!”
这个旅的参演官兵也踌躇满志。武器装备实现第一代到第三代的跨越,换装当年形成战斗力,接着又在检验性实弹打靶中百发百中,新装备给部队带来了新气象,连同官兵的自信也节节攀升。
对比攻防双方的武器“代差”,似乎不用对抗,胜负已判。然而,事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对手从哪个方向来?飞什么航线?速度、高度是多少?直到正式演练前的最后一刻,指挥员还在反复询问,导演部却守口如瓶,对手更是讳莫如深。结果不难预料,这个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两枚新型导弹与目标擦肩而过。
本以为能打个满堂彩,不曾想一拳打空,部队士气跌到谷底。也有不服气的:“对手的情况丝毫未知,这样的仗怎么打?”也有直叹气的:“还是老装备用起来熟门熟路,新装备是先进,但用起来不如老装备踏实顺手。”
“战场上,敌人会不会告诉你要打你哪、怎么打?”“第一代武器装备与第三代武器装备,哪个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胜算大?”检讨会上,旅长叶松荣的质问掷地有声,很多人哑口无言。
叶旅长是空军导弹学院毕业的科班生,第一批参加新装备改装,数次外出深造,是个地道的“导弹通”,对两代装备的优劣门儿清。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失利的最大教训,是思想僵化、训法落后。过去的对抗,是已知条件下的,对手的位置和进攻路线我们一清二楚。如今,我们身子跨越了装备‘门槛’,脑子还在门外,遇到未知条件就成了‘聋子'’瞎子‘。穿新鞋走老路,不摔跤才怪!”
老路不通,新路何在?一场“机遇、使命、挑战”大讨论,在该旅迅速展开。装备可以引进,但新观念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只有打破惯常思维,才能趟出新路。他们叫响“勇于担当、勇于亮剑、勇于争先”的口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寻找突破良机。
面对全新领域挑战,他们把需求论证作为信息化建设关键环节来抓——
只争朝夕,构建信息化“快车道”
信息化怎么“化”?面对全新领域的挑战,这个旅一时找不到理想的突破口。
守株待兔,解决不了问题。既然是试点单位,自然要先行一步。旅党委在办公楼前挂起意见箱, 召集全旅营连主官和技术骨干开“诸葛亮会”,先后收集到上百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旅党委率队到驻地科研院所、知名公司学习观摩,马不停蹄地到兄弟单位取经。最终,他们围绕“紧贴需求搭平台,注重效益研软件,推动应用促转型”的建设理念,确立了“成体系建设、成建制联网、成规模运用”的总目标。
聚焦作战、训练、保障和管理等方面,督促司政后装机关合作拟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旅长、政委带着全体常委逐字逐句推敲、逐个问题讨论,六易其稿,最终形成《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三年规划》。
蓝图业已描绘,见效重在落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确保需求与设计、建设与运用的有机统一,旅党委一直把需求论证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
综合网站群、协同办公系统等公共应用信息系统开始建设之前,他们发动全旅官兵全方位参与,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按照全员问卷—骨干研讨—集中审定的流程,确定软件开发方案;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之前,他们抽调机关各科、基层营连专业骨干组成需求论证小组,反复研讨功能需求、构建数学模型、设计软件界面。
两年多来,他们先后撰写了21万字的《软件需求论证报告》,设计了1700余张界面样图,确定了7类23个部队急需、兵种特有的软件项目,否决了邮件服务器、电子签到软件等10余个重复投入、意义不大的项目。
“全旅拧成一股绳!”谈起官兵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热情,旅参谋长包勇军说,“你管软件开发,他管实体建设,不管工作多难多累,大家坚定一个信念——又好又快完成。”
如今,这个旅建成了主干千兆、用户百兆,光缆到连、终端到班排,可容纳1000个用户的内部局域网,构建起训练数据库,开发了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网上指挥对抗训练系统等7套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专业应用软件,实现了网上学习、网上训练、网上指挥对抗、网上考核、网上远程监控和技术支援,部队作战、训练、保障和管理全面驶上信息化“快车道”。
万事成败,关键在人。无论是信息化装备,还是信息系统,都需要信息化人才来驾驭——
持证上岗,逼“鸭子”上架
2月19日,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在某导弹营上空响起。
瞬间,油机轰鸣,雷达旋转,导弹起竖……发射阵地内,上等兵、发射号手王宇迅速打开设备舱,启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片刻后,他向营指挥控制舱报告:“发射装置状态良好,可以投入战斗!”干净利落的动作、准确清晰的报告,令记者刮目相看。
“一年前,王宇可没有这样的能力。”现场组织战斗转进的营长陈青松告诉记者,去年新兵下连后,营里按旅机关下发的《专业岗位能力等级考核管理规定》,对发射控制连的5名新兵进行上岗考核。第一次考核,唯独文化功底较弱的王宇没有通过。后来,连队指定两名得力班长骨干,对照发射号手专业初级考核标准,对他重点帮带。一个月后,王宇通过第二次考核,成为一名合格发射号手。
万事成败,关键在人。旅党委认为,无论是信息化装备,还是信息系统,都需要信息化人才来驾驭。他们制订《专业岗位能力等级考评管理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按照人员、岗位、等级区分“两类三层四级”,对全旅数百个专业岗位的官兵能力素质“过筛子”。从旅长到义务兵,明确每个专业岗位的官兵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哪些内容的考核、达到怎样的标准。只有全部达标,才能持证上岗。
翻开《专业岗位能力等级考评管理规定》,记者看到,第三章第十条写道:“参训人员通过上岗考核后即可申报等级考核,考核通过后可申报晋级,直至专业高级。”
旅领导介绍,达到专业高级后,只要想考级,还可以考“拓展级”。战士李天宝原来学的是司机兼通信号手专业,因为当时所在营通信专业超编,而李天宝的驾驶技术又比较过硬,旅里就把面临套改的他调整到了另外一个营驾驶员岗位。
李天宝不负众望,在4个月内完成了驾驶员兼发射号手的全部理论学习,不仅顺利套改了下士,还通过了发射号手专业岗位的初级考试。去年,他还不满足,又先后学习了吊车、淋浴车等特种车辆的操作,实现向一专多能转型,成为全营驾驶员中的“NO.1”。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的同时,这个旅还把等级考评结果与干部提升任用、士官选改晋级、表彰奖励等直接挂钩,“逼”着官兵加速能力提升。记者查阅有关数据统计时发现,这个旅第一次组织资格认证考试时,通过率不及65%,半年后再考,通过率上升到了90%。某营一名雷达技师从事专业近10年,一直没进入过一号战勤班,但也从来没有感到过什么压力。实行持证上岗后,他连续3次资格考试没通过,今年只得转业。
如今,这个旅有3名空军高层次人才、23名空军保留技术骨干,4 名高级工程师、26名工程师;取得4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空军技术革新奖。
插上信息翅膀,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参加上级组织的几次重大演练,取得骄人战绩——
攻防对抗,打出一支劲旅精兵
去年初秋,10多支航空兵部队饮马皖东某地,试图轮番突破一支地空导弹部队的火力网。
这支拦截部队,正是这个旅。
考核前,一些飞行员并没有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导弹旅放在眼里。甚至有人认为,他们只不过是“陪练”。
然而,轻敌让他们尝尽了苦头:昼间强攻、拂晓突袭,电磁干扰、战术佯攻欺骗,中空突防、低空突袭,无论是技术精湛的三代机飞行员,还是身经百战的“空战能手”,尽管使尽浑身解数,也不得不接受数十架次无一有效突防的结果。
“还没见面,我们就已经在网上针对他们进行了多次模拟拦截!”旅装备部部长俞茂武介绍,2009年,部队引进空情外置模拟器,可以任意模拟不同战场环境和不同航线、不同高度、不同攻击战术的空中目标,网上指挥对抗训练的兴起,彻底解决了以往地空导弹部队“练无对手、打无目标”的尴尬境地。
“人不知我,我却知人。这就是信息化的好处!”旅长叶松荣说,作为直接受益者,信息化带给全旅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凌晨,西北某地,战斗进入倒计时。
3时35分,雷达天线舱技师刘东红在进行机动前装备检查时,发现某设备指示灯出现故障。
若在平时,用旅自主开发的“掌上故障辅助分析系统”,可从容排除故障。然而,导演部命令,部队必须立即紧急机动至新阵地抗击目标。怎么办?
形势十万火急,刘东红成竹在胸。他迅速启动新研制的“远程监控与技术支援系统”,利用卫星很快将故障信息传给千里之外的旅装备保障中心……
旅装备保障中心值班员、工程师王吉斌收到信息后,准确判明故障原因。
部队一抵达发射阵地,刘东红根据王吉斌回传过来的排故建议,立即对故障进行排查,问题迅速解决。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枚长剑呼啸而起。稍顷,“轰”的一声巨响,目标灰飞烟灭!
插上信息翅膀,部队焕然一新。去年4月至9月,他们接连参加上级组织的重大演习演练,屡次取得骄人战绩。
4月至5月,实弹战术演练。他们在战术作业、射击指挥演练、紧急机动等考核中,综合得分92.93分、实弹射击4发4中,在同期参演地导部队中名列第一。
6月至7月,体系对抗演习。他们机动31营次,行程1800余公里,“击落”对方战机25架,取得同期参演地导部队最好战绩。
8月至9月,空军航空兵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他们组织战术机动6 营次,发现和抗击各型战机数十批近百架,拦截率100%。
去年12月底,这个旅被总部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