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在禽畜源头建立人的防线

时间:2013-04-12 16:13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杨于泽 点击: 载入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近期,一些城市传来集中捕杀鸡鸭的消息,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忙着采集禽类和外环境样本,加强了H7N9检测,防控禽流感,仍然是当下一个重大话题。


  我们现在做的,实际上是“公共疫情的紧急应对”,不妨称之为非常之举。但回望非典疫情以来的10年历史,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带着季节性特征,正在趋于常态化。疫情一旦出现,人们想尽办法来应对,鸡鸭猪肉没人吃,养殖户和商贩利益受损,此外还要开发疫苗、注射疫苗,事情繁多。


  出路在哪里?公共卫生安全,不能止于在人类自己身上动脑筋,历史的经验表明,我们应当在禽畜环节建立人类的防线。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上海论坛上,有知名公共卫生专家就提出,应对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国家应尽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而管住禽类等动物是其关键。相比之下,现有疫情应对只能算是坚守最后的防线。


  在禽畜环节建立防线,是因为家禽家畜是各种禽流感病毒侵入人类的跳板,人欲自救,聪明的做法就是加强禽畜防疫。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居民的食物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均肉与乳制品消费量大幅增长,养殖业遍地开花。一些养殖场所卫生状态堪忧,导致禽畜疫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上个月上海黄浦江打捞死猪数万头,死猪从何而来,因何而死,仍不明确。


  我们可以推测:由于政府对养殖环境卫生、禽畜疫病、禽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关注不够,监管远未到位,由此产生一个严重的禽畜“公共卫生”问题,并最终演变成人的公共卫生困境。据研究,禽流感病毒发现已有百余年,一直只在鸡的世界猖獗,但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禽流感开始侵入猪马等,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人类病例。候鸟则发挥一种“病毒搬运”作用,使疫情在禽畜间蔓延,最终殃及人类。


  很显然,防控人禽传染、人际传染只是治标,要治本,应从禽畜着手。目前政府对养殖业监管不足外,城市还遍布活禽销售、宰杀点,少数酒店门口还公然摆放鸡笼、野味笼,人感染禽流感往往发生在这类场所。有关部门可以在两个方面改进工作:加强对养殖业卫生、防疫、检疫方面的管理,加强对城市活禽活畜以及宠物的监管,不留禽畜管理的死角。


  在禽畜环节建立人类公共卫生的防线,不是遏制市场的活力、限制产业的发展、消灭人的生活,而是确立禽畜“公共卫生”的概念,把长期被忽视的、没有做到位的事情做好。搞好禽畜“公共卫生”,等于搞好人类的公共卫生,而人类公共卫生必须向禽畜的世界扩展。观念更新之后,相应的目标、方法、规则与机制必须确立起来。


  现在我国公共卫生投入远非充裕,动物“卫生福利”也是一个问题,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面对疫情,除了紧急应对,我们必须回到源头,在穷根究底上想办法。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晨报:兰州庆阳武威将建立弃婴安全岛
  • 甘报:甘肃省建立述纪述廉述作风制度
  • 晨报:我省将建立“6551”文化产业体系
  • 青海:药物采购新机制基本建立
  • 甘肃:兰州将建立物价补贴机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