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事件对美欧关系的冲击显示出,美欧“内向化”将加大双方协调的难度,甚至增加产生摩擦的风险
斯诺登事件冲击力十足。一段“节外生枝”,让美欧盟友关系风波乍起,以至于某欧洲国家高层人士发出警告说:美国需要重建和欧洲盟友的互信关系。
美国针对盟国开展间谍活动,历史上不乏其事。对别人疑神疑鬼,折射的不仅是气量的大小,更有长久以来追求“绝对安全”和“利益最大化”的骄慢与霸气。
斯诺登的确很“鲁莽”。他轻轻一撩,揭开了宴席桌四边低垂的台布,将桌子下面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暴露在灯光之下。既然薄薄的一层窗户纸被意外戳破,当事双方自然就免不了大闹一场了。高调的背后,有情感的宣泄和道义的维护。更耐人寻味的,还是支撑这个故事的宏大叙事背景。好的戏剧台词,少不了语言技巧,更离不开浓缩历史变迁的厚重感。
跨大西洋联盟凝聚鲜血和生命、经受过严峻的考验、享有共同的价值观、捍卫共同的利益。可是,在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名单中,欧洲盟国不再是值得信任的兄弟,而是被怀疑跟踪的对象。这种事情公然捅出来,尴尬程度可想而知。欧洲国家向来强调保护公民权利。不狠狠抨击一番美国情报机构霸道之举,不为此讨个明确说法,欧洲国家恐怕也难以给本国公民一个说得过去的交待。
美国情报机构如此大规模、长时期的窃听活动,直到今天才掀开冰山一角,这也折射了网络安全的脆弱一面。互联网上的霸权和反霸权斗争将长期存在。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护国家核心安全、公民权益,对欧洲国家来说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欧洲正与美国分道扬镳吗?或许还没有。未来一段时间,美欧仍将互为战略依托。但今天的美欧关系已不同以往。共同威胁曾经是美欧盟友关系的粘合剂,双方对这一粘合剂的感受显然越发不同。从伊拉克战争到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不断发出的“不和谐声调”,让美国不能不心生忧虑。而美国人为巩固主导地位进行的战略调整,也让欧洲人感到难以接受。
尽管一场主权债务危机让欧洲近几年的内倾趋向有所加强,但是欧洲不会永远甘心生存于美国的主导之下。冷战结束以来,欧洲谋求世界“一极”的长远目标与美国巩固主导地位的战略,本来就存在着相互抵触的基因。
在全球格局演变大势中,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以及由此引发力量调整备受关注。这种关注或多或少地掩盖了发达国家之间尤其是在美欧关系中的一些微妙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同样会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早在四年前,就有西方学者断言:美欧关系开始进入一个“后美国时代”。美欧都变得更加关注内部整合,寻思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应对新兴经济体的挑战。美欧“内向化”将加大双方协调的难度,甚至增加产生摩擦的风险。
不管斯诺登事件具有怎样的偶发性,留下的话题和思考将是长期的。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03日05版)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