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拭去民意否决票上的那层尘霾

时间:2013-11-05 17:45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李晓亮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拭去民意否决票上的那层尘霾
  
  “一票否决制”这一考核利器,似乎越来越像一个万能魔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了。各地频现的“烟酒销售指标”、“精神病指标”等“雷人指标”背后或都有“一票否决”的身影。迫于这种考核压力,一些本就设置不合理的荒诞指标,还被层层分解摊派,强加到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身上。各种闹剧甚至悲剧,也就在这个分摊执行过程中,缓慢或快速地酝酿发酵了。
  
  梳理发现,各地普遍在中央要求的计生、综治、减轻农民负担、环保、食品安全等事项的基础上,追加了安全生产、信访、招商引资等指标的一票否决。就以信访为例,政策本意是让基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但慑于“一票否决”的威力,基层往往会在实际工作中“宁枉勿纵”,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因“一票否决”而弄虚作假的情况,则更普遍。当“一票否决”的考核项目过多,基层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层层谎报,注水作假,也就司空见惯。
  
  “一票否决”旨在通过提高某项工作在考核评判体系中的权重,来凸显其在某阶段的重要性,这本无可非议。当然,前提是“对于否决内容、不予否决情形等,做出详细规定”。但当一线公职人员,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本职工作上,而是奔命于十来项“一票否决”考核指标,“一票否决制”显然就走了样。
  
  不少地方之所以出现基层顶着十几个“一票否决”项目工作,忙得不亦乐乎,甚至是造假造得不亦乐乎,症结就在于,不少地方的规定,只是根据当地某些行政会议的决定,甚至是某个领导的讲话,就拍脑袋定下的,既无配套细则,又无后续跟进。而更大问题则在于,“一票否决”基本上都只是对上负责,基层所有精力都忙于“欺上”,而对此心知肚明的公众,却也只能干瞪眼。
  
  如在老百姓关心的环保问题上,哪怕雾霾遮天蔽日,你仍难看到真正有力的环保问责。而环保多年来却也煞有介事躺在一票否决的考核表上。这只因百分制的官员考核表中,环保只占5分,这5分在官员那无关痛痒。于是,缺少话语权和议价权的公众,只能眼瞅着他们最关心的“一票否决”陷入滚滚灰霾中,成为摆设;而那些或是形式主义的或是GDP至上的“一票否决”,则是所有官员拼命争取的进身之阶。那么,谁来擦拭一下落在真正民意“一票否决”上的那层厚厚的尘霾?(相关报道见11月4日《新京报》)
  
  原文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105/c1003-23437047.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习大大”背后的民意分量
  • 钱江晚报:延迟退休不能漠视民意
  • 钱江晚报:“放假征民意”别成一场秀
  • 羊城晚报:延迟退休,民意一边倒反对是否有效
  • 中国青年报:4G民意,政府能达到几G
  • 晨报:农民意外伤害可享受补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