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控:给孩子和自己留个“空间”

时间:2013-12-29 21:3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童微 点击: 载入中...
  全身心关注子女生活学习,情绪极易失落焦虑——
 
  过去提到“全职妈妈”,人们难免有一种成见:在家带孩子不上班是怕受累在家养尊处优,就是个没工作的家庭妇女嘛!可是当今社会, 全职妈妈已经和“家庭妇女”划清了界限。要知道全职妈妈可是一个“高级职称”,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有人列出了当下全职妈妈的四大特质:能隐忍,能吃苦,责任感强,自律性高,套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那可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当这些“全职妈妈”在付出精力和感情后,孩子陆续上学时,妈妈们又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自打孩子生下,娜娜就辞职在家,一心照顾孩子成长。如今孩子背上小书包上小学了,一直觉得自己苦盼这一天到来的娜娜,却发觉不对劲了:“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孩子上学后,我几乎每天吃不香睡不好,总觉得浑身难受。”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不少年轻女性选择居家育儿生活,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她们的生活突然空落,由此引发了各种“不适应”,这或许就是大家眼里的“妈妈控”吧!
 
  用微博关注儿子大学生活
 
  在兰州市城关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女士清晰地记得,儿子离家时自己的心情“如他卧室里的床单一样凌乱”。今年九月,刘女士的爱人送儿子去青岛上大学,父子俩出门后,她一个人留在儿子的房间里发怔。还没整理的房间一片凌乱,儿子只带走了一些需要的东西。
 
  “和以前不一样,从那一刻起,他将独立完成学业,然后工作、结婚,会越走越远,回家也只是短暂地停留。”回忆起儿子入学的时刻,刘女士依旧难掩失落之情。
 
  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电脑里存有儿子的课程表,在微博中也悄悄关注了儿子和他的同学们,通过微博关注着他的大学生活:儿子拿到了学生证,观看了一场球赛或是听了一堂讲座……“到了大学,我会给他更多的空间,让他能更加自立,也开始有意地克制自己,减少和他的通话次数。”但母亲的天性却让她无法完全放下牵挂。
 
  孩子上学妈妈各种担心
 
  “这么多年,我一心盼着儿子快长大,等他上学了我就好了。可谁知盼来这一天,我心里突然很难受。”昨日,30岁的杨女士告诉记者,早上儿子背上书包上学去之后,自己在家大哭起来,“想停都停不下来。”
 
  像杨女士一样的妈妈其实还有很多,记者采访了20位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母亲,结果10位都表示近来“睡不着”或“莫名焦躁”,还有人称总是“无故为孩子担心”。
 
  31岁的白女士有个性格略内向的女儿:“她在幼儿园就不怎么跟同学玩,今年她上小学,我就开始频繁担心,怕她在学校里被欺负、跟同学生发生矛盾,或者跟不上学习进度。有时候睡到半夜都能急醒了。虽然这都快一学期了,但是我依然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女儿离家不久开始失眠
 
  家住雁滩的陈女士几年前辞去工作当起家庭主妇。独生女儿丽丽上高中时,她在女儿的起居、饮食、学习上,倾注了大量精力,生活几乎以女儿为中心。
 
  填报高考志愿时,女儿选择了南方一所大学。“亲友们都说女孩子去那么远不方便,但我觉得只要她喜欢就好,不会强求她选择就近的城市上学。”虽然力挺女儿远赴南方求学,陈女士心中终究还是放不下牵挂,女儿离开家不久,她就开始失眠了。
 
  女儿刚到学校时,陈女士每晚都要等她的电话,女儿哪天没有打电话回家,陈女士就会整宿睡不着。“她大一时参加了许多社团,学业也很繁重,我不敢打电话过去,怕打扰她,忍不住了才在午休、晚上时发个短信问问:‘今天过得怎么样?’”
 
  如今,陈女士已逐渐适应了女儿不在家的日子,开始重新寻回自己的生活。“女儿在家时,我基本上都待在家里,现在早上有空都会出去走走,锻炼身体。父母和公婆年纪都大了,现在也能够时常去看望他们了。”
 
  家里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胡女士的儿子今年考上大学。9月份开学时,胡女士和老公一起把孩子送到了大学里,直到孩子正式上课那天,夫妻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学校回兰州。胡女士告诉记者:“毕竟是孩子四年要生活的地方,自己不去看一下不放心”。
 
  胡女士说,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过着住校的生活,平时胡女士忙着做生意,生活上大部分事情都是孩子自己处理,从小就培养了独立生活的习惯。
 
  孩子在别的城市上大学了,是否希望孩子能经常跟自己保持联系?对此,胡女士有点激动又有点不舍地说:“那是肯定的啊,当然希望孩子能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多聊聊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至少也要每周打一次,尤其是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除了电话联系,胡女士还通过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胡女士说,记得孩子准备去学校报道的那几天,我觉得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多少有点不舍。在等待开学的那几天里,胡女士说孩子的爸爸在家里念叨的一句话是:“孩子要去上学了,以后就我们两个人,应该会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宝宝入园第一天妈妈偷看
 
  宝宝刚入园,哭闹是常事。家长们看了心里也不好受。“我家宝宝第一次入园那天情绪失控了,我上班都上的心里没招儿没落儿的。”安女士的宝宝今年刚送去幼儿园,宝宝第一天入园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
 
  而安女士将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情景写成了日记:今天宝宝第一天去幼儿园,从昨晚我心里就难受,给他哄睡了以后,收拾他今天去幼儿园的小书包,给小被子褥子枕头绣上宝宝的名字,都准备好了就一点多了,躺在床上也睡不着,早上6点半就起来了,7点收拾完自己把孩子叫起来,穿上衣服背上书包就走了。到了幼儿园,老师跟宝宝打招呼,他也不理,就使劲拉着我的手。
 
  因为是第一天,家长可以亲自送上楼去。我们带宝宝到教室把她交给老师,趁着老师跟她说话就赶紧撤了,到楼下看监控,过了十分钟我俩实在放心不下又跑上楼在教室外面偷看,这个时候孩子还是挺乖的,估计是还没反应过来呢,坐在小椅子上一言不发,老师跟他说话还是不理,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过了大概二十分钟的样子,老师让宝宝吃早饭,宝宝开始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大喊,“我要找我妈妈,我要回我们家,我不在这呆着”,我在教室外面也受不了,也跟着哭起来,老师出来安慰我,弄得我还特别不好意思,那小老师看着也就20出头,我这30多岁的人在人家面前抹眼泪太不像话了,宝宝爸爸赶紧拉着我出来了,上班的路上也是哭了一路,到了公司心里也不静,后悔没留幼儿园的电话,现在想打电话问问情况都不行,也不知道我的宝贝现在好点了没。
 
  看到安女士的这篇日记,估计有孩子的妈妈们都会有所体会,这也是很多妈妈们曾经体验过的场景。
 
  每天上班前上演“生离死别”
 
  自己急着去上班,孩子却大哭大闹不舍放妈妈走。这样的场景,每一名职场妈妈都不陌生。“生完孩子没抑郁,回来上班倒变得心里各种纠结。”职场妈妈郑女士感叹,想到自己撒手把哭得变了音的宝宝扔在家里,就感到巨大的内疚感甚至负罪感。“回到岗位上,我也总忍不住惦记孩子,还经常烦躁不安,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了?”昨日,郑女士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门口徘徊了好一阵,想找专家咨询该怎么办。
 
  郑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1岁8个月。近3个月,儿子突然“学贼了”,“以前我想出门,塞他个玩具,或者把他交给奶奶待一会,我就能出去,但现在不行了。”
 
  她说,一到上班的点,儿子就死死拉住她不松手,再喜欢吃喜欢玩的东西都不能诱惑他。一旦她想办法挣脱了,儿子就会瞬间大哭大闹,“哭得喉咙嘶了那是常有的。”
 
  最惊险的是上个月“十一长假”结束后,郑女士上班前儿子一边哭一边喊,踉踉跄跄追着她,“他差一点就从家里的楼梯上滚下来了,幸好奶奶一把将他拎住了。”郑女士一脸无奈,“每天弄得像生离死别一样,我也特别痛苦。”
 
  郑女士更无奈的是,家里老公并不理解她的郁闷:“他总说我把孩子惯坏了,我觉得冤枉,一肚子苦水没地儿吐。”更让她意外的是,她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脆弱,有一次跟同事发生了争执,她竟然跑进洗手间哭了半个小时。
 
  无独有偶,杨女士也深陷上班时孩子不撒手的痛苦。
 
  杨女士有个即将2岁的女儿,小家伙异常精明,每天清早只要一抱上妈妈就绝不再撒手。杨女士说,为了顺利上班,她不得不想尽办法,有时候装作抱着她一起出门,瞅机会把她塞到老人手里;有时候装作跟她一起坐在地上玩游戏,趁她不注意突然起身溜走。
 
  杨女士所在的公司要求严格,迟到还会扣钱,“每天为了出门耽误不少时间,有时候急了,我忍不住吼她,一吼她就哭。”孩子一哭,她也顾不上,赶紧拎着包出门,“有时候我觉得一秒钟功夫,自己从亲妈变成后妈。”
 
  专家建议:重整自己的生活重心
 
  “职场妈妈确实非常难做。”甘肃省妇幼儿童保健科主任刘月芬表示,虽然所有育儿宝典里都主张母亲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这也确实是重要的,但是对于需要去工作赚钱的妈妈们来说,显然这也是无法达到的。
 
  但她特别建议妈妈们学会掌握“第一时间”:“离开宝宝前可以多亲亲他们,主动拥抱他们;回家进门的第一件事,一定要先拥他们在怀里,让他们知道妈妈最看重的仍然是他们。这些可以给宝宝们很重要的安抚。”
 
  “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孩子的注意力也是比较容易转移的,所以他们哭得厉害,一般也会在妈妈出门后没多久就平缓下来,只要能及时找到陪伴的人或喜欢的玩具。”刘主任指出,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痛哭而责备自己,更不要因此背包袱,“学会让孩子适应现实,其实也是必要的过程。”
 
  而对于一些全职妈妈们,宝宝离家后的出现的那种异常情绪,专家则表示:“这是典型的因失落感造成的焦虑。以前多发生在大学生父母身上,孩子离家后他们会感觉失落,称为空巢问题。但现在随着社会选择增多,情况就有了新变化。一般来说,这种情绪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全职女性身上更容易发生。这些女性全职在家照顾孩子,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许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都由她们来决定。可是,当孩子去上学后,她们和孩子就不再是彼此唯一需要,这种变化难免导致失落、空虚。”
 
  专家建议,这些女性需要做的是“寻找自己的出路,调整生活重心”。她们必须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母亲与孩子不可能永远亲密无间。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