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4月28日15时许,记者来到雁滩花园小区的一栋楼房内。走进5楼的一间房屋内,只见两室一厅的屋内摆满了书架和书籍。而还有一些书籍因无法摆放,被码放在房间的四处地上,这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房间得更加拥堵和狭窄。读者也许想不到,这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兰州首家公益民间图书馆的现状。
71岁的刘易是绿云书庵的创办人,老人虽年逾七旬,可外表看起来依然精神。提起绿云书庵往事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办公益图书馆其实是完成父亲的遗愿。”刘易介绍,其父刘亚之是中国荒山造林的先行者,他在年仅200毫米降水量的徐家山上,创造了绿树成荫的奇迹。其父还是我国苹果树矮壮修剪技术的先驱者,为苹果增产、农民致富做出过突出贡献。刘亚之一生淡泊名利酷爱读书。晚年唯一心愿就是想办一个民间图书馆,并取好名字叫“绿云书庵”。临终前刘亚之立下遗嘱,要求独子刘易一定要创办起“绿云书庵”,让自己毕生珍藏的书籍能惠及到更多的人群。
2002年刘亚之去世,刘易依靠微薄退休金和拆迁补助及儿女帮助,筹资20多万历时3年多,终于在2008年建起图书馆,收藏图书、杂志3万余册。刘易说,创办图书馆初花费个人存款40万元人民币,而每年维持图书馆运作还需4至5万元。这座400多平方米的公益民间图书馆开放后。刘易就全身心投入到管理中,绿云书庵地处雁滩,在为市民和外来人员提供图书的同时,还为附近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阅览场所。
截至去年8月拆迁前,绿云书庵已有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自学室、甘肃文史室等4个书室,收藏图书、杂志10万多余册。而书庵和他本人也先后在2009年被兰州市城关区授予“文化阵地”匾牌。2010年被评为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和兰州市“2010年度十大好人”。中央和省市媒体也多次多他和绿云书庵进行了报道。社会的认可,各方的关心让刘易精神振奋。他对此表示图书馆不但要办下去,还要走出全市.全省乃至走向全国。但之后因为拆迁,让刘易的心愿无法实现。
记者了解到,目前花园小区书籍存放点虽然地方狭小,但刘易仍坚持每天下午对外开放。别的书籍只能存放其他地方,而市内各处租赁点有四个,位置分散且较偏远。而且有的地点在高楼内或是山上,即使一般读者去一趟也不容易,更不要说老年读者了。因此,书庵开放确有诸多实际困难。对此,刘易想过许多办法,他还先后向榆中、皋兰等地捐赠过部分图书,但还是有很多图书无处可放。
结束采访前刘易对记者说,他希望有场地的爱心企业或个人能向书庵提供地方,这个场地以一楼为宜,这样方便读者找到和进出。同时刘易因老屋被拆无法出租使资金断裂,这让图书馆的日常费用也难以维持。因此,希望爱心人士能伸出援手,帮助绿云书庵渡过眼前难关,以便在新的场地为市民提供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