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冬季未至,却遇寒流。踌躇满志出海投资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屡屡遇阻。一周内,两桩中资收购案在德国先后被政府叫停,原本已是板上钉钉的交易,忽然间变得前途未卜。
美情报局插手 中资收购案被德国政府突然叫停
10月27日,德国联邦经济部确认,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中资企业对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旗下灯具业务品牌朗德万斯的收购案。
外媒披露,德国联邦经济部这一动作的原因竟然是:美国情报机构认为朗德万斯公司产品具有潜在军事用途,于是联系德国政府以阻止此次收购。然而,路透社的报道指出,朗德万斯的设备主要出售给发光二极体芯片制造商,并无军事用途。
较早前,德国政府已先后介入两起中资企业在德收购案。10月21日,德国联邦经济部撤回中国福建宏芯基金以6.76亿欧元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批准令,重新审核。美的并购库卡案也被德国政府介入,经历长时间考察后,德国经济部最终于8月为美的并购库卡放行。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阻力加大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越来越多的阻力。西方国家以反垄断和国家安全等理由正加大对涉中资企业并购交易的审查力度。
近日,中国最大的一起外资收购案“先正达收购案”也面临搁浅。10月28日,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宣布将深入调查中国国有化工集团中化集团430亿美元对瑞士农药种子集团先正达的收购,该委员会将在明年的3月15日决定是否批准这一交易。欧盟委员会表示,这桩收购案可能会损害竞争,因为两家公司存在重合业务。
继今年3月收购酒店集团喜达屋(Starwood)告吹后,安邦保险以65亿美元收购黑石(Blackstone)旗下加州圣迭戈科罗纳多酒店公司的计划也胎死腹中。原因是该酒店位于美国一个主要的海军基地附近,引发了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担忧。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连中企购买非洲的驴子都遭到西方媒体的揶揄。前不久,CNN刊发一篇题为“中国为啥满世界买驴子”的文章,文中引用一名研究中非问题专家的话暗示:“中国的需求太大了,非洲这些国家要好好管管,不然资源会被耗光的”。对此,中国网友只能以“要吃火烧”等理由无奈回复。
据统计,自2015年7月以来,已有11宗涉及中资的大型并购交易被取消,总涉资近400亿美元,相当于这段时期全球宣布的所有并购交易总额的14%。这一数字不包括中化收购先正达和中资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爱思强的交易。这些交易之所以被取消,大部分是因为所谓的“国家安全”。
互利共赢 贸易保护损人不利己
西方国家渲染中国威胁、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阻拦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实则担心中国拿走他们的技术并转移就业机会,反映了欧美国家日渐增长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那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以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为例。四年过去了,普茨迈斯特在德国的雇佣情况一直保持稳定。曾反对合并的工人们如今说,比起被来自其他地方的买家收购,他们的运气可能好多了。被收购以来,普茨迈斯特营收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品牌完好无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也丝毫未变。
普茨迈斯特的混凝土泵机
中国是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市场开放的速度和幅度有目共睹。近年欧洲对华投资额持续攀升,当前欧洲在华投资存量远大于中国对欧投资规模。德国在华企业多达8000余家,中国在德企业不到2000家,中国在德投资额只有德国在华投资额的1/10,而中国人口是德国人口的16倍。
多年来受益于贸易自由政策的欧美政府在呼吁中国开放市场的同时,自身却在不断给贸易自由设置壁垒。这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最终只会损害本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指出,贸易和投资增长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展的基石。贸易保护的增加,只能把各国推向贸易战的边缘,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历史经验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应链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全球化出现倒退,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只会带来“双输”,必将使本就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绞杀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
(责任编辑:石为 来源:新华网、中国网、环球网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