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关键处,难得平常心

时间:2019-05-02 11:1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令狐猫/陶然笔记 点击: 载入中...
  
 
  
  时间过得真快。
  
  从第九轮磋商结束到现在,又是20多天过去了。
  
  过了这么久,谈得怎么样?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晚上,国社终于发出新消息。
  
  第十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京举行
  
  4月30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北京举行第十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按照既定安排,将于下周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中美谈判团队又加班加点谈了两天,算是过了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劳动节。
  
  过去这一年多,中国节日也好,外国节日也罢,“每逢过节谈两天”几乎已成为两边团队的工作常态。
  
  很辛苦,不容易。
  
  国社发布的现场照片里,三位牵头人合影延续了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以来的惯例:三位轮流居中,照了一遍。对谈判的准备依然很细致。
  
  再看看消息稿,比以前更加简练。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越是谈到这个时候,能够对外释放内容越少。
  
  不过,据陶然笔记观察梳理,过去的这段时间,中美两边的行动和态度都有些微妙的变化。
  
  简单看看。
  
  首先,中国对磋商进展的呈现形式在不断简化,行动愈加谨慎务实。
  
  第九轮磋商结束到现在,国内官方对经贸磋商的进展公开发声很少。
  
  不多的几次发声,表达的主要意思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双方一直在谈,争取好的结果,做好各种准备。
  
  反观美国那边,一如既往不断地释放各种消息。比如美国白宫4月24日曾就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发出声明。
  
  其实两边公布消息的方式,主要区别还在于形式上的不同。低调也好,高调也罢,在涉及谈判核心内容这方面,中美双方释放出的有价值的内容差不太多。
  
  在陶然笔记看来,中方这段时间发声似乎很少,这种做法不难理解。
  
  谈判进行到这个阶段,能达成的共识应该都已经达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聚焦协议本身,默默推进谈判,而不在其他地方投入太多精力,这是一种更加务实的举动。
  
  中方的低调既有“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务实,同时也是谨慎行事思路的体现,能看到一贯的立场和行事风格。
  
  一方面,释放一直在谈的信号,表明双方在磋商最艰难的这个阶段,在不停地向协议靠近,这是磋商中的积极因素。
  
  另一方面,保持低调,简化形式,也是谨慎小心的稳妥举措。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要知道,谈判越接近尾声,难度越是呈现几何级数的上升。影响磋商结果的变数也有可能陡然增加许多。
  
  要防止意外发生,也要对各种可能做足准备。
  
  这方面,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其次,美方依然没有放弃极限施压,但也在释放谨慎乐观的声调。
  
  在美方释放的大量信息中,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
  
  一件是对谈判时限的渲染。
  
  无论是白宫、美方谈判团队核心成员还是美国媒体,越来越热心于给现在的谈判定调,称作“决定成败的最后关键阶段”。
  
  其实这种操作,依然还是通过设置话题来制造紧张气氛,从而给对手施压。这跟前段时间“加不加关税”的手法一样,无非是极限施压的新马甲。
  
  大家听听就行,不用太当回事。
  
  毕竟磋商是两边的事情,不是一方说了算的。
  
  另一件是释放谨慎乐观的声调。
  
  这段时间,美国方面已经好几次对媒体释放这种声调。
  
  库德洛29日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说,未来两周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的经贸磋商结束后,“我们”对磋商前景的了解会“清楚得多”,他对此仍然保持“谨慎乐观”,“我们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库德洛不是第一次作出这种表态,莱特希泽和姆努钦此前也有类似说法。
  
  这种情况符合陶然笔记对美国人性格的认知:平时大大咧咧,看着什么都无所谓,但真要对事情上心了,其实非常谨慎。
  
  因此,美方对协议的结果,似乎不像外媒报道中展现的那样信心满满,反倒可能是慎而又慎。
  
  在谨慎这件事上,中美还是有共同点的。
  
  最后,不到最后一刻,不好轻言谈判结果。
  
  经过前面的梳理,大家能够看到,无论是境外的频繁表态,还是国内的惜字如金,两边声音里传递出来的“干货”是有相似之处的。
  
  都在表达一种谨慎的态度,其实同时也或明或暗的透露一种信息:越到最后,谈判的难度越大。
  
  越接近终点,越充满挑战。
  
  实事求是地说,以目前两国实力对比来看,“美攻中守”的态势是个客观存在,因此协议能不能达成,美国那边有着更多的主动权。
  
  但是,如果某一方仅仅只考虑自己的诉求,以为可以通过极限施压来迫使另一方就范,而忽视了磋商的公平,那么也不是没有不欢而散的可能。
  
  因此,越在关键处,双方越有必要用智慧小心翼翼地扩大共识,减少分歧,争取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谈到这个关键时候,一颗平常心更显难得。
  
  对中国而言,现在唯一确定的是,无论结果是什么,坚持自己发展的节奏不能变。
  
  理性冷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原题为《谈到关键处难得平常心》)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