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给村民,换来的是信任”(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时间:2018-11-10 13:0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人民日报 点击: 载入中...
上海金山区漕泾镇
 
“权力给村民,换来的是信任”(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护塘村拆违建,离启动还有一周,不少村民就自己动手把违建房拆了。
 
  看记者不信,村民老沈把记者拉到村委会旁的两面墙边上,“村里人都要面子的呀,有‘公开墙’在,谁也不想落后的呀。”
 
  公开墙上,村里每间房户主是谁,门牌多少,哪个村干部负责,一目了然。
 
  护塘村,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在这里,以公开促公平,成了当地学习发展“枫桥经验”过程中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关键词。
 
  公开促公平,拆违获拥护
 
  护塘村靠近工业区,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村里租房子。为生活方便,村民们就在房子边上搭个卫生间、小车棚,久而久之,几乎家家有违建,处处可见彩钢板。“村子面貌不佳且不谈,违建里私拉电线、堆放生活垃圾,安全隐患可不得了。”村党总支书记沈银欢说。
 
  去年,上海市推进“五违四必”整治,护塘村也启动了拆违工作。从哪抓起?村党总支讨论后,大家一致觉得,还是应该从“公开”入手。原来,大家也知道违建有隐患,都拥护拆违,但就是担心不公平。
 
  打消疑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开,村委会旁的两面白墙成了“公开墙”。全村违建户名、违建面积、违建户是普通村民还是党员干部、完成拆违时间等明细统统上墙,所有村民共同监督。哪家违建拆掉,户名后面就贴上一面小红旗。
 
  没承想,公开墙还没布置好,不少村民家里的违建就已经没了踪影。“党员干部家庭带头拆,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护塘村委会主任李欢军说。护塘村2.2万余平方米的违建,去年全部拆除,拆违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纠纷。
 
  护塘村在金山区率先成功创建“无违建村”,去年底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的称号。“违建没了,‘公开墙’留下了,今年搞‘美丽宅基’还得靠它。”沈银欢说。
 
  村民有“实权”,自治有动力
 
  护塘村“公开墙”的产生,在漕泾镇党委副书记张军看来,是村里这些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观念转变的一个体现,“村干部把手里的权力交还给村民,工作事半功倍,还能赢得村民信任。”
 
  2014年底,上海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以及6个配套文件。护塘村结合村情实际,探索建立了村委协助政府治理清单制度,形成了村务工作程序、责任、制度、考核“四张清单”,指导和约束村干部行权履责,让村民们办事有指南、监督有依据。
 
  漕泾镇党委和政府对“四张清单”进一步完善,在全镇推行。打开《漕泾镇村级重要事项办理程序清单》,上面有村级财务管理、村级工作人员任用、集体资产处置、村民用章管理等25个事项类别。每个事项类别后都附有一张流程图,每项事务要经什么程序、办什么事该找什么人,清清楚楚。
 
  “村里要装路灯,费用不小,原来这笔钱村两委班子讨论一下就花了。”沈银欢翻开《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图》,指给记者,“你看,现在整个实施过程有7个步骤。”
 
  《流程图》清晰显示,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先由村党组织提议,再依次由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接着交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后公示5个工作日,再由村委组织实施,最后实施结果要公示并且接受群众评议,少了哪一步都不行。“村民们有‘实权’了,对自身利益能做主,参与自治就积极了。”沈银欢说。
 
  前两年,有个虾塘承包户欠了8户村民3万多元土地流转费,还放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村干部本想走司法途径,但与承包户同在一个村小组的村民去做了3天工作就把事情解决了,一场本可能出现的纠纷迎刃而解。“村民的话有时比村干部管用。”在张军看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有了,基层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好办多了。
 
  法律助维权,纠纷易消解
 
  “我们和律师事务所合作,定期有律师在法律服务点为村居民提供现场法律咨询,还可以随时电话咨询。”张军介绍,漕泾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镇上一个公共法律工作站,14个村居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还成立了50个“聚心堂”法律服务点,三级法律服务平台的建成,让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法律咨询。
 
  这些法律服务列入了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财政掏钱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为的就是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有的时候,话从村镇干部的嘴里说出来,村民们会觉得有私心,律师说出来的话显得更有公信力。”沈银欢说。
 
  有了法律顾问,村居民们遇到问题不再是动辄堵路集访闹访,而是先问问律师的意见;遇到经济、民事纠纷,村居组织和个人也能“挺起腰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护塘村80多岁的朱阿婆有三子一女,前几年因为一笔安置款分配,几个子女反目成仇,致使老人无家可归。村里调解不成,顾问律师上场,一面用法律知识给阿婆吃下“定心丸”,一面走访子女,告知他们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如不履行将诉诸法律。最终,4个子女通过协商达成了赡养协议,朱阿婆得到了妥善安置。
 
  “村情事务的公开换来了村民们的信任,‘四张清单’提升了村里的自治水平,再加上法律顾问的服务保障,很多矛盾纠纷在前期就会自然消解。”在沈银欢看来,这些做法虽然让村干部的权力“变小了”,但村民们对村干部的信任感提升了,“村里办啥事,大家都建言献策,都想让村子变得更好更漂亮,你说,这还会有啥矛盾纠纷呢?”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代表委员议
  • 坚持发展导向,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评论员观察)
  • 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 “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  “调解接地气,百姓就满意”(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 李克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咬定青山不放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