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绘制“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蓝图

时间:2022-09-08 18:4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张国辉 陈丹丹 薛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特约记者  张国辉   陈丹丹   薛宏刚)近日,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以“兰州在绿色发展中‘先发力、带好头’,规划引领‘一核三带多县众镇领数千村庄,构一圈群现幸福城乡体系’建设”为主线,“喜迎二十大,中秋话规划”的主题论坛,重点分享市规划院编制的河口镇河口村、麻家寺村、水岔沟村和马家屲村等村庄规划优秀案例,旨在在城乡规划的引领带动、生态安全的战略提升、区域协调的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一种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兰州模式”。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携着西北的风沙,一头连着历史,一头奔向远方。兰州,黄河上游重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也是黄河之滨的山水名城,行政区划总面积约13085.6平方公里,下辖61个乡镇、703个行政村,大部分村庄沿黄河上游流域错落分布,兰州农村常住人口约73.69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90%。近年来,兰州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期制定了《兰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加快编制全域全要素法定村庄规划,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根据兰州市乡村规划编制部署和要求,在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扎根本土,奋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先后编制了黄河流域兰州东西段重点村庄规划,率先采用村民手册“二维码”信息化表达、在线化查询,便于村民了解规划、使用规划;同时,规划成果中积极推行“责任乡村规划师”制度,明确乡村规划师作为乡村规划决策参与者和编制组织者,在规划实施和乡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协调解决问题与矛盾,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系统性的乡村规划建设服务,形成了河口镇河口村、麻家寺村、水岔沟村和马家屲村等一批村庄规划优秀案例,用规划让乡村振兴成为兰州经济的第三资产池,绘制了省会兰州“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的美好蓝图和愿景。
 
  河口镇河口村:黄河之滨古渡口规划传承展新颜
 
  河口镇地处兰州市西固区,黄河北岸,位于河口古火山盆地中心,兼有黄土峁梁,山地峡谷和川河谷地等地貌。黄河从河口由南而东缓缓怀抱而去,庄浪河又将河口分为东西两区,具有“大河抱全川,小河担两山”的绝妙环境,沿河的台地上分布着大量自然草山、肥沃耕地以及山川谷地。


 
  金城西门,两河交汇。自西汉以来,河口便是北连西域南至巴蜀,西往吐蕃,东到长安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地据南北之间,为东西咽喉扼塞。作为黄河“黄金水道”的重要港口,河口古镇,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要道,更是名迹荟萃的历史文化之乡。
 
  项目组先后受邀编制了《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总体规划(2016-2030)》、《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参与编制了《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兰州市河口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经五年三个阶段的深入调查和梳理,激活了河口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元素新引擎,为河口注入了“保护—发展—保护”的循环发展路径,力图协调古村保护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河口未来发展提出创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施引导。
 
  延续古村肌理激活历史文化新引擎
 
  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河口的历次规划,挖掘了河口古村、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色及文化内涵,提出了河口现有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控要求,确保严守规划紫线、延续古村肌理、保留乡土气息,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为提升“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化优势资源注入古村振兴新动能
 
  项目组从区域层面科学引导空间发展,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强调从宏观层面对河口镇建设发展进行把握;同时从微观入手,理顺镇区交通网络,创造优美的滨水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全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河口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均较为丰富,对历史文化资源坚决“保护”,对优秀的交通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则充分挖掘与活化运用。庄浪河谷丹霞地貌、河口古村及咸水村连片的百年枣园,开发潜力非常大,规划将庄浪河河谷两侧的丹霞地貌、河口古村、百年枣园及黄河沿岸均作为重点旅游项目来开发建设;2018年国道109达家台互通立交建设过程中,项目组仔细梳理、坚持反馈,对原定线路提出改线方案,避免了该过境交通对河口古村历史风貌和丹霞景区沿河风景界面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做到优势资源的充分保护和物尽其用。
 
  坚持生态宜居彰显绿色发展新格局
 
  项目组将“生态”理念贯穿全程,严守生态保护要求,统筹村庄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打造生态型“旅游通道”、生态停车场、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提出“生态居住”理念,节约土地资源,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河口的可持续发展。
 
  聚焦文旅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依托河口古村落的保护与建设,项目组通过规划完善了河口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等内容,改善庄浪河谷内的水、电、路等主要基础设施,为建设发展勾画蓝图,使建设开发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对庄浪河谷两侧的丹霞地貌进行开发并新建栈道、观景平台、景区大门等旅游设施,使其与庄浪河谷内的自驾游营地产生联动效应;借鉴安宁桃花会和什川梨花会的经验,大力发展枣园农家旅游;整体提升河口文化品位和环境品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012年12月,河口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核定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月,河口村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12月,河口古镇获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金羚奖;2020年4月,在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黄河之滨哪儿最美——市民最喜爱的十大景致大型评选活动”中,河口镇被评为市民最爱的黄河之滨景致之首;2020年1月,河口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被纳入第二批甘肃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2020年5月,河口镇河口村获甘肃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总体规划(2016-2030)》于2016年8月通过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并获得了甘肃省2017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该规划是在响应国家兰西城市群建设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背景下,结合西部地区实际编制的,对指导河口建设,引导河口村保护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规划获批以来,河口镇的各项建设已按规划有序实施。河口古民居保护修复、丹霞地质景区开发、国道109改线工程、黄河十里金岸全线观景栈道建设、庄浪河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华夏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及河口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已完成;2019年,古村上的“日月馆”投入使用,演出大型激光水舞秀《盘古•记忆》,集激光、灯光、声效、投影、烟花、火焰、水雾等效果于一体,给观众带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生动表演。如今古村旧颜换新貌,观光游览、农家乐休闲娱乐、黄河金岸漫步都是它为人所喜爱的理由,而河口村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散发着历史的韵味,也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与关注,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榆中县麻家寺村:丝绸之路古驿站规划引领兴产业
 
  麻家寺村位于兰州市榆中县连搭镇南部,是通往二龙山景区的必经之地。麻家寺村因寺名而得名,据考证麻家寺院始建于唐代,相传麻家寺为文成公主入吐蕃进藏时所建,为文成公主下榻寺庙之一,后往来客商沿麻家寺院逐水源而居,渐成聚落,为丝绸之路商贾往来的重要村镇节点。历史上麻家寺寺院多次损毁和重建,2014年麻家寺村委会重启麻家寺庙修缮工程,竣工后的麻家寺雕梁画栋,造型古雅,前院佛塔庄严,中院松柏常青,后院石亭壮丽,成为村庄一大盛景,见证着这个古老而美丽村庄的历史变迁。
 
  目前麻家寺依托现有毗邻二龙山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观光、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现已建成了各类现状农家乐约34家,形成了大量餐饮休闲农庄,村庄休闲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和名气,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前往,全年接待周边市区游客1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800万元左右,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约150人。同时依托二龙山优质山泉水资源,麻家寺村也建成了兰山冰泉和羲和水业等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在兰州市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

 
  项目组经过仔细研判,认为麻家寺村应注重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规划以一二三产融合联动为发展思路,加速推进生态农业、饮用水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村庄风貌形象,吸引返乡创业人群和外地游客,形成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挖掘本土文化创新特色文化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升级发展
 
  规划结合麻家寺村的诸多历史文化和现状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现有形成的农家乐产业,打造乡村休闲产业片区,并村庄中部规划核心地段建设一处民俗文化展示馆和村庄文化广场,具体村庄民俗文化展示馆和村庄文化广场建设应根据麻家寺村现有本土文化设置历史文化展示空间,展示麻家寺村风土民俗及历史变迁。
 
  同时规划创新性的在麻家寺村植入中华岐黄香道文化,实现以甘肃区域民俗文化为吸引点,以甘肃驰名商标陇香源为品牌引爆点,打造陇香源民俗文化产业园。规划该民俗文化产业园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二龙山风景区,以民俗文化为特色,未来发展将成为集文化、科技、旅游、餐饮、休闲、康养等产业于一体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建成“甘肃民俗第一镇,兰州旅游新名片”。
 
  利用特色资源打造产业精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二龙山优质山泉水为麻家寺村重要的特色资源之一。规划整合现状甘肃羲和和兰山冰泉等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打造天然饮用水饮品产业园,并结合麻家寺传统文化及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做大做强天然饮用水优质产业。同时规划结合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设置饮用水展销及品茶体验区,充分宣传和扩大二龙山优质山泉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二龙山优质山泉水成为村庄产业发展的精品品牌,助力产业振兴,推动村民增收和生活富裕。
 
  目前,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已启动兰州高新区陇香源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由甘肃鼎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设实施,预计2022年底将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该项目是甘肃省民俗文化产业的引爆点,是兰州市文化旅游突围突破工程的重点项目,是《兰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纳当地农民就业500人,年均游客100万人次,年收入达到2亿元。
 
  麻家寺村委书记郑书记深情表示:“麻家寺村的规划成果深入分析了村庄历史和各项现状资源,充分考虑了村庄实际发展需求和现实问题,绘制了麻家寺乡村振兴发展的全新愿景和美好蓝图,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村委书记和村民心潮澎湃,鞠躬感谢项目组的辛勤付出”。
 
  榆中县水岔沟村:八盘梁北古矿湾规划修复育生态
 
  水岔沟村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定远镇南部,背靠兴隆山余脉八盘梁,村庄中部有水岔沟穿过,地理区位较好,周边山区生态环境优美。目前村庄现状产业主要为传统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小,乡村休闲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水岔沟村现状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矿山文化。原水岔沟煤矿1处,是兰州最早的采煤矿区之一,现状留存了大量的井下巷道、坑洞、选煤楼、大礼堂、办公楼和矿工食堂等工业遗存。其中,以大礼堂为代表的工矿建筑遗存,保留了典型的五六十年代苏联建筑风格,虽然年代较远,但建筑保存完好,构成了极具特色的矿区风貌。大量的工业遗产、矿山独特的建筑风貌及矿山百年人文精神构成了水岔沟村独特的矿山文化。同时过去的煤矿开采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急需在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的基础上加快产业振兴。

 
  项目组经过对比国内类似村庄的发展案例,经分析明确水岔沟村应重点着力于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在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加快废弃工矿用地和水岔沟的生态修复,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风貌形象,打造以矿山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服务型村庄。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打造甘肃生态宜居幸福乡村
 
  水岔沟村煤矿的开采破坏了部分山体植被,导致部分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水岔沟河则由于村庄建设及工矿开采,导致水体周边环境杂乱,生态系统环境遭到破坏。
 
  因此,项目组以上述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重点规划实施矿山生态绿化提升工程和水岔沟河道治理工程,修复废弃的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水岔沟河道清淤治理和生态绿化,积极改善村庄自然环境风貌,提升人居环境风貌,打造甘肃生态宜居幸福乡村。
 
  传承矿山文化塑造乡村旅游魅力空间
 
  根据水岔沟村的特色矿山文化,项目组针对性地提出了规划保护和传承利用对策,即整理和深入挖掘水岔沟村不同历史时期的采煤方法、工具和技术手段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保护井下巷道、坑洞、选煤楼、大礼堂、办公楼和矿工食堂等现存工业遗迹,延续五六十年代苏联建筑风格,并加强宣传,加大文化旅游的推广力度,传承水岔沟村独特的矿山文化。
 
  基于特色文化传承,通过依托村庄原有煤矿工业建筑、废弃矿井巷道及东西两侧山体,引进休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矿山主题公园,打造集矿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矿山文化旅游体验区,塑造具有文化底蕴和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魅力空间,推动生态产业化,强化水岔沟村在兴隆山大景区辐射范围内的节点作用,逐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以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和文化创意为主的兰州市休闲旅居目的地。
 
  自村庄规划编制以来,水岔沟村已先期实施了水岔沟河道治理项目,重点拓宽了部分河道,清理了河道淤积,加强了河道周边的绿化工作,明显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同时也引进了部分旅游企业,建设了清谷山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部分矿山建筑遗存,实现了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榆中县马家屲村:寒山古村落寻根马家坬
 
  马家屲村位于兰州市榆中县连搭镇西部,地处兴隆山北麓。马家屲村庄居民点均位于山区内,沿山谷星罗棋布,现状泉沟贯穿马家屲村,沟内泉水经年不息。马家屲现状梯田旱地较多,目前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导产业。
 
  马家屲村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现有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马家坬遗址,1959年由甘肃省博物馆发掘,总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2.0米,分布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文物遗存,采集有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和彩陶片,彩陶纹饰有黑、红色宽带纹、锯齿纹、网格纹,器形有小口双耳壶、双耳瓶和高领折肩罐;齐家文化饰有篮纹的夹砂红陶和彩陶片及高领折肩罐、大口双耳罐等。此外,马家屲村大量的梯田及村庄居民点形成的秀美山村的传统村落格局也颇具特色,具备重要的大地景观价值。
 

 
  项目组提出依托村庄自然生态本底和特色历史文化,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发展机遇,以粮油种植为基础,突出传统村落格局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生态山村体验、原乡文化休闲,将马家屲村打造成为兰州高新区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
 
  保护传承原乡历史文化和村落格局优化村庄居民点布局
 
  马家屲村具备传统原乡历史文化和村落格局形态。千百年来乡村地区流行的农村传统风水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建筑选址,其实质是对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
 
  传统风水理论认为“两山环抱,一水中分”为村落的上佳选址,仔细观察这种地理环境大多环境宜人、风调雨顺,可给予人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临近的大片耕地、山林,可供开展正常农业生产。从区域整体地理环境来看,马家屲村背靠兴隆山,群山环抱,中部有泉沟洪道,常年流水,整体格局符合“两山环抱、一水中分”村落选址格局,其其现状村庄居民点沿山地星罗棋布,村庄掩映在梯田内,自然景观环境优美。
 
  因此,项目组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规划延续原有村落格局,保持村庄与山、水、林、田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马家屲村南依兴隆山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及深厚的马家窑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长河中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再现今天的山村,保护传承原乡历史文化,重点突出马家屲村“寒山古村落,寻根马家坬”的形象,吸引客流文化寻根。
 
  发掘利用生态山村的特色大地景观资源打造村庄特色新产业
 
  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发挥马家屲村田相融的山村特色,依托现有山地农田和地形地貌,发掘山地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景观农业和农业体验。将现有梯田进行梳理,打造梯田景观游览区,依托现有村宅、农田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休闲农庄、实现农业生产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推动村庄农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重点培育种植油菜花等观光型粮油作物,疏通田间道路,配套建设旅游观光休闲栈道,在保障村庄粮油作物种植的同时,积极发展登山漫步、观光摄影等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村庄特色新产业。
 
  马家屲村目前已启动泉沟治理工作,着力修复村庄原乡山水格局。同时稳步开展了马家坬遗址的保护工作,树立了遗址的具体界碑,下一步将依据规划有序推进村庄文化振兴,保护延续原乡历史文化和村落格局,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谋发展、促振兴。
 
  地壳隆起莽昆仑,承东启西扼西北。八千历史在甘肃,两个百年看兰州。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省会兰州正用实际行动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着手,重点推进城乡空间的融合、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规划引领“一核三带多县众镇领数千村庄,构一圈群现幸福城乡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批黄河兰州段流域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村,使黄河流域兰州段乡村高质量发展得更有魅力、更具活力。
 
  追逐千年梦想,勇毅笃行;叩问规划初心,任重道远。在转企改革的关键阶段,兰规院人将扎根本土、深耕兰州,持续贯彻落实“强省会”行动,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务实的工作作风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2023年兰州市将实现全部电视频道高清播出
  •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守护新生命的“战疫”答卷
  • 兰州市连续四天无社会面阳性感染主城四区仍需实施分级分类防
  • 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划定疫情风险
  • 7月25日0—24时,甘肃省新增确诊病例37例,其中兰州市34例
  • 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划定疫情风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