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优势牌,走特色路 培育具有陇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礼县紫金矿业厂区全貌
康县望关乡“小红帽”嫁接小分队开展核桃高接换优
宕昌县官鹅沟秋景
大西北网5月6日讯 据《陇南日报》报道: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在扶贫开发、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等方面快速推进,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着力夯实,在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等方面集中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把陇南建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甘陕川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
产业培育
相关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
具体工作任务
工业发展要在转型升级上做文章
———市发改委:按照“两心、两带、四大基地、七大产业”的战略布局,突出循环经济理念,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加快菜篮子产品生产、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生态产业园等农林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提高工矿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经济增长的高新技术含量,着力构建地方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体系。
———市工信委:以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工业发展和提质增效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发展。
特色农业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市农牧局:紧贴一条主线(扶贫攻坚),坚守一条红线(500万亩粮食面积),筑牢一个载体(经营主体),围绕三大目标(粮食稳产、农牧增效、农民增收),切实抓好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农民专合组织规范提升、畜牧养殖业、粮食生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进步、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农业项目、农业改革等全市农牧业九项重点工作。
———市林业局: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科技成果应用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核桃实现适宜区全覆盖、良种全覆盖、综合管理全覆盖;花椒巩固“一区五片”(武都区、宕昌县沙湾片、文县临江片、康县平洛片、西和县大桥片、礼县下四区片)基地;油橄榄着力打造“一城两带三园四中心十基地”(以武都为核心打造“中国橄榄城”,建设白龙江、白水江河谷两条“液体黄金”带,建设良种繁育园、丰产示范园和中国油橄榄产业园,建成全国有影响的油橄榄种质资源中心、油橄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内油橄榄人才培训中心和全国油橄榄产品集散中心,“十河流域”为重点的种植基地)。
文化旅游要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
———市文广新局: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为平台,以建设特色文化大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完善产业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赶超发展。
———市旅游局:认真贯彻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大景区建设会议精神,以市委“433”发展战略为主线,把整合旅游资源建设大景区,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宣传营销方式,作为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力求在重点景区开发建设、“智慧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工业篇
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
继续加大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建筑建材、有色冶炼、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产业培育和建设,在整合资源、做强企业实力上下功夫;在提高运行质量、培育入规企业上下功夫;在招商引资、发展新的工业增长极上下功夫。
◆一是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建成两当中金日处理800吨矿石生产线、成县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重点项目,苗家坝、橙子沟、沙湾电站蓄水发电。加快推进厂坝公司300万吨矿山扩能技改、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日处理5000吨矿石生产线等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陇南紫金二期日处理6000吨矿石生产线、西和中宝矿业4000吨矿石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推动煤炭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论证和贮备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为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奠定基础。
◆二是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分析,西和县大桥金矿等建成项目尽快达产达标。加强规上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力争新增入规企业9户以上。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用地、资金、环保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水平,增强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把矿产、水力资源更多地向大型企业集团配置。落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和矿业权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西成经济开发区、徽县工业集中区扩区工作,抓好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核心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抓好各县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报批,加强企业入园和项目落地工作。对工业园区建设进行单独考核。
◆四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发展非公经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着力消除非公经济行业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非公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支持非公经济平等参与境内资源开发,投资文化产业和旅游景区开发,允许非公经济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非公经济参与发展学校、医院、市政设施、公共交通等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的社会民生事业,引导、鼓励非公经济投资生产加工等实体经济领域。鼓励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担保、抵押等方式扶持非公经济发展。解决好非公企业土地供应、融资和优惠政策落实等问题,在矿产、金融、运输以及其他资源配置方面,对非公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激发全民创业,增强经济内生活力。
特色农业篇
以扶贫开发为统揽,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加快规模化基地建设,新发展特色农业25.5万亩,规模化基地比重达到60%以上。
◆抓好核桃、花椒、油橄榄等12个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引进试种油用牡丹。加快发展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大良种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展以嫁接换优和病虫害防治为主的经济林综合管理。
◆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村合作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深度融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大力支持和培育农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特色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整合茶叶产业品牌,加快陇南油橄榄产业园建设,抓好国家油橄榄工程研发中心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营销工作,办好核桃、花椒、中药材、苗木等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发挥好促农增收的作用。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把“农家乐”“乡村游”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围绕扶贫开发培育富民产业
扩大特色产业基地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市农牧局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农牧业重点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扶贫开发培育富民产业,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一是扩大特色产业基地。年内新增中药材3万亩、马铃薯2万亩、蔬菜2万亩、苹果等水果5万亩;推广无性系茶叶良种,创建优质丰产茶园;抓好养蚕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平菇、香菇、黑木耳丰产栽培基地建设;新增塑料大棚1万亩;新增网箱养殖200只;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40个。二是围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落实经济林综合管理72万亩。创建露地蔬菜标准园2个,钢架大棚标准化小区12个,创建苹果标准园3个,加强桑园综合管理,标准化管理面积5000亩。三是以“双百”(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规模养殖场)为抓手,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兴办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抓好农业示范园建设。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完成农牧部门主抓的8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五是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0万人,培训的重点为25个特困片区的农民。
据了解,全市春季核桃高接换优工作形势喜人,截至5月4日,全市共162个乡镇1273个村开展嫁接,参加干部12800多人,嫁接技术骨干5869名,“传帮带”农民技术员13323名,已嫁接核桃树481.33万株,占总任务400万株的120.33%,九县区均已超额完成嫁接任务。
文化旅游篇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投资达到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
◆一是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坚持多中选好、好中选优,集中力量打造以秦西垂陵园为代表的秦文化品牌、以哈达铺红军长征和两当兵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乞巧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形成陇南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加快各县区红色革命纪念馆建设,努力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争取把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申办成国家级节会。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按照打造“6551”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论证规划和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抓好31个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积极支持市内文化企业,引进一批大型文化企业。
◆三是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创新旅游开发机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启动实施大景区规划建设,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合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生态体验旅游、历史民俗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等重点景区。深入挖掘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把文化元素融入到规划编制、景区打造、产业开发等具体环节中。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向旅游开发授信额度,解决旅游景区开发投资难问题。创新景区景点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旅游富民的思路和措施。加快发展中医养生养老保健旅游产业,积极打造中医养生养老保健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旅游名镇和示范村,力争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协作,打造与国内热线相衔接的文化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推广移动互联技术,在大景区全面提供WIFI、二维码导览等服务,努力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水平。
◆四是做好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抓好文化资源普查。积极做好“陇蜀古道”申遗工作,争取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施以《西狭颂》等碑刻文化及石窟文化、古建筑、古遗迹保护为重点的文物保护项目。加强秦早期文化大遗址、青泥岭古道遗址等保护建设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抓好宕昌哈达铺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工作。
◆五是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农村舞台建设,完善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配套设施,建设氐羌文化、乞巧文化、西狭文化等一批特色博物馆,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陇南市旅游景区
免费无线网络(WiFi)建设顺利推进
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围绕贯彻落实“433”发展战略,我市对重点旅游景区免费无线网络(WiFi)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制订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协调落实资金,及时启动建设工作。
截至4月中旬,全市共实施了30个旅游景区免费无线网络工程,共计50点位安装155套无线AP,光缆引入附挂36.25公里,新建光缆10.13公里。其中武都朝阳洞、康县百公里风情线(低垭云海)、成县西狭颂、徽县三滩、两当兵变遗址、西和晚霞湖、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等七个景区已建成开通,武都万象洞、水濂洞、五凤山景区,康县阳坝(售票处、检票处)、白云山景区,宕昌官鹅沟、麻界旅游村,文县天池景区,成县鸡峰山、杜公祠景区,徽县金徽酒工业园区,两当云屏三峡、张果老登真洞,西和云华山景区,礼县秦皇湖、祁山武侯祠、翠峰观等景区已完成线路建设和设备安装、即将开通,其他景区预计5月初全面建成开通。
原文链接:http://ln.gansudaily.com.cn/system/2014/05/06/0149996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