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昨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贫困地区富民产品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近期先后深入平凉、定西、临夏3个市(州)、6个县及部分乡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村,对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目前草食畜、优质林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记者从调研报告中获悉,我省各地目前的草食畜、优质林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19元,较上年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贫困家庭人均经营性净收入达到2401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9.2%。全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00多家,加工能力超过1400万吨,马铃薯、牛羊肉、中药材、苹果、蔬菜、啤酒大麦、玉米制种、牧草等特色富民产业加工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已有1232个乡镇建立了劳务工作战,超过90%的行政村确定了劳务信息联络员,共建立劳务基地5909个,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劳务工作体系。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7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5%。其衍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前可基本完成各项任务。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1136万亩,流转率达23.5%。
据调研了解,目前全省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片区的富民产业培育还存在基础条件依然比较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农村金融创新亟待加强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尽快研究解决。为此,调研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支撑富民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富民产业发展的质量;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水平;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破解富民产业发展融资难题;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富民产业健康发展等五点建议。
其中,在基础建设方面,建议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城乡商业服务网点、民族贸易网点、农资和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等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重点倾斜到贫困县和贫困村;在金融创新方面,建议比照国内一些省份的做法设立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引导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联合开发农村休闲旅游资源,做精做优“农家乐”。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合理确定贷款周期和放贷规模,将农民的资产转化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