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9月16日电(记者崔翰超)一条条柏油马路,一座座独栋小楼,一个个休闲广场,在林间弥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小河在树荫里缓缓流过,居民在屋檐下边干活边话家常,路上不时传来各类车辆通行的声音。
村里聊天的村民。新华社发(崔翰超摄)
这里不是南方水乡小镇,而是地处我国西北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过去村子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康县大水沟村村主任张礼兵说道。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2008年“5.12”地震的时候,大水沟村的很多土木结构的房屋受灾严重,许多房屋都成了危房。
但是灾后重建的时候,问题来了。村里面都是土路,而当地降雨频繁,土路就变成了“泥塘子”,水泥等建材都得肩扛人拉才能运进来。村里的生活很不方便。
雨中康县一景。新华社发(崔翰超摄)
自从2012年当地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之后,情况大有好转。在不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过去“黑、高、大、空”的土房子变成了窗明几净的新式住宅,大水沟村的水沟修整成了一条小河,原来杂乱不堪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了独具特色的休闲广场。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在于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据张礼兵介绍,近几年当地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结合村规家训,不断以开会、入户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教育。村里还在今年新建的游客中心设置了诗社,陶冶村民的心灵。从精神文明到卫生习惯,村里的风气焕然一新。
张礼兵对记者说:“现在村里扯皮、打架的事情少多了。”
大水沟村的诗社。新华社发(崔翰超摄)
“美丽乡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据了解,大水沟村从2015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开起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具有当地特色的醋坊、酒坊等农家小作坊也应运而生。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去年大水沟村的污水处理系统也投入使用,正式告别“旱厕”困扰。
在康县,大水沟村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大水沟村40公里之外的花桥村,凭借自身环境优势,加速建设“美丽乡村”,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现在康县350个行政村,已建成美丽乡村317个,其中有2个国家4A级景区、4个国家3A级景区。
今年53岁的汪洪荣是康县鸡山坝村村民,他家从过去的小土房子变成了如今14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在谈到家乡变化时,他说:“村子漂亮了,人的素质也上来了。”(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