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走廊:一颗葡萄背后的经济动能转换

时间:2020-10-02 14:0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经济参考报 点击: 载入中...
  金秋时节,葡萄挂满枝头。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凉州区,一马平川的原野上葡萄架一望无际。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葡萄。还有不少游客在附近的酒庄中赏景、拍照、品酒。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地处北纬36°至北纬38°的葡萄种植黄金带上。这里的葡萄酒更是久负盛名。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如今,这个享誉千年的乡土风物,正“变现”为红色的“液态经济”,给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带来经济动能转换的红利。

  
  陈列在莫高生态酒堡的葡萄酒产品。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又一批游客走进皇台葡萄酒庄,各式红酒琳琅满目。“我们不仅酿葡萄酒,还在大力发展酒庄旅游。甘肃的旅游资源丰富,期待能把葡萄酒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莽说。
  
  “南有茅台,北有皇台”。30年前,皇台酒业以生产白酒而知名。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的皇台酒业已经成为武威市的葡萄酒龙头企业,集葡萄种植、生产、贸易、科研为一体。

  
  陈列在莫高生态酒堡的葡萄酒产品。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从专攻白酒到“精耕”红酒,皇台“旧瓶装新酒”的过程,见证了近40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逐梦“跨越式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初,工业化是许多地方的梦想。在武威这样一个工业几乎零基础的“西部粮仓”,人们不约而同想到酿酒。在河西走廊,从东到西千余里,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酒厂。
  
  后来,一些地方准备借助祁连山沿线丰富的矿藏,发展工业。河西走廊本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绿洲,粗放的开发,给生态屏障带来不少隐患。在养育绿洲的内陆河两岸,人们开荒种地,种植用水量大但经济收益不高的小麦等作物,生态用水被挤占,石羊河等内陆河不堪重负。

  
  凉州葡萄酒生态种植园负责人全建伟查看葡萄成熟情况。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近几年来,祁连山休养生息,石羊河两岸关闭机井、压减农田。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表示,当地加大了探索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力度。在武威市,与严格的生态治理相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
  
  “红色液态经济”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河西走廊产区被评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如今,在武威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保持在8万亩以上,年加工能力10万吨。其目标是生产出“有品质”的葡萄酒,把甘肃打造成我国葡萄酒的顶级产区。
  
  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起入驻武威,历时17年,已流转10万亩土地,建起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启动了10万吨有机酒堡项目。

  
  即将成熟的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更重要的是,葡萄酒产业是绿色产业,在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也形成大面积的绿色植被,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提高绿化覆盖率等方面产生生态效益。
  
  据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陈浦介绍,甘肃葡萄酒生产企业达到19个,十年来新增13个。近年来,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得葡萄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消费者的日常餐饮中。“无论是产量,还是人均消费量,都有潜力可挖。无疑为河西走廊的‘红色液态经济’带来巨大消费市场。”陈浦说。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省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
  • 携手打造“数字中国”甘肃样本——甘肃省“上云用数赋智”行
  • 甘肃省政府与龙芯中科举行签约仪式龙芯、联想落户平凉
  • 2020甘肃省金融学术年会在兰召开助力“双循环”战略新作为
  • 第二届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兰州开幕
  • 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兰州举行揭牌仪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