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我对教育的忧思时间已长,今年5月写下了“神圣被亵渎了”,一直没有外传。只发给了三位好友,请他们先看看,听听意见。因为他们都是当过老师,从事过教育行政管理的内行。像我们这些曾经虔心学习教育又忠诚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无不为现行的教育深深忧虑。
我对教育的忧思时间已长,今年5月写下了“神圣被亵渎了”,一直没有外传。只发给了三位好友,请他们先看看,听听意见。因为他们都是当过老师,从事过教育行政管理的内行。像我们这些曾经虔心学习教育又忠诚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无不为现行的教育深深忧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认真学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这些思想、观点与举措与我的思考完全吻合。
神圣被亵渎,让有内涵、有文化的教育变质,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有责任和担当,呼唤其步入正确轨道。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双减”政策尽点微薄之力。
2021年8月10日
马琦明
马琦明:神圣被亵渎了
我们曾经是优秀的,因为我们曾经很神圣。我们现在是浮躁的,优秀、神圣就没有了——题记
五年前,我就“发展,教育,生活”三方面社会实践结果的反思,写了《我们的生活要慢下来》一文。五年过去了,教育现实更复杂了。社会从迷茫、困惑,到焦虑、无奈、残酷,家长和学生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教育面前是那么失败。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社会现象。
如今,学校的教学安排看似是非常合理的,然而学生仅仅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根本无法应对考试变化的侵袭。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搞得家长焦头烂额,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越来越重。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劳累、紧张、焦虑,已经谈不上休息时间、谈不上快乐的生活。老师也是同样的疲惫。连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这些中考成绩在全地区掐尖的精英学生,也要在校外上各科补习班。有的一门学科要请两名老师,一对一的辅导,一课时(90分钟)800—1000元,这样的补习让没钱的家庭怎么想。参加班级的补习一课时最少也要100—200元。为什么会这样!听学生说,老师讲的好,都是新东西。这就叫人费解了,为什么在学校就学不好,学不到?还要到校外去补习呢?现在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就在进行一场教育军备竞赛,谁家有钱谁就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如今,神圣被创造出各种理由来敷衍。
比如,“减负”,教育一方面在喊减负,另一方面又在提高考试难度;一方面号召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以考定优劣;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去学习。一边在喊关心学生的兴趣健康,一边学生没有课外活动,课余时间被赶到了校外机构。正如家长说的:“一边说给孩子减负一边要求孩子什么都会。一边是写不完的作业还一边要求孩子有大量的阅读时间,还要孩子有大量的户外活动时间。时间到底哪里来?”
比如,“家长群”,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变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要求是由家长每天安排说给学生的,实际上是要求家长监督、检查,甚至是批改作业和辅导,把学习压力移交到家长的身上。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们苦不堪言,也敢怒不敢言。
比如,“均等化”,也是教育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政策造成的,从重点中小学、一般普通中小学,到现在的省级示范学校、市级示范学校、还有区县示范学校等。学校分等级,教育资源不均衡,入学资格与房子捆绑,让学区房、划片招生、摇号入学成为无奈之举。现在要实现“均等化”谈何容易,只能喊喊口号,釆用的办法也是权益之计。就像我们喊了多年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到学生和家长身上,实际上就是孩子上学有个好老师就是最大的满意。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素养、质量差距很大,好老师太少了。在这方面一直没有治本的举措,可以说缺少好老师是整个教育痛点中最要命的。
比如,“抢生源”,高中阶段“抢生源”大战从明抢变为暗争。为了提高升学率,示范性高中提前动员初中成绩名列前几名学生上他们办的初中班,这种做法说穿了是一种“伪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示范性学校的作用在哪里?
比如,“集团化办学”,以“名校办分校”模式挂牌,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单凭新花样进行商业化命名,让有内涵、有文化的教育变质,能办出好学校吗?一个集团七、八所学校,用企业模式办教育,提出了很多概念化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校长根本顾不过来,形式主义的东西更多了。
我认为,这些所谓的改革举措,只是乘大潮洗个澡,改变不了本体,是抗不住时间的。不仅违背了办学的规律,而且更造成对教育的信任和信心危机。
如今,教育表面上很火热,实际上充满了功利、投机和盲目。教育目的在中学阶段目标就是985,211。学校和父母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分数和名次,而不是他们的快乐。关心的是孩子上个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能多挣些钱,体面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不仅要拼自觉,拼毅力,还要拼身体,不然你根本拿不下来。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是真正的教育吗?未来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吗?
以我看,教育真的出事了!文化大革命的恶果,已经显现。我们已经开始为此付出代价!我们曾经是优秀的,因为我们曾经很神圣。我们现在是浮躁的,优秀、神圣就没有了。当今的教育已经成为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灵魂没有了,走上了一条令人担忧的道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风险对学校教育影响巨大,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式已经让教育偏离了方向。把人的灵魂做坏了,神圣被亵渎了。
我上大学学的是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校心理学》《中国古代教育史》等教育理论和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我最喜欢学习的教育理论,因为它们的学科地位是首屈一指的,教育是神圣的。按照这些经典的教育学原理来看今天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了。教育和社会、和人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没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了。教育失去了科学基础和社会基础,我们的教育自己也失败了!其实,现状早已给我们警示,然而,我们并没有诚信的反思。
大学愈來愈不像是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大学,鲜有大师。都在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一切向錢看、向权看风气的影响下,人心浮躁,学风浮躁,学术良知和道德操守喪失殆尽。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挣钱生活。大学成了年青学子充满焦虑的聚集地。
中小学愈来愈成为只有考试和只认分数的场所。考试量很大,偏题、怪题难度增加,各种要求都很高,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伤害,没有了学习兴趣,教育只是在满足家长和分数对孩子的需要。
我们生存的社会越来越功利化了,没有了格局的教育也是如此,被约定俗成。以终极利益为欲望追逐的动力成为当今社会最强烈的动力。以高考为终极目标,惟有好的学习成绩才是人才的标准,才是家长的资本,才是教师眼里的好学生。
这样的教育不仅正在逐步侵蚀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优势,而且以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低能,校外补习班等乱象为表现形式的教育功利化正如洪水猛兽侵蚀着神圣教育的根基,呑噬着未来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成长。
说实在,教育的问题已经不只是教育自身的问题,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和家庭的痛点。中国在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后,也逐渐开始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社会阶级分化,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教育。社会分配不公造成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用于社会分层的选人与用人制度越来越依赖于学历和考试,不但不利于中下层人向上流动,而且更加重了两极分化。这就造成所有人和所有家庭只有一种选择,都想通过教育的突围实现身份的转变或命运的改变。
功利化、商业化使基础教育生态被严重破坏,绑架与裹挟。应该说这是多年来教育政策的偏差和多变,以及教育管理上的失误,教育不知不觉长期处在一种被片面应试功利化的环境裹挟之中。孩子成绩不理想,很难考取理想大学,今后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艰难,为此家长哪怕付出再多也愿意。更大的恶果是让孩子成长绑在了分数的锁链上,导致大批孩子身体垮掉了,情感缺失了,适应能力减弱了,责任担当丢失了,严重偏离了教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服务的大方向。
这些年教育出台不少政策和制度,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都要发通知加强管理?说是说了,根本不起作用,看不见有什么改变。很不严肃的摸索和试探性改革,让家长越来越担心,让学生压力越来越大,似乎看不到未来。同样的问题是未来教育会是怎样?我们该如何教导孩子面对多变的未来?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科技,的确需要认真思考。
教育非得来一场大的综合性改革不可,或者来一场教育革命。否则教育的社会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创新人才培养不出来,学非所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社会生育下降,都不是危言耸听!
教育的神圣体现在大学具有救民济世的情怀,引领这个国家民族的志向、情怀和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教育的神圣体现在公益性和普惠性,最根本的是要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导向,构筑起均衡的教育发展总格局。不仅要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而且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教育的神圣更体现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对教师资格的把关上,一旦考取教师资格,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社会地位很高。
只有下狠力投资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每个学校都办的很出色,学校都是好学校,老师都是好老师,许多问题就会自然解决。
今天翻阅五年前写的《我们的生活要慢下来》这篇文章,忧思再生,又写了这么多。我知道,要改变现实的教育,已经很难。未来会怎么样,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激烈到你也没有办法去预料。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在当下,把现在的事情做好。
希望全社会对功利化的教育要有清醒的认识,看到当下教育的危险后果。家长一定要理性,慢下来,静下来,不要攀比,不要跟风,不要盲目替孩子选择未来。孩子将来的幸福不在学习成绩,而在于自身的素养和心态。好心态是一生的好伴侣。从目前家庭教育情况来看,孩子在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是有严重缺失的。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而是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贫穷可以靠努力去改变,而不懂感恩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孝顺,也无法过好这一生。孩子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是关键,能够让孩子在以后的路上走好。要重视培养身体好,品德好,性格好,习惯好,明事理的孩子。这既是孩子的物质基础,也是精神基础,最为重要。
(作者马琦明,曾任兰州市副市长,甘肃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甘肃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