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琦明 2021年10月
教育走偏正道有着长期的背景,从神圣忧思发出救世的警言,到如今神圣被亵渎,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关注着,在中国所有的问题中,教育问题是最为严重的;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教育问题是最为突出的。我们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意识上,已经看不清楚中国教育的大环境,大脉络,大格局了。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改善教育工作。
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最快最好的改革开放时代,我们的优秀文化、先进理论、社会政治语境没有引领教育话语。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给不上力,一些治理落实工作也显得很乏力。社会、家庭、学校在不尊文化的路上越走越偏,教育的发展与其本质渐行渐远。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教育思想和学说,不仅在今天,将来都是全世界教育的崇高思想。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没有开新古代智慧,重建中国教育文化,引领未来方向。反而背离了教育的初心和真义,眼睁睁看着教育受到应试教育功利化的最严重干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期望社会诚信反思,正本清源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从遭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到教育陷入迷茫再到今天出现功利化、商业化、资本化等各种乱象,教育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强调要诚信反思,正本清源,是因为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问题了,已经成为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风险对学校教育影响是巨大的。
要把教育问题说透,应该响亮的发出声音:“救救孩子”!“救救教育”!
救救孩子!不仅要把孩子从分数、作业、补课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主动好学,学而不厌,自我实现。还要看到,处在独生子女的这代人是很可怜的。他们孤独、伤感、情感负担沉重,学习压力很大,在性格、精神形成中缺少良好环境。如现实证明,作为独生子女那些宠爱终将以责任和压力的形式增加在他们身上。养老压力,精神压力非常之大,随着他们逐渐走向成年孤儿特殊的群体,拖进他们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难,还有精力上的不足。纠结、痛苦、焦虑、心力交瘁时常会伴随着他们。社会应该高度关注,教育要给他们温暖,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手做些事。
救救教育!不仅要把学校从成绩、内卷、焦虑中解救出来,让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国家还要为学校为教师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制定在全社会让人最羡慕的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教师,采取更严格的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教育种种弊端,进行改良革新,建立教育新制度,树立教育新风尚,让教育的科学基础和社会基础更加坚固。
教育就要像个教育的样子。教育的对象是孩子,国之根基,民族大计,希望在教育。为师之道重在以人为本,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要着眼于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学习培训阅读经典,多读书读好书,多接触真实社会,多接触现实社会,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和教育的目的。
我们大家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这个本就是事物的根源、基础或本质,是最重要的部分。既然是根基,是最重要的,就应当从根源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教育的现实不是这样。以各种乱象为表现形式的教育功利化正如洪水猛兽侵蚀着神圣教育的根基,呑噬着未来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成长。我们并没有诚信的反思。
教育的问题积弊很深,要解决教育问题光靠教育部门自身无法实现,需在国家的主导层面进行改革,让全社会参与、反思、总结,让每个公民学习并接受自我教育,开一代教育之新风。有必要在全社会进行一场“教育的教育”或“教育大讨论”,通过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自我教育,认识教育的规律,教育的意义。通过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比较教育、触摸教育温度、感受教育力量,弄清楚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从而回到教育本质的价值来开新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应该给人生带来最重要的是积淀,习惯和思维能力。如何成就孩子的创造力,正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做法。重视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期望教育回归本质,诲人不倦
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教育的目标是教会我们爱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直接道破了教育的根本就是传道,从中可知教育的真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神圣的教育是用爱激励孩子成长,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者必须筑起人格的长城”,教育也应该具有“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追求教育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人生而平等,即使先天禀赋各异,后天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但教育的观念和制度、政策要立足于维护全社会的教育机会公平和平等竞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教育理性起来,回归本质。让“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回归天下。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把教育和社会、和人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关系,融合发展得更好。更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文的交流,人的素养及团队的合作,特别是对文化的自信、对社会的理解。
对现在的学校教育作结构性调整,包括高考改革,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喜好和能力倾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包括教育资源的布局公平性调整。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更加重视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大力推动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尊重能工巧匠,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竞争,带动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要加强科教结合协同育人,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赋能传统教育转型升级。以数字智能为引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探索新场景下的教学方式方法,推动教育服务向体验化、品质化和数字化方向提档升级,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全社会各区域、各阶层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能享用、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进而缓解教育的供需矛盾,以及人们对教育的不满、焦虑和压力。
️期望国家标本兼治,改善教育
当下,国家已开始发力治理,7月23日,“双减”文件落地;10月23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期望国家以此为突破口,通过管理的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推进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引领教育方向,改善教育工作。
现实问题的改进离不开历史问题的解决,对造成教育生态恶化的长时期背景作出科学评价,聚焦教育的过去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作出决定。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开悟民众,重新认知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为教育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诚信反思、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恶果。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被毁弃,.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大学教育水平整体下降。
诚信反思、1979年国家开始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让每个家长都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当作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教育培养上,推动了人生教育中最基础的家庭教育价值观也随之出现了问题。
诚信反思、1986年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均衡发展失信于民,出现了教育等级制的不公平。在实质性的经费保障和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虽然我国已经实行严格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免费教育,但家长给孩子支出的教育成本确实是越来越大。
诚信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受强化市场导向为特征的经济的影响,一切向钱看,出现了种种价值模糊的寻租活动。错误的舆论口号,莫名其妙的一些概念、热词,制度化的钱学交易、择校费等等,教育变得急功近利。大学官场化、行政化淹没了学术,不按规律办学。中小学只认分数,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让神圣的教育没有了尊严。
诚信反思、最近这十几年,教育内卷社会内卷让人们更是失去了理性。由择校、竞争产生的焦虑,进一步恶化了教育生态环境。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教育行为,让主观、自私、贪婪、懒惰,还有形式主义、无效行为,自我安慰,没有了理性。人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迷茫,所有人都在拼命上大学,社会缺乏就业导向。就业难和人才浪费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怕找不到好工作。包括硕士生毕业后就没有信心面对未来,让大学生们没有了底气和志气,在精神上都不能快乐生活,让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最高层次的需要,成为大多数孩子无法实现的目标。
极而言之,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教育内、外部环境和各种关系严重扭曲,造成教育内卷和生态失衡。整个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忧虑和压力从高考开始层层向下传递到中小学乃至学前幼儿所谓的起跑线上。不只是教育本身即学校教育的框架出了问题,而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根基和社会导向、教育的目标、价值观及学校教育的整体架构出了问题。国家要为此付出一切力量,扭转教育局面,重建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