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麦积山石窟考古

时间:2022-03-24 20:3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国文物报 点击: 载入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石窟寺考古及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石窟寺考古工作也迎来了新时代的又一个春天。麦积山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考古工作也受到各方高度关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22年底前确定全国重要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体例并完成样稿”,包含了对麦积山石窟的具体要求。2021年4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2022年完成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样稿”。2021年9月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下发了《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明确要求“2022年前完成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编写计划、体例及样稿。2025年前完成《麦积山石窟第74-78窟考古报告》(第一卷)和《麦积山石窟第120-127窟考古报告》(第二卷)编写。2035年完成10卷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编写。”
  
  形势喜人,时间紧迫。因此,必须对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进行纵向梳理,制定合理的、切合麦积山石窟实际的考古工作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
  
  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概述
  
  麦积山石窟考古及研究工作,始于甘肃著名学者冯国瑞。1941年,冯国瑞携朋友对麦积山进行了首次考察,他们采取“对证古本”的方法,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洞窟编号,抄录碑文,勘察地理环境等工作,随后据此写成《麦积山石窟志》一书并由“陇南丛书编印社”发行,引起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沉寂许久的麦积山石窟,因此再次扬名于世,冯国瑞是麦积山石窟考古研究第一人,其著作至今仍然是麦积山石窟考古重要资料。
  
  1945年,北京大学阎文儒调查麦积山石窟,撰写调查报告及考释文章3篇,其成果汇集为《麦积山石窟》一书,并附有其他学者文章,在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开展和推进的重要标志和成果。
  
  1947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李浴专门调查麦积山石窟,并撰写调查报告万余字,但未能刊行发表。对于李裕的文稿整理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1952年9月至10月,由文化部组织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敦煌文物研究所3家单位组成麦积山考察团,参加人员有美术、考古和测绘方面专业人员冯国瑞、段文杰、史苇湘、范文藻、孙儒僴、窦占彪等,由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赵望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画家吴作人和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画家常书鸿领队,对麦积山石窟重点洞窟进行了历时30余天的摄影、测绘和临摹工作,共编号石窟157个。这支考察团是麦积山石窟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专业队伍,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首次详细的、多专业结合的考察,留下了许多洞窟原始面貌的影像和临摹等资料,是对麦积山洞窟历史状况的真实记录,对于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资料价值。
  
  1953年7月,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组织以吴作人为团长的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勘察团分3组:王朝闻、常任侠、冯国瑞为研究组;罗工柳、李瑞年、孙宗慰、肖淑芳等为绘画摄影组;张建关、程新民、张鸿宾为翻模测绘组。勘察团在32天的工作中,撰写了《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工作报告》和《麦积山勘察团工作日记》,所编录的《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共录编194个窟龛,比1952年的考察团编号新增了37个洞窟,除去10多个洞窟因栈道不通无法到达考察以外,其余每个编号洞窟内容均涉及窟形、时代、建筑、造像、壁画、题记等方面,这些编号一直沿用至今。这次勘察团是麦积山石窟考古及研究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勘察,勘察成果系统全面,为麦积山石窟考古及研究工作的推进奠定了阶段性基础。同年9月,天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成立,麦积山石窟从此有了正规的保护管理机构。
  
  1973年12月至1974年6月,为了配合山体加固工程,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在东西崖窟前坍塌区域开挖了两个探坑,并向附近区域进行延伸勘察,对窟前坍塌区域进行了简单的初步考古调查,从堆积层中先后发现了数十枚钱币,时代包含唐、五代、宋、辽、金等朝代,还有砖、瓦当等建筑残件。1977年,在西崖下部堆积层中发掘出土1组一佛二菩萨的北朝早期石雕造像。在编号第51窟附近的崖面上发现有洞窟遗存。麦积山山体加固时期进行的考古工作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首次开展的考古勘探工作,证明麦积山窟前区域属于坍塌堆积层,并有大量文物遗存,是麦积山石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麦积山石窟洞窟开凿于麦积山崖面之上,受历史上数次地震影响,麦积山崖面发生大规模坍塌,大量洞窟遗存随之崩塌掉落,坍塌区域包含崖面西部、中部和东部,从而形成了麦积山石窟呈现东西崖分布的现状,这些坍塌的崖面及洞窟层累叠加,形成了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20米,厚度为10米至25米不等的麦积山石窟窟前遗址,遗址堆积层厚度由西向东不断增高,窟前遗址占地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文物遗存丰富。
  
  20世纪90年代,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和规定,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对所有洞窟做了细致的档案调查工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档案记录成果,对包括王子洞窟区在内的石窟进行了重新编号。
  
  2006年11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考古研究室,标志着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在北京大学马世长的指导下,麦积山石窟开始推动以《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为主的考古工作。
  
  2007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对中区坍塌显露出来的3个洞窟及相关建筑残迹进行了清理、测绘及勘查工作,将这3个洞窟编号为第219窟、220窟、221窟。至此,麦积山石窟洞窟数量增加至221个。
  
  2009年4至6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对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而造成塔身出现裂缝并倾斜的麦积山山顶舍利塔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特别是宋代入藏地宫的10余件北朝晚期石刻造像,是对麦积山石窟造像的补充,并对我国宋代佛教瘗埋制度的研究具有很大实证意义,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麦积山石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经过70年的不懈推进,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从无到有,从无序管理到有组织开展,从基础调查到专业拓展,在前辈先贤们的艰苦奋斗和不断努力下,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既有波澜壮丽,也有沉积蓄力。随着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麦积山石窟的考古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
  
  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规划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麦积山石窟根据自身实际及特点,综合考量,慎重研究,2021年初制定了麦积山近、中、远期考古工作规划,以及各阶段内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其中,近期规划(2021-2022年):完成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样稿和体例的编写;制定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编写计划;完成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的编写。中期规划(2021-2025年)主要包括完成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第一、二卷的编写出版;完成《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的出版;完成麦积山石窟窟前遗址及周边区域的考古调查;开展麦积山石窟一些重大专题研究,比如麦积山石窟造像的本土化与世俗化研究,麦积山石窟分期研究,麦积山石窟建筑研究,麦积山石窟北朝壁画研究等。长期规划(2021-2035)主要为完成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前10卷的编辑出版;开展部分区域的窟前遗址发掘工作;完成麦积山石窟一些重大课题研究等。
  
  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早期四大石窟之一,在中国石窟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麦积山石窟考古也是中国石窟寺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乘风破浪,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也迎来了新时代,通过科学规划近、中、长期考古工作发展规划和任务目标,在全面调查发掘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以编写出版考古报告为主要任务,同时开展麦积山石窟有关的重大专题研究,做好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以及价值阐释和成果普及等工作,培养和锻炼一支多学科、跨领域、稳定的石窟寺考古科研队伍,全面推进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事业添砖加瓦,让麦积山石窟考古在促进“丝绸之路”人文交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发挥和承担应有的作用和责任。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张铭))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盛达希尔顿酒店举行开业盛典 开启兰州国际化高端酒店新时代
  • 盛达希尔顿酒店举行开业盛典 开启兰州国际化高端酒店新时代
  • 天水麦积山峡门风情小镇一期预计8月底投入运营
  • 天水麦积山大景区推行景区门票分时段预约
  • 兰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训班开班
  • 黄土坡上“地生金” 绿色发展好前景——看庄浪梯田和庄浪精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