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雀东南飞”到人才西北流,兰州大学是如何做到的?

时间:2022-06-23 21:3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开启后,需要一流建设学科“向下扎根”,借助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的优势,同其他支撑学科有机结合、交叉融合,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体量、拓展学科内涵、彰显学科优势,让一流更具特色、让特色充实一流,实现所有学科一齐向上生长,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从“孔雀东南飞”到人才西北流,得益于学校把人才工作摆在全校事业发展的大棋盘中全方位谋划推进,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才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院系所主动作为,形成全校广泛参与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格局 
  
  在幅员辽阔的西北大地,兰州大学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一流大学的独特道路。兰州大学及其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先后两轮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0年9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兰州大学如何乘时代东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新腾飞?《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专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他表示,要在新时代取得新飞跃,必须将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西部地方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融合在一起,努力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西部发展的领军力量,形成与国家、区域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
  
  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新路
  
  《瞭望》: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马小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四个服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让党放心、不负人民的优秀人才;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总结党领导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将大学建设同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关注中国发展,解决中国问题;就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创新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好认识“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世界一流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大学的办学体制、治理模式、教学内容,而是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治校的有益经验,传承总结自己的经验。对于兰州大学来说,就要始终根植黄土高原、扎根陇原大地办大学,从西部区位特点、自然禀赋、历史积淀当中挖潜力、增内涵、找优势,把这些资源特色转化为我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科建设的特色。突出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特点,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兰大贡献。
  
  《瞭望》:用什么拉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马小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所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引擎、原始动力在于高质量党建。
  
  近年来,兰州大学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思考、探索把握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努力在准确把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的相互联系中找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结合点、着力点,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各项要求在学校落地见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比如,2020年10月,学校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图强的未来发展的主题主线,形成了到2025年学校在经费总量、高端人才、一流学科等方面实现“倍增+”的目标;明确了坚持“四个面向”,以文理农为基础,以医工为两翼,进一步夯实基础学科优势、提升特色学科内涵,以信息、生物医药等前沿学科为突破口拓展工科等发展思路;对应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机构持续优化设置教师党支部,推进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建在年级,高年级党支部建在班级,研究生班级党支部全覆盖,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每周四下午不安排课堂讲授课程,把时间留给师生开展学习实践,引导党支部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融合发展,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
  
  近年公布的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建设名单中,我校入选2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6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名研究生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兰州大学毕业生在校门口合影兰州大学供图
  
  把影响力写在西部广袤大地上
  
  《瞭望》: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是什么?
  
  马小洁: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具有龙头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兰州大学始终聚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这一总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把既定方案往前推进、往深落实,紧紧扭住“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这一关键,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前瞻性谋划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统筹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位点、学科平台建设,系统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和实体性科研机构建设,不断促进学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
  
  去年编制实施的《“十四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实施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计划、厚植理农优势学科高峰建设计划、在“厚理”基础上“拓工”建设计划、全面推进医学学科跨越发展计划,通过贯通实施这“四大计划”,不断夯实文理农基础优势、丰满医工两翼,让以文理为基础的兰州大学优势更优、短板变长、能力增强。
  
  《瞭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建设重点在哪里?
  
  马小洁:“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开启后,需要一流建设学科“向下扎根”,借助我们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优势,同其他支撑学科有机结合、交叉融合,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体量、拓展学科内涵、彰显学科优势,让一流更具特色、让特色充实一流,实现所有学科一齐“向上生长”,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我们通过认真研讨、仔细论证,汇集全校各个学院、学科的力量,高质量地编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以一流建设学科带动12个支撑学科,加快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步伐。
  
  《瞭望》:怎么看地处西北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马小洁:特色是一所大学存续和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兰州大学始终坚持把影响力写在西部广袤的大地上。中国西部有黄土、沙漠、戈壁、高原、冰川等丰富多样的地貌特征,有干旱、高寒、风沙等特有生态环境,有以敦煌、古丝绸之路、多民族和谐共生发展等为特征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还有自然光照充足、矿产资源丰富等一系列大自然的馈赠。这些给我们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兰州大学学科发展的巨大宝库。
  
  长期以来,我们的大气科学、地理学积极参与青藏科考等重大项目;生态学围绕生物多样性保育、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开展研究;草学在草地退化治理、草地农业发展方向集中攻坚;力学着力风沙环境力学及沙漠化过程研究;敦煌学聚焦敦煌、丝绸之路文明,丰富西部历史文化研究等等。
  
  未来我们会继续扎根西部大地、立足区域人文自然禀赋,把资源特色转化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科建设的特色,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之路。
  
  变“孔雀东南飞”为人才西北流
  
  《瞭望》:如何让孔雀西北飞,让兰大成为聚集人才的高地?
  
  马小洁: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学校把人才工作摆在全校事业发展的“大棋盘”中全方位谋划推进,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才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院系所主动作为,全校广泛参与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格局,“稳培引用”体系不断优化,“大先生”成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扭转“孔雀东南飞”的态势,初步形成“人才西北流”的新格局,人才工作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瞭望》:这一改变背后有什么特色做法?
  
  马小洁:人才最看重的还是有无事业发展的空间、施展抱负的平台,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我们通过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卡脖子”问题,不断巩固和发扬基础研究特色优势,开拓和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持续在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核心领域重点发力,提升人才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服务高科技产业发展能力,用事业集聚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平台留住人才,构筑个人价值实现与事业发展双向驱动力。2021年,周又和、黄建平2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3人入选国家人才工程。
  
  人才资源规模不足、结构不优会制约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过实施“萃英学者”发展计划,推进高层次人才、青年研究员、外籍教师、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引进项目,打造多元引才体系,积极谋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延揽“高、精、尖、缺”优秀人才。2019年至今,引进人才45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9人、青年研究员132人,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9人。
  
  用好人才关键在释放人才活力。我们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分类考核评价机制,下放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博士招生审核等权限,设立了“萃英博士后”支持计划、“萃英伯乐奖”,建立符合博士后特点的个性管理制度、重点培养扶持政策、科学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待遇和支持条件,充分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优秀人才成长成为“大先生”营造优质高效的环境。
  
  
  兰州大学校园兰州大学供图
  
  紧抓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新机遇
  
  《瞭望》:如何抓住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机遇?
  
  马小洁:《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提出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打造西北高等教育发展新引擎。这既是西部高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对西部高校的激励和鞭策,更是对西部高校的期盼和嘱托。
  
  我们抢抓机遇,主动与西部6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领域共抓机遇、聚焦特色,开展全方位合作。
  
  特别是近年来紧紧围绕“四个面向”,牢牢把握“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构筑生态学院、泛第三极环境中心、核产业研究院、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等新平台,推动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支撑服务国家战略。
  
  《瞭望》:兰州大学未来的目标愿景和规划是什么?
  
  马小洁:面向“十四五”,我们在总结学校阶段性特征、梳理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八个优势、八项举措”。包括进一步发挥具有“兰大现象”的人才培养优势,立足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的传统优势,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厚理”基础上“拓工”,培育建设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成果等。
  
  我们希望到2025年,学校在经费总量、高端人才、质量规模、一流学科等方面实现“倍增+”,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跃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我们还希望到2030年,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质的飞跃,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学科数量明显增加,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学校总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整体办学实力显著提高,相当数量的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学校总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中游靠前位置,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将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永葆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抓住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战略新机遇,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兰大担当、体现兰大特色、贡献兰大智慧,沿着“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的方向坚定前进,走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文静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和自然科学特等奖花落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2022年计划招收本科生5024名
  • 兰州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兰州大学《刘文英文集》出版发行
  • 兰州大学2021本科新生大数据揭秘
  • 兰州大学与黑龙江省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