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拍摄的积石山县吹麻滩镇集中安置点。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新华社兰州12月27日电(记者宋常青、张玉洁、王铭禹)除了安全住房回迁、投亲靠友等安置方式,甘肃计划搭建1.5万间活动板房,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年内搬入、温暖过冬。目前,受灾群众正陆续搬入温暖板房。
26日,记者来到最早一批入住板房的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安置点左侧是一间间白色活动板房,右侧一排蓝色帐篷里分别是消防站、卫生站、心理疏导室、困难诉求反映受理室等。
走进村民马凤英家的活动板房,暖意扑面,屋内整洁。板房内,炉火正旺,两张床上都铺有电热毯,床下塞着泡面、麻花、奶茶等各类赈灾物资。
自18日地震发生以来,马凤英一家已经搬了几次临时住所。地震当夜,全家人慌忙从家中逃出,在寒风中过了一夜。随后,他们用塑料布自行搭建了简易帐篷,过了几日,又住进避风性更好的救灾帐篷。“前段时间得了重感冒,起不来床。现在板房保温更好,也干净,感冒已经好了。”马凤英说。
12月27日,在积石山县吹麻滩镇集中安置点,国家电网工作人员在对安置点进行通电作业。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马凤英说,该安置点有一处提水点提供自来水,还有一处厕所。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板房窗户始终打开一条小缝,屋内贴有防煤气中毒、用电安全等方面的宣传单。
不时有工作人员走近板房查看情况。板房建设单位中铁二十一局电工马伊布拉黑进屋查看插座、开关性能。中国电信和政分公司工作人员为马凤英的手机连接了免费WIFI。
“现在基本生活有保障,期待赶紧把新家修建起来,尽早搬入。”马凤英说。
王旭东是梅坡村走出的大学生,如今在兰州一家医院当护士。地震后,他倒班回到家中。
12月27日,在积石山县吹麻滩镇集中安置点,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施工人员在检查板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家里房屋是父母辛辛苦苦十几年陆续修建起来的,其中有两间给他准备的婚房还没来得及装修。房子一夜坍塌损毁,对父母造成不小的打击。“这几天住进板房,生活稍微安稳了一点,父母状态也好了一点。”王旭东说。
积石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干部丁宏民负责这一安置点的消防工作。他介绍,消防部门已在梅坡村设置8个微型消防站,配备约200个灭火器。每天进行5次巡逻,巡查消防安全隐患。“群众在板房内生火做饭,屋里杂物较多,夜间还需在屋外给电瓶车充电。我们在配备设备、加强巡逻的同时,还向群众讲解消防知识,发放宣传单,避免火灾隐患。”
记者从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截至26日16时,已投入千余台机械,完成搭建板房1.1万间。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