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临《枯树赋》

时间:2016-06-13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枯树赋》是北周诗人庾信暮年所作,反映出对当时社会动乱的心有余悸,感伤遭遇。最后一句是千古名言:“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褚遂良为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承前启后,学欧虞而能自化,影响了其后的李邕和颜真卿。褚遂良在唐楷中融合了隶书的古意和“二王”行书笔意,端庄凝重中见灵动飘逸,欧虞以来的严谨面目为之一变。


    唐贞观四年十月八日,35岁的褚遂良为时为权贵的燕国公抄写庾信《枯树赋》,共39行,476字。当时褚遂良只是个起居郎官,尚无书名,不知何故会专为燕国公作书?而且这篇抄写之作,竟使燕国公珍为宝藏,以致流传后世,成为其行书代表作。


    从整个唐代书法史来看,褚遂良《枯树赋》与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和欧阳询《卜奠帖》,处于同一水平和地位。


    《枯树赋》全为《兰亭》笔意,有魏晋风度,其中的“苦、集、临、风、月、吟、文、蹙”等字,可以与神龙本《兰亭》相比。笔触轻松,灵动多变,多见空中行笔,结构舒朗萧散,笔画瘦硬,结体少见唐人专尚结构的习气,殊为难得,堪称临学经典范本。对于《枯树赋帖》,宋代陈藻跋赞“褚登善书用隶法”,明王世贞称“掩映斐叠,相有好致”,明周天球言“整密秀润”,谓之“风流儒雅”,可能最为形象,字字灵秀,宛若翩翩君子。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一生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习颜而出已意之法,用笔奇肆率意,结体宽博开张,风格淳厚大气。


    清徐珂《清稗类钞》谓:“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马宗霍《霎岳楼笔谈》赞:“松禅早岁由思白以窥襄阳;中年由南园以窥鲁公;归田以后,纵意所适,不受羁缚,然气息淳厚,堂宇宽博,要以得鲁公者为多。偶作八分,虽未入古,亦能远俗。”


    从笔意方面来说,前后自然连贯,较为从容,不存在苟且之笔,笔墨晕化,特别有层次感,笔画粗细对比强烈。看来翁同龢对于《枯树赋》不止一次地临摹过,后来也确实找到了两件临作。三件皆为节临,心态、状态和情态各不相同,这是一个书家应变能力的体现。


    颜字的成分更多一些,整体上更加严谨端庄,乃翁同龢惯常风格,名曰临,实为自写胸臆。


    多了些米芾的笔法,更加老辣苍茫,不拘绳墨。三件各见风致。


    在现实中,很多书家却做不到这一点,在不同情况下临摹同一种碑帖,常常陷于一种“模式”,无疑很容易固化。翁同龢虽言学颜,得其雄放之姿,而舍其笔画厚重之形,融入米芾笔意,虽然纸面有界栏,但是行笔不为所拘。笔力沉郁,气度恢宏,纵横捭阖,别具雍容肃穆之致。翁氏晚年曾说“写大字,始悟万法不离回腕纳怀,此外皆歧途。”以临为创,或者说,已经不是单纯的临摹,只是借助这一段内容,做到意与古会。临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必然行为,但必然要求中有一些偶得,两者决定了临摹的最终效果。


    翁同龢(1830-1904),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翁同龢为清代书法大家,一生以颜真卿为范,融入米芾笔意,凝重中见潇洒之意。


    ●小贴士


    1、建议选用兼毫“七紫三羊”,更能表现笔画劲健的风格特点,加上浓墨,显得精神抖擞。


    2、褚遂良和颜真卿虽然看起来风格差异巨大,实际上有内在关联,颜是学褚的,早期学得很像。学书法不但要了解某个书家成熟期风格特征,也要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书家的前后期发展脉络。


    3.书家风格一旦走向成熟,临摹起来就自动寻找自己所想要的,从而在风格上不拘于原帖,貌离神合。但一件碑帖如果反复临,一定要注重临摹出不同的感觉,做到一时有一时之态,而不是简单地抄帖,要努力把个人不同的感觉最大可能地发掘出来。


    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翁同龢临《枯树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容铁先生书画篆刻展今天上午在甘肃美术馆

      容铁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集中国...

    • 有龙则灵

      近来对于“龙的传人”,却有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叫“蛇的传人”,因为国人始祖...

    • 毛笔开展的沿革

      我国制笔有着悠长的前史,笔的使用能够追溯到新时期年代,战国时期,蒙恬年代的笔...

    • 赵之谦临《武荣碑》

      汉 《武荣碑》原拓释文: 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

    • 簪花字美

      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书法艺术的指尖传承

      皖北沙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表演,是用手撮捻细沙或石灰挥洒成字。近日,记者来...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