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城国

时间:2012-10-05 12:3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载入中...

      

       梵蒂冈城国(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国中国”。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梵蒂冈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梵蒂冈城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拥有许多世上重要的作品。虽然梵蒂冈在地理上是一个小国,但因天主教在全球庞大的信仰人口,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宗国的中心。

  早在公元4世纪,教宗康斯坦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伯多禄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宗(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宗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使圣座于意大利的领土愈来愈少,半岛北方的萨丁尼亚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之后,更主导成立了意大利王国。身为教宗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宗。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梵蒂冈实质上是坐落在意大利境内的“国中之国”,和其他所有国家不同的是,这个国家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矿产资源。国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譬如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通通由意大利供给。梵蒂冈建有火车站,通过862米长的铁路联结罗马城内。这个国家没有工农业生产,也没有军队,仅有一支人员寥寥无几的警卫在负责国家的安全工作和保卫教宗的安全及参加宗教仪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梵蒂冈有它自己的一整套机构和部门。教宗的咨询机构是枢机主教团,由主教级、司铎级和执事级枢机组成。梵蒂冈和17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世界各国天主教会的领导中心。教宗下设有教廷国务卿并设有10个圣部,每个圣部负责处理一项宗教专门任务。此外还有秘书处、法庭、专门办公室等。

  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讯、民政机构。在许多国家有大量的土地和投资,又有大量黄金和外汇储备,是一个庞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境内有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等宫廷建筑,内有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和天顶画《创世纪》;梵蒂冈博物馆、图书馆与美术馆藏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珍贵文物和艺术作品。

  梵蒂冈的运输系统是一个小型系统,没有大型机场和高速公路,只有一个直升机场(为首脑官员参观梵蒂冈情况)罗马向梵蒂冈提供第二个机场服务。

  梵蒂冈没有理发店。

  梵蒂冈城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城内的建筑如圣伯多禄大殿、西斯廷教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筑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贝尔尼尼、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梵蒂冈也拥有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以及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具有历史、科学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梵蒂冈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遇周日,圣伯多禄广场天主教徒聚集,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教堂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梵蒂冈的瑞士侍卫队每年5月6日在圣达马索院内举行宣誓仪式,诵念5个多世纪来一直不变的誓词,祈求上帝保佑自己圆满完成任务,效忠教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每年都会有无数天主教徒来到这圣城,瞻仰这座上帝之城。 值得留意的是,梵蒂冈禁止游客或当地居民在穿着上露出膝盖以上的部位,以示对这座上帝之城神圣的敬意。

  在人类历史的更迭中,传播福音的命令未曾或变:在基督降生第两千年开启之际,新科技增加了我们传播讯息的途径,因此,我们对自己所传播的讯息更需要赋与生活见证的力量。我们在为你们服务,请帮助我们不辱受托付的使命。请收听我们的广播,并介绍大众收听教宗的电台,也用你们的建议、你们的收听报告、你们的奉献来支持它。我们尤其不能缺少你们祈祷的有力帮助。这样,梵蒂冈电台才能善尽它的天职:一个恩宠的事业!拉特朗条约签订後不久,庇护十一世教宗便委托古列尔莫.马可尼在新成立的梵蒂冈城国领土内建造一座广播电台,并敦请数学与物理学者,耶稣会士若瑟.詹弗兰切斯基神父管理。1931年2月12日,庇护十一世教宗以拉丁文发表一篇广播词,为电台主持落成开播典礼,那篇开幕词令全球动容。在最初的试验性广播中,包含科学报导节目,内容介绍宗座科学院的动态。1939年2月9日庇护十一世教宗去世,电台集中力量以九种语言报导枢机主教们举行秘密会议,选举新教宗的大事,以及新任教宗庇护十二世就职大典的盛况。当时电台的播音室和办公室迁移至良十三世大楼。这座大楼直到1936年是梵蒂冈天 文台的所在地。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梵蒂冈电台的节目虽然遭到外国的检查和干扰,却成了一个自由传播讯息的媒体。当时纳粹德国的宣传与新闻部长戈培尔斯(Goebbels)发誓要使梵蒂冈电台闭嘴;法国反对纳粹的地下反抗军却把梵蒂冈电台的广播抄写下来,予以散发。当时电台有个编辑部,由耶稣会士组成,用九种语言广播。1940年1月,电台成立消息询问部,播送寻人启事的消息,寻找因战争而失落的军人和平民,也传播家属亲友给战俘的讯息:从1940年至1946年,梵蒂冈电台计广播了1,240,728个相关的讯息,约合12,105个广播小时。战争结束後,梵蒂冈电台又增加其他的语言广播,因此需要具备更强有力的发射机和定向天线网。于是在1954年开始在罗马市西北部的圣玛利亚.加勒里亚(Santa Maria di Galeria)地方建造广播中心,该中心于1957年10月27日由庇护十二世教宗落成启用。

  1958年新教宗约翰二十三世当选就职,电台在佩特里亚诺博物馆旧址扩建新的播音室和办公室,以应付不断发展的电台的需要。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期间,电台花了三千小时,以三十种语言报导大公会议的经过。

  1963年保禄六世教宗登基。次年,1964年元月,他飞赴圣地朝圣,开启了教宗国际牧灵访问的纪元,这也给梵蒂冈电台的新闻记者和技术人员带来新的挑战,他们以特派员身份随教宗出巡访问世界各地。

  1970年1月29日,圣座国务卿维洛枢机主教为梵蒂冈电台新本部庇护大楼主持落成典礼。这时期,电台每日的广播时数已达十九到二十小时,使用的语言有三十二种,总发射力达一千千瓦,工作人员二百六十位,分属三十八个国家。

  1978年、在若望保禄一世教宗极短任期後,教会又选出新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一位走遍全球、到世界可能前往的地方朝圣访问不倦的教宗。

  这时的电台因着相称的人力和物力,尤其因着朝圣者教宗孜孜不倦、马不停蹄的牧灵访问活动的推动,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经达到高度的专业水准和效能,并获得国际广播界的赞许。九十年代,梵蒂冈电台进入人造卫星广播时代,它于一九九五年在梵蒂冈设立一座地面卫星站,以面对新时代新科技的挑战。今天,梵蒂冈电台每日以六个广播网、四十种语言、进行七十八个时数的广播,工作人员近四百,来自全球,大都为在俗教友,他们组成一个多语言的小宇宙,每日为教宗和普世教会服务。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梵蒂冈城国
  • 梵蒂冈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