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9日,第四届武汉小姐的决赛现场,当主持人留扬念出冠军获得者吴格林的名字,台下顿时有人大喊:“黑幕!”
如果把时间倒回14年,这一幕,与1993年首届武汉小姐的决赛现场颇有些相似。那一晚,“冠军,2号选手张晓娟”的结果一出来,现场观众顿时大喝倒彩:“水货!”:
不难看出,“黑幕”与“水货”,这两个词的指向是一致的。但过了十几年,公众对武汉小姐的关注,显然平淡了许多。对结果的质疑,也仅限于决赛当晚。第二天,恐怕没有人会记得谁是冠军。这样的差异,一言以蔽之,时代不同了,又或者可以说,“审美疲劳”、“选美泛滥”。总之,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失去眼球的武汉选美不尴不尬。
2006年8月29日,10天前刚刚获得武汉小姐冠军的吴格林,依然背起行李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继续“北飘”,独自寻找属于她自己的星光大道。此时,武汉小姐的桂冠只是她行囊中的一个物件。而去年的武汉小姐冠军胡瑾,依然在武汉电信艺术团做一名普通的舞蹈演员。
每年,在武汉举办的各类选美活动,“诞生”的冠军多达10余个。能让市民记得的面孔少之又少,能达到哪怕半红半紫的“小星星”几乎没有。冠军们大多还继续着自己过去平凡的生活,或者为不平凡的生活在挣扎。
武汉选美没有品牌?
以15年的历史,持续举办了四届,武汉小姐可以说是武汉选美的一个知名活动。但距离品牌的要求,又似乎还有很大的距离。武汉的选美活动更多的是世界级中国区的分赛区。而分赛区的关注度低,赛后造星能力弱,武汉的美女几乎没有能通过选美走出去的。
当年张曼玉在参加港姐”竞选之前,只是个在英国念书的普通女孩,而参选“港姐”后她就一路星途坦荡,直至成为国际影后。因拍摄《永不瞑目》而一炮走红的苏瑾,也是在参选“美在花城”时被导演“挖”走的。
武汉选美的女孩们没有那样的幸运。1993年首届武汉小姐的季军余荔,后来成为了武汉电视台的主持人。在今天,美女们已再无这种机会。一些比赛的“冠亚季军们”,只能活跃在武汉商家店庆、开业等活动现场,做礼仪、搞走秀。中央电视台一位来武汉参与选秀的策划人说,如果武汉结合自己的旅游资源,整合其他方面的资源,有几个有实力的经纪人公司参与,武汉的“美女”还是很可能推向全国的。
问题的关键是,不管选美是作为推新人的一种方式还是群众娱乐的一个活动,武汉没有专业的有实力的公司在做这样的工作。在武汉,还没有“美女经济”的盈利模式。这样的结果将会是:市场越繁荣,美女越贬值。
此外,“仅仅为了选美而选美,导致选出来的冠军没有魅力、缺乏生命力,这也是观众记不住的重要原因”,一位资深选美负责人说。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比赛带来的诟病。选美活动的品牌价值的缺失,使得那些在写字楼工作,养成了一定见识与修养的气质美女不屑参与竞争。于是,在校大学生成了参赛主力。选手的低龄化展示的单一化以及社会阅历方面的苍白,使大家对比赛的关注越来越弱。
武汉美女出位与选美无关
靠武汉的选美吸引不了导演、经纪人的注意,美女很难出位。但这个时代,要出名,路径还有很多。
最值得武汉人骄傲的美女是刘亦菲。1995年,年仅8岁的她参加中南商都第二届“童花杯”童装模特大赛获得冠军。最终,她靠在北京的一块户外广告牌的展示,才走上了通往演艺圈的红地毯;湖北大学毕业的武汉女孩刘宾,毕业第一年获得模特大赛的冠军,闯荡香港深圳做平面模特;2002年第二届武汉小姐冠军谭薇,在参加湖南卫视的比赛后,才进入了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做了节目主持人。
在武汉的“选美”群落里,这样的例子并不多,她们的成功和参与的选美活动有关却也无关。她们想要出名,或许可以学学“芙蓉姐姐”或者“天仙妹妹”。武汉有一个网络成名的例子是段思思。段思思是不是美女值得商榷,但她肯定是个聪明的女孩——借用网络,推出了自己的方言RAP,也把自己成功推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
也许新新年代的女孩们还会发现其他的成名通道,但这些通道,已与选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