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时间:2011-12-20 16:54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镇宁、关岭两县境内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游的白水河和坝陵河上,距离贵阳市约150公里。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其中黄果树大瀑布素有“天下第一瀑”之称。

黄果树瀑布发育在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区——华南喀斯特区的最中心部位。这里不仅在地表广泛露出大量可溶性的碳酸盐岩,而且在垂向上的分布亦占很大比例,区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加上这里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南缘,水热条件良好,形成了打帮河、清水河、灞陵河等诸多河流,它们向下流经北盘江再汇入珠江。这些河流对高原面的溶蚀侵蚀切割,加剧了高原地势的起伏,形成了各种各样绚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河流的袭夺或落水洞的坍塌等原因,形成了众多的瀑布景观,黄果树瀑布群便是其中最典型最优美的喀斯特瀑布群。黄果树瀑布是白水河上九级瀑布中的最大一级,是我国第-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奔流了千万年的白水河造就了宽81米、高74米的黄果树大瀑布,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17米深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奇妙无穷。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妩媚秀丽;到了夏秋,水量大增,气势惊人。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

最为奇特的是大瀑布后面有一个长134米的天然溶洞,这是世界瀑布家族中惟一有天然水帘洞贯穿瀑身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惟一能从上、下、左、右、里、外全方位观看、触摸的瀑布。

隐藏于瀑布后的水帘洞,共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线组成,全长134米。6个洞窗均被稀疏不同、厚薄不一的水帘所遮挡。从幽黑昏暗的水帘洞内,透过水帘向外看去,瀑布巨大的水流轰然从面前跌下,阳光下虹霓若隐若现。前人有诗赞曰:“晨观犀潭霓虹舞,暮赏西山落日辉。”。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里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

在这个中国第一批入选的国家级风景区,AAAA级旅游区115平方公里的景区核心范围内,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集中、最大的瀑布群,被称为九级十八瀑。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不可胜数,但像黄果树如此集中、姿态各异的瀑布群,则为我国所独有。

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上游一公里处的陡坡塘瀑布宽105米,高20余米,左侧也有一个水帘洞。由于夏季洪水时节常常发出如千军万马般的怒吼声,又称为吼瀑、报警瀑。陡坡塘景区初步开发已经完成,游客可沿修建成的游道走近瀑布赏玩,不再有当年徐霞客“恨不能一抵其下”的遗憾。

西距大瀑布4公里,位于另一条河流——喇叭河上的滴水滩瀑布,堪称一绝。总高410米,分7级流泻的滴水滩瀑布,从关索岭的山巅倾流而下。近年来,探险、徒步、体验等形式的旅游如火如荼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成为滴水滩瀑布的主流游客群。

从黄果树瀑布一直前行二三里,便到了天星桥风景区,其内溪水流淌。有时溪水聚集成潭,将石林下部淹没,形成天然的山水盆景。迷宫般的水流以及被这些水流溶蚀切割形成的石林,组成了天星桥风景区特有的水上石林奇观。

水上石林是整个天星的精华所在。在这个仅0.5平方公里的景点内,有灵动的水,沉重的石,轻盈的树,移步是景,每景皆奇。这里汇聚了黄果树瀑布群中两个“最”。一是最秀美的银链坠潭瀑布。二是最险急的星峡瀑布。

景区内,小溪旁、石林边,处处生长着古老巨大的榕树。走在古榕蔽日的石径上,享受清幽的惬意。


荔波:地球腰带的绿宝石在地球北纬25度这条“腰带”上,贵州黔南的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内,至今保护完好的200多公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就像一颗绿色的宝石熠熠生辉。这里是一片岩石上的林莽,上千种绿色植物几乎都有生长在岩石上,鲜活的生命在与僵化的生命抗争中生长勃发;这里面跳动着水的精灵,雪炼铺展,珠瀑飞溅,这里是珍禽异兽的乐园,猕猴在藤萝间腾跃,白鹇在册水间飞翔,苏门羚和毛冠鹿在林中游荡……

荔波地处贵州南部的黔桂边界,是贵州省首批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国家第三批生态示范县、革命老区、国家级卫生县城。这里聚集着国家级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光秀丽的荔波樟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有独特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是荔波山水的缩影,被誉为“山水贵族”。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峡谷和樟江风光带组成,而各景区又风格迥异。

大七孔以进入景区的一座大七孔古桥而得名。景区内分布着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 湖等,充满了神秘色彩。从大七孔桥溯流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长长的天神峡谷,峡谷内危崖层叠,峭壁耸立,岚气缭绕。最为奇异的是,在这里不能大声呼叫,否则绝壁上的大小石块会飞溅而来,当地百姓谓之天神恼怒,这里因此得名为恐怖峡。

小七孔景区也是因一座清代年间的小七孔古桥而得名,这是一处融山、水、林、洞、湖、瀑为一体的天然原然始奇景。落差40多米,不长的河段中竟天然生成了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70余级瀑布、跌水。沿河漫步,满目银泉漱玉、满耳水扬乐声。鸳鸯湖是这里最耀眼的亮点。穿越重重森林,你会惊喜地发现两大片蓝蓝的湖水,静卧于树木环抱之中。湖水颜色浓淡不一,竟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这是各色树木映入水中,经过湖水吸收、反射和折射而成。水上森林则是一片极其独特的森林。仔细看去,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水春河峡谷位于樟江上游,两岸险峰对峙,浓荫蔽日,峭石突兀,江流如练。河的上游水平如镜,河的下游,却像一头狂怒的猛兽在高山峡谷间横冲直闯。目前,水春河已成为贵州著名的漂流景点之一。

黔南州的首府都匀市,原名“都云”,苗语意为“彩云之城”。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这里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剑江风景名胜区,剑江清流穿城而过,有文峰古塔和新建的文峰园及廊桥、百子桥、东山魁星阁、西山九龙寺以及尧林洞天等景点。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的东南部,它由东南部的喀斯特森林区、甲良镇洞庭五针松保证点及小七孔喀斯特森林科学游览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211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54%。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原始和神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吸引了一些国外的探险者和旅行者,但却很少为国人所知。穿越它至今仍然充满挑战。

根据各方面了解的情况和资料证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该区由森林和喀斯特地貌组合形成的生态系统,不仅为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提供鲜活资料,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暖湿润以及喀斯特地质地貌影响,形成丰富多样的小生境。既有岩石裸露、气候变化大的石芽、崩塌的大石块干旱生境,也有土层相对深厚、营养元素丰富、有机质含量较高、气候变幅小的石沟、石缝湿润肥沃生境;既有阳光充足的明亮生镜,也有直射光难以到达的阴暗生境。小生境的多样性导致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及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在区系成份上,动植物处于过渡交错地带,因而资源丰富。

茂兰喀斯特森林在相当广泛的程度上超脱了喀斯特风景的固定程式,把千姿百态的山光水景、地下溶洞与碧绿的森林景色揉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完美的自然景色。

“织金归来不看洞”,这是我国已故著名散文家秦牧浏览织金洞后发自内心的赞叹。织金洞风景名胜区地处贵州西部高原山区,系乌江上游鸭池河、三岔河交汇环抱之间,距省会贵阳151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碳酸岩成份高达90%以上。是贵州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4年惟一代表亚洲加入国际洞穴协会,2004年被国土资源部授牌为“国家地质公园”。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每年二月初十、十一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跳花节,世居在这一带的苗族同胞喜欢在这两天来到这里,在洞口的空地上比赛踢毽球(俗称“打鸡”),故名打鸡洞。由于该洞位于织金县,因此又称织金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07平方公里,由织金洞中心景区、织金古城区、东风湖(裸结河)峡谷景区、碧云洞休闲度假区组成。整个洞区近似圆形,参差不齐的锥状峰林,有的高达60余米,千奇百怪的开花石笋群落,形状和色彩都异常俊美,多层次地在洞中盘桓交错,伸延向四面八方。

织金洞最显著的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大、奇、全,大,指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已勘察长12.1公里,洞腔最高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度均在60-100米之间,洞内总面积70万平方米;奇,是指景观及空间造型奇特,审美价值极高,风景旅游科学家们从奇特度、审美度等各方面给其中许多厅堂和景观评了满分10分;全,指洞内景观形态丰富异常,类型十分齐全,洞内岩溶堆积物达40多种,囊括了世界溶洞的各种形态类别。

洞内分为11个大厅47个厅堂,呈现出万千气象,无限风光: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傲立挺拔的“雪压青松”,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的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冠誉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

洞口位于山腰,高约15米,宽约20米,状如虎口。按其岩溶景观组合特征、自然形成的界限和岩溶物分布情况,目前分为十个景区,即迎宾厅、讲经堂、塔林洞、万寿宫、望山湖、江南泽国、雪香宫、灵宵殿、广寒宫、十万大山。

在洞内,全长12.1公里的大小通道,宛如一条五彩路,逶迤坎坷,那些褐露着的赤红、碧绿、淡紫、青灰、褐黄的岩溶,在光线的折射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花纹。循着这些类似立体交叉路的通道漫游,会感到好像穿过繁华的“都市”,深入到别致恬静的“深街小巷”中。

以前,这块瑰丽多姿的地方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84年,《贵州溶洞奇观》摄影展览在北京举办以后,“织金洞”这带着贵州泥土芳香的名字,便与它美的形象、美的色彩、美的遐想和无穷的科学奥秘连接在一起了。那些与溶洞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专家们,进入织金洞后,无不交口称赞,啧啧连声,称它“是全国第一的地下艺术宝库,举世无双的岩溶博物馆”。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地面山水,‘织金山水甲桂林’,说是的地下山水”。著名作家周而复赞曰:织金洞真是“万种姿态,变化无穷,人间仙境,地下天宫”。

最后,用一位游人的四句诗作为介绍织金洞的结尾:“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嫘胜地瑶池景,如信天宫在人间。”

黎平侗乡:侗族原生态文化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在贵州省黔东南边缘的黎平县境内,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黎平县总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0.72万,其中侗族人口3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0%,是全国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从古至今都是侗族地区的文化中心和云贵地区东进南下的前沿要塞。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原汁原味的侗族生态文化,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二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如黎平县城翘街明清古建筑群、红军长征时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三是以八舟河为中心的自然山水风光,景色迷人,秀丽多姿。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和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形成黔东南一大旅游亮点。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475公顷。其中德顺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距黎平县城55公里,面积4573公顷;东风林场景区距县城16公里,面积902公顷。公园青山如黛,竹木如海,海拔高在500-1256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温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境内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和多样的地质地貌类型孕育了公园丰富的物种资源,绝大多数森林尚处原始状态,森林覆盖率94.5%,共有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76个科,224个属,521种(含变种),分布有大量的珍稀树种和名贵药材及珍稀野生动物。

公园内有古朴、自然、和谐的山水风光,有大面积富于季相变化的森林和色彩丰富的绿林山野,有风光秀丽的河流、瀑布,有气象万千的日出、云海,有太平山下极富特色的民族村寨,有太平山上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址,组合性好,特色鲜明。

侗族原生态文化资源是黎平最宝贵、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黎平各民族特别是以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创造出光辉灿烂而又神奇丰富、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至今,仍基本保持其原貌。侗族青年男女的“游方”和“行歌坐月”、对歌找情侣、新婚不落夫家、离婚女子为公婆挑担水、离婚男子为岳父母送担柴等习俗,无不令海内外游客惊诧。

黎平被称为“歌的故乡,舞的海洋”,侗族人坚定地认为“饭养身,歌养心”。黎平侗族大歌多次赴海内外演出,早已蜚声中外,被誉为“清泉闪光的音乐”。它是一种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合唱歌曲,一领众和,分高低声部合唱,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范畴。“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为此侗族大歌已于2003年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现在,在侗乡黎平原始古朴的村寨、山道弯弯的乡间小路,在县城古老的木屋里……到处都可以听到宛如天籁的美妙歌声。除了最出名的侗族大歌之外,还有古歌、礼俗歌、坐夜歌、琵琶歌、牛腿琴歌等民歌。

侗族服饰多姿多彩、花团锦簇,有高贵华丽的盛装,有风姿绰约的简装,侗族服饰及服饰上由巧手经年累月描绘、制作的图案、绣片、银饰,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每年10月3日在黎平城关举行的“中国?黎平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省政府、黔东南州政府批准的惟一盛大的侗族节日。

侗族人民擅长建筑,鼓楼、花桥、戏楼、吊脚楼,是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民间收藏的国宝”。鼓楼和花桥是侗族村寨的标志,侗族鼓楼,结构独特,榫孔层叠交错,不用一钉一铆,且衔面无隙,多以五至十一层为序,重檐多为四方和八方形,呈宝塔形直耸于空。花桥既是侗乡的交通枢纽,又是侗家的文化纽带,是侗族人迎宾接客、送往迎来的重要场所。

据统计,全县现存鼓楼332座,花桥、戏楼随处可见,吊脚楼民居比比皆是。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纪堂鼓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坪花桥、侗戏发源地茅贡的高近戏楼、居住有4000多人的全国最大最古老的侗寨——肇兴鼓楼群和述洞独柱鼓楼等。

地下的风景——龙宫

龙宫位于贵州安顺市南郊,与黄果树风景区毗邻,距省会贵阳市116公里。总体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区。有着全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还有着多类型的喀斯特景观,被游客赞誉为“大自然的大奇迹”。

龙宫水溶洞全长5000余米,贯穿二十七座山头。您可乘一叶轻舟,畅游于龙宫洞内,晃晃悠悠如在梦中。

龙宫的入口宽大,粗细高低不等的钟乳石从顶上垂挂下来,景象非凡。船在静谧的暗河中行进,只听得轻微的划桨声,装在岩壁上的灯光,照亮各种形态的钟乳石。水洞全长约800多米,当船走尽头,游人弃舟登岸,从另一洞口出。这个洞口竟是在一片高达100米的崖壁之下,气势极其雄伟。而水洞只是龙宫的一部分,水洞旱洞相连,真是走不尽的风光。

龙宫中心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大小小的水、旱溶洞90余个,是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获世界吉尼斯记录。至今,尚有很多优美的溶洞,尚在深闺无人识。

1984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国家环境保护局的专家们专程来龙宫考察,发现这里竟是中国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其值为0.22×10-8戈瑞/小时,仅为联合国给定人类生活正常辐射值的1/30。

当游船悠悠地驶向洞口的时候,天空湛蓝,山壁上奇枝倒悬,古木林立,如织的藤蔓从空中悠然垂下,轻轻地在这片全世界最纯净的区域里飘摇。闭上眼睛,身体便静静地浸泡在这天赐的静谧中。龙宫森林覆盖率达90%,大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

观音洞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殿堂都不是人工造屋,而是天然溶洞,韦驮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总体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共塑有佛像32尊。它名称的由来、上百年来香火的鼎胜,是因为在主殿上,有着一个钟乳石天然观音像,高达12.6米。山洞外围有七座山峰环绕,宛如观音七朵莲花宝座,山峰下万竿翠竹,更有碧水环绕。山壁上,每字面积达16平方米的“观音洞”三个大字,是全国佛教文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观音洞题写的。整个溶洞,天然和人造的佛像相辅相成,洞前还有一个类似于佛教中常转不歇的法轮的漩塘,仿若是上苍安排。

步入漩塘景区,绝妙的景观霍然出现,一个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圆塘,池水不借风力,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地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着。水面上碧绿的浮萍随着池水旋动,“漫涌浮萍漩玉姿”、“漩塘轮转漾琼台”的景象不知曾醉倒多少中外游客。其实这亘古悠悠自转忙的漩塘,是因池水沿圆塘切线方向流入,池底有天然漏斗让水潜入暗河而形成的。奇特的是天然漏斗仿佛会随水量大小自行调整,流入的水,来得大潜得快,来得小潜得慢,使塘面一直保持着相近的水位。

还未见到龙门飞瀑,就能远远听见涛声,有“中国洞中瀑布之最”之称。从桥上看去,高50余米,宽26米的洞窟中,一瀑布从洞窟顶部月牙形的天窗喷薄而下,像一条愤怒的蛟龙钻山劈石,一跃而出,气势磅礴,十分壮丽。

玉龙洞洞厅忽大忽小连续不断,著名的一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不上玉龙洞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厅;一个是“黄土高坡”厅,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上下落差200余米。还有镇洞之钟乳——玉龙柱,硬生生将整个溶洞托了几千万年。最后是羞涩的不让你看见但瀑声震耳的洞内玉龙瀑布,会勾起你无限的探索欲望。

群芳谷团山盈水,其间有由上千种优质中草药材组成的大药谷。群芳谷的地质结构处在丘陵和喀斯特地貌转换地带。贵州的地质、植被在这里展现着山、林、洞、瀑的梦幻组合。

万家洞,是龙宫独有的穴居遗址,曾使用过的石床、石凳等均得以良好的保存。万章(白族,战国时期孟子的得意弟子,儒家学者)后人信奉道教,携妻儿从江西居住地离家出走,拟返祖籍。途经贵州时因留恋山色美景而定居。其子孙中一人不知何年迁徙至万家洞居住并延续后代,故村邻习惯称之为“万家洞”。该洞最后一户万氏后代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迁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后代称陈圆圆逃过清廷追杀与吴三桂合葬贵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