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伊美军归国遭遇就业难(2)

时间:2011-12-23 16:51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2月18日,最后一批美军从伊拉克撤出,历时近9年的伊战正式结束。图为伊拉克民众当日从美军撤离的宣传海报前走过。法新社

巴格达民众苦咽伊战遗产

    从巴格达上空俯瞰绿区,城堡般的美国使馆向伊拉克总理府投以山一般巨大的阴影。这幅剪影,恐怕仍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伊美关系的写照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宁、王宏彬、伊斯梅尔、梁嘉文、崇珅发自巴格达、费卢杰、北京 12月16日,驻伊美军撤出了505个军事基地中的最后一个。18日,最后一批美军士兵浩浩荡荡进入科威特,美军撤离伊拉克计划自此全部完结。
    望着美军士兵离去的背影,伊拉克民众心里五味杂陈。8年多的战事,上百万人死亡,至今每天都还在发生爆炸枪击……,美军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永无宁日的派系斗争,还有无数破碎的伊拉克家庭。

 

费卢杰市民朗诵诗歌抚慰伤痛

    距离巴格达69公里之外的费卢杰,用“狂欢节”的方式释放对美国的愤怒。8年前的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时,逊尼派武装人员以费卢杰为据点,发起反美抵抗运动,该城因此得名“抵抗之城”。
    8年后的12月14日,费卢杰成为“狂欢之城”:神职人员、酋长、儿童及寡妇,挥舞着旗帜,焚烧美国国旗,他们手拿死去亲人的照片,大声谴责美军。“这是一个节日”,一位部落首领说。
  尽管战争结束,但建筑上留下的弹孔仍依稀可见。在街头,时常能碰到抱着丈夫或儿子遗照哭泣的寡妇,她们要求美国赔偿自己这些年所遭受的战争苦难。“我们满心痛苦”,一名妇女说。2004年,她的儿子因抵抗美军被击毙。而在她心中,儿子是英雄。
  现在,费卢杰迫不及待地与8年多来经历的袭击、爆炸、巷战说再见。这座饱受战争创伤的城市正拼尽全力回归正常。
  在一家曾被炮火摧毁的餐厅,穿着溜冰鞋的服务员为客人们端上了烤羊肉串及烤番茄。在这座城市里,废墟旁边也有华丽的建筑,这是战后重建的一部分,这些建筑大多由酋长及承包商所建,而所用资金大多来自美国。尽管如此,费卢杰的繁荣仍难回归到战前水平。
  与城市的重建相比,费卢杰人生活的“重建”似乎更难。因为战争,年仅16岁的穆斯塔法·卡梅尔可能将在轮椅上度过余生。5年前,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遇美军与武装分子的交火,他被流弹击中颈部,导致下肢瘫痪。
  像很多其他地区的伊拉克人一样,费卢杰人期待美军撤离后,在新的一年开启生活新篇章。
  “我们难以忘却美军给我们造成的伤害”45岁的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说,美军必须赔偿。不过,很多费卢杰人与他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再多的赔偿都无法唤醒死去的亲人,他们毫无所求,只希望美军早日离开。
  伊战期间,美军在费卢杰曾使用过含有大量化学成分的武器,带来的环境污染给费卢杰人留下了长时间难以弥合的伤痕。在费卢杰一家医院工作的一名儿科医生介绍,战争期间,几乎每天都有畸形儿出生。而在美军到来前,畸形儿的比例很小。
    12月16日当天,在市青年中心,正在举行一场纪念伊战牺牲者的图片展,展出照片多数反映2004年3月美军进攻费卢杰时,导致城区毁坏、平民伤亡的场景。
  众多费卢杰市民众还前往2004年抵抗美军行动死难者集体公墓,向埋葬在那里的1000多名死难者致哀。同一天,费卢杰市文化科学中心举行诗会,参加者用朗诵诗歌的方式,纪念伊战死难者。

 

内斗与分裂可能会接踵而来

    美军走了,伊拉克人还要继续生活。饱受创伤的他们,为战争走远而感到喜悦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不能再让内斗和分裂使国家遭受灾难。
  “美军撤离我非常高兴,但我们伊拉克人也应当从痛苦中获得经验,”70岁的巴格达市民、退休中学教师阿布-阿马尼对《国际先驱导报》说,伊拉克历史上曾经拥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政府对外穷兵黩武,连续发动两伊战争和入侵科威特,导致这个国家的军队和民众与政府离心离德,最后在战火燃烧时,形不成抵抗侵略的力量。
  阿布-阿马尼说:“好战者终将受到惩罚。过去的伊拉克如此,今天的美国亦会如此。”
  41岁的家庭主妇乌马·阿里每天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媒体不断获知美军分批撤离伊拉克的消息,她感到,自从2003年美国入侵以后一度丧失的民族自豪感,正在一点一点回来。
  “美军撤离的消息让我重新找到身为伊拉克公民的骄傲。美军离去后,我才感到找回了我的那个巴格达,那个我从小认识的巴格达,”乌马说。
  乌马认为,逊尼派阿拉伯人、什叶派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之间的教派冲突、种族矛盾,导致分裂,使国家在侵略者面前,失去了抵抗的合力,“这样的事情,今后再也不能发生”。
    大学生赛义夫·穆罕默德说:“美国人留下一片狼藉。这都八年多了,伊拉克还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重建。现在的问题很多,教派冲突,人们之间杀来杀去;商品价格飞涨。好歹以前还有安全,现在连安全都没有了。我们得到了选举权,得到了言论自由。但同时,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他被炸弹炸死了,我还失去了其他很多身边的人。我以前住在家乡,身边有亲人和朋友,现在流离失所。”
  工程师马希尔·阿巴斯认为,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伊拉克人应当从过去中尽快走出,一起携手为未来而努力,“新的时期已经来临。被占领不再能作为借口,我们所有伊拉克人都应合力重建经济与社会。”
    伊拉克民众的这些愿望简单而善良,但那些怀揣权力野心的政治家可不这么认为。美军刚一撤离,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与反对阵营“伊拉克名单”之间又重新点燃政治斗争的战火。马利基以涉嫌策划杀害他本人的恐怖活动为由,试图对属于“伊拉克名单”的副总统哈希米采取法律行动,属于“伊拉克名单”阵营的国民议会议员因此退出议会会议。
    如果伊拉克政局如此发展,那令人担忧的内斗与分裂就会接踵而来,伊拉克这个国家就走不出自己的悲剧。

 

美军撤了但美国并未离去

  美军打破了一个旧社会,但并未给予伊拉克一个新世界。18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签署官方文件,正式结束伊拉克战争,这为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伊拉克腾出了手。
    美国大兵走了,但山姆大叔之手绝不会松开,它还得紧紧掐住这个国家的喉咙,以重建民主与自由的名义。庞大如城中之城、人员以万为计量单位的美国驻伊使馆,就是这只手的象征。
    这座使馆2009年建造完工,耗资7.5亿美元。穿巴格达城而过的底格里斯河就在身畔,又位于戒备森严的国际区(俗称“绿区”)内。面积0.44平方公里,相当于梵蒂冈城大小。假使说,容纳伊拉克政府机关与众多国际派出机构的绿区已然是巴格达的城中之城,美国使馆则算得上城中之城的城中城。
  使馆方面“低调”地保持神秘面目,普通人无法获准进入使馆区。即便外国使节到访,也必须按规定路线行进,在规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前往不在访问计划内的位置。美使馆解释说,如此戒备森严系出于安全因素考量。
  关于美使馆人员数量,多数人听到的说法是1.5万。但据不愿公开姓名的使馆官员透露,目前实有人员大约一万左右,明年将逐渐增至1.7万人。
  如此庞大的外交使馆,庞大的使馆人员队伍,世所罕见。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此多人员驻扎他国领土,究竟意欲何为?实际上,美使馆万人人员构成中,正式外交人员仅占1000人左右,其余绝大多数为雇员,雇员中占较大比例的是安保公司人员。另有200多名美国军人,包括撤军后留驻帮助伊拉克军队训练的人员,也有按常规警卫美国使馆的海军陆战队队员。
  如此计算,安保人员和美国军人相加最少有数千人,均为配备武器、具有战斗力的人员。
  这样一个“作战旅”驻在己方首都,自然引起伊拉克方面的关切。持反美立场的什叶派领袖萨德尔已经发出警告,美国使馆如不压缩人员规模,萨德尔派将视其为侵略者,并将对其发动袭击。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努杰菲公开表示,如此庞大美国使馆的存在为“不合逻辑”,他将在近期召开的国民议会会议上就此问题对总理马利基提出质询。
  与伊方感受背道而驰,美方还将谋求继续扩大使馆规模。增加的数千人中,主要是由政府出资雇佣的安保公司人员。据不愿公开姓名的伊拉克安全部门人员透露,美国甚至可能将部分军人复原后以安保公司雇员身份派驻使馆。
  美国驻伊大使詹姆斯·杰弗里接受媒体采访时辩称,美使馆雇佣庞大保安队伍,并非意在耀武扬威,而是出于安保的实际需要。目前在巴格达,美国人已几乎不迈出绿区半步。美国使馆规定,任何外交人员离开“绿区”,均必须由装甲车队护送。
  不过,就怕事与愿违。受雇美国政府的安保人员,在伊拉克曾发生多起虐杀平民丑闻,早已声名狼藉。美国政府继续增雇安保人员,恐将增加伊拉克人的愤怒,反而加重驻伊美国人的危险。
  望之如军事基地般的使馆,恐怕不是安保需要所能解释。它已被伊拉克人视作美国强权的象征。从巴格达上空俯瞰绿区,城堡般的美国使馆向伊拉克总理府投以山一般巨大的阴影。这幅剪影,恐怕仍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伊美关系的写照。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二战时美军破获日军密码助中途岛海战取大胜
  • 性闹剧差点毁了诺曼底登陆
  • 日慰安夫忆美军女兵:胸如饭盒 腰让我想起老家的牛
  • 伊拉克战争9周年:美军阵亡近5000 平民死亡逾11万
  • 朝鲜志愿军狙击手击毙穿防弹衣的美军
  • 揭秘二战时美日最为惨烈一战:美军死伤4.8万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