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日,一向不稳定的日本政坛再起波澜。当天,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辞职,4日,前副首相兼财政大臣菅直人被推选为民主党新代表,并于当日下午举行的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当选为新首相。
出身平民 奋斗成才
菅直人1946年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与他的几位前任相比,菅直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而是完全凭借着个人奋斗登上了首相的宝座。1970年,菅直人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毕业。1976,在没有任何政党支持的情况下,菅直人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加众议员选举并落败。虽然第一次参政即落选,但这次落败为菅直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他的政治才能也被当时在日本颇有威望的左翼政治家江田三郎所发现。第二年,菅直人和江田三郎一起组建了“社会市民联合党”,并再度参加众议员选举,但是仍然以失败告终。
面对失败菅直人可谓是愈挫愈勇,两次竞选失利并没有磨灭他的自信心,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1980年,菅直人终于如愿以偿,当选为众议员,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96年9月,与鸠山由纪夫一起组建了民主党并出任党代表。成立时,该党在国会拥有57名议员,是国会内第三大党。菅直人同鸠山由纪夫一起,成为党内的两个主要负责人,由鸠山负责党务工作,而菅直人负责政务工作。1 997年,营直人取代鸠山,成为民主党第二任党代表,而鸠山则专任干事长。
正当菅直人雄心勃勃,准备继续在政坛上大展手脚的时候,却由于在2004年被揭发未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而辞职。不过,这件事情并没有给他的政治生涯带来太大的影响。2009年夏天,以鸠山为首的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并夺取政权,鸠山出任日本首相,而菅直人则出任副首相及国家战略担当大臣;2010年初,菅直人出任财政大臣。在鸠山内阁不到一年的执政期间,菅直人一直是内阁中的二号人物,并给予鸠山首相大力的支持。
内外交困前景不定
菅直人上任后,就面临着要解决鸠山政府一直没有解决的一系列内政外交问题。由于鸠山政府在一些内外问题上失信于民,使得民众对民主党的支持率大跌,而这也导致了鸠山的辞职。对于民主党而言,菅直人也是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因此,菅直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民主党支持率下滑的态势。在菅直人当选后,民主党的支持率从鸠山时期的20%以下上升到60%。但是如果菅直人不能完成鸠山未竟的事业,那么他也会步鸠山的后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支持率后就逐渐丧失民众的支持,甚至不得不因此辞职。鸠山由纪夫在8个月之前快70%的高支持率上台,可最后他辞职时的支持率仅为17%。菅直人如果不能有所作为,那么他未来的支持率不会比鸠山高。
除去党派政治的因素,经济复苏也是菅直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他在民主党党代表竞选演说中,曾提要朝“三强”的目标前进,即强大的经济、强大的财政和强大的社会保障;而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菅直人也承认自己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使日本经济摆脱长达20年的增长停滞状态。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大发国债,使国家负债率不断提高。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财年,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增至约883万亿日元,国债余额占GDP的200%。如果从数字上看,日本的债务问题比希腊还要严重,而菅直人也表示如果日本不能处理好债务问题,日本经济有可能重蹈希腊债务危机的覆辙。
在外交上,菅直人面临修复日美关系的问题。由于普天间军事基地搬迁问题,日美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作为日本首相,菅直人必须考虑首先维持同最大的盟国美国之间的关系。在上任伊始,营直人就表示日美关系是日本对外关系的基石,这种表述与他的自民党前任们如出一辙,但却与鸠山在8个月前的表态大相径庭。鸠山在上台的时候,在外交上打的旗号是“脱美入亚”,但仅仅8个月之后,他就因为对日美关系处理不够而黯然下台。鸠山本人在下台前也一改常态,强调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最重要因素。有日本评论家认为,鸠山的“脱美入亚”战略过于理想化,必须通过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实现,而鸠山想在短短几年内完成此目标,必然造成日本对外战略思维上的混乱。因此,菅直人在上台后必须明确日本的对外战略,避免这种混乱继续下去。
作为民主党出身的首相,营直人在与中韩等亚洲国家交好上具有先天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主党在历史问题上采取了正视历史的做法,营直人就曾经激烈地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由于二战时不少日本战犯都曾经是自民党高层等历史原因,自民党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从未做出过道歉。但菅直人没有这样的政治包袱,他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问题才能真正融入亚洲国家。所以说,作为民主党首相,菅直人比较容易得到亚洲国家的认同,因此能够比自民党政府更好地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中日关系:在徘徊中前进
菅直人在日本政坛中被认为是中左派的亲华派。早在1983年,他曾作为日本青年访问团的一员,受邀到中国进行访问,并受到了时任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的接见。此后,菅直人访问中国数十次,并一直致力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他自己也表示,他与中国很多领导人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和信赖关系。菅直人最引人注目的一次访华是在2002年,当时他前往南京并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为大屠杀遇难人员默哀。期间,他猛烈地抨击了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认为这不仅有悖日本宪法中政教分离的原则,而且招致各邻国对日本的不信任感,损害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但是,作为日本首相的菅直人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执政地位,因此他一上任就明确提出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础,并将日美关系置于日中关系之上。与前任鸠山相比,菅直人与美国走得更近,并且更加重视美国的态度。本来,菅直人表示上任后会首先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世博会的有关活动,但后来又忽然宣布取消访华。对此,不少外界评论认为是菅直人访华的举动招致了美国政府的不满,所以他才不得不取消。因为日本首相有上任后首先访问美国的传统,如果营直人打破这个传统,则表示他不再像他的前任们那样重视日美关系,这必然招致美国的不满。
从另一方面看,日本国内仍然普遍认为日美关系远比日中关系重要,其社会思潮的主流也是强化日美同盟。鸠山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在日本国内也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而这也是导致他在国内支持率下降并最终下台的一个原因。
即使菅直人个人对中国存有好感,也不可能置国内舆论不顾而着重发展日中关系,因为这会影响他在国内的支持率。
尽管如此,日中关系还是有望在菅直人任内取得发展,营直人本人也表示他非常重视日中关系。在因美国压力而取消访华计划之后,菅直人委托前首相鸠山来华参加了世博会的相关活动,而这对于中日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因为来华参加世博会本身就是鸠山在任时许下的诺言,菅直人委派鸠山来华也可以看成是顺水推舟的举动。同时,菅直人原本在这次访华中也没有准备政治议程,因此取消访问也不会对两国关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作为民主党的一员,菅直人会把对华友好这一传统坚持下去。他在上任伊始表现得对美亲近实际上是对鸠山时期日本过度疏离美国的一种调整。
从长期看,菅直人不太可能大幅度修改鸠山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鸠山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应当是日本外交的一个长远方向,这个大方向并没有错,菅直人在就任后的首次施政演说中也肯定了这一构想,并称将深化同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问题在于鸠山的步子迈得太大了,表现得有些冒进,超过了日本国内部分民众和美国的接受程度。因此,可以预料到菅直人会以渐进的方式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发展,而建构这样的共同体首先就要发展良好的对华关系。
下一个短命首相?
近几年,日本政坛延续了“不稳定”的传统,在最近的3年当中,已经更换了5位首相。本次上台的菅直人,其面临的前景也不甚乐观。在日本式政治中,首相的权力过小,这使得首相在推行重大政策上存在巨大障碍。如果首相不能获得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其执政压力就非比寻常,最后往往不得不以辞职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日本政党数量多,派系复杂,是典型的“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即使是一个政党内部也往往存在着多种派系,其政治理念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首相的产生往往是党内各个派系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当这个首相不再能维系党内平衡时,党内也会要求该首相辞职。此外,由于目前民主党是通过执政联盟而不是单独执政,维系执政联盟也是营直人的重要课题,而且执政联盟中的另一方已经因为邮政改革法案等问题对民主党产生了不满。由此可见,作为首相的菅直人目前既面临反对党的压力,又面临执政联盟同伴的压力,还面临着党内的压力,其压力可想而知。
按照日本的惯例,一个首相的支持率如果跌破20%,首相就应该辞职。鸠山上台时曾经对民众在内政外交方面许下了很多理想化的诺言,而且确实也在朝着这些目标努力,但日本国内外的一系列条件制约了这些目标的实现,导致了民众对鸠山政府的失望。与鸠山相比,菅直人没有对民众许下过多的诺言,因此不会有那么多的政治包袱。但是,鸠山遗留下来的普天间基地搬迁、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国内改革等问题仍然是他必须面对的难题,如果不能在这些问题上给民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营直人恐怕也难逃“短命首相”的命运。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