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农民工的精神书写和心灵呼唤(5)

时间:2011-12-28 21:09来源:新华副刊 作者:何轩 点击: 载入中...
    《城市,也是我们的》,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它接续了20世纪初晚清时期的社会问题小说、30年代左翼社会剖析派问题小说、4050年代赵树理的社会问题小说,以及80年代的伤痕小说的传统:以底层人物的故事来书写现代社会问题,显示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人民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关怀和探索。在这个意义上,何真宗作为一个民间知识分子,其“位卑未感忘忧国”的情怀,是多么值得关注啊。

 

 

    “文学梦”与“文学性”

    近20余年来,何真宗发自肺腑的打工文学的写作,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肯定。《纪念碑》的获奖就是明证。然而,何真宗的创作似乎没有得到学界批评界应有的关注,尽管何真宗一度在媒体上很热。我想,其中原因可能与学界对打工文学的文学性评价不高有关。

    我们注意到,来自学院的精英批评家们对打工文学的一般看法是:“粗粝”、“流于苦难诉说”、“艺术性有待加强”、“只有社会价值,缺乏文学价值”,等等。这些观感对于鱼龙混杂的打工文学现象大体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一些真正怀抱“文学梦”的打工作家的创作而言,有时未免一叶障目,忽视和遮蔽了一些真正具有“文学性”的打工文学作品和打工文学作家。何真宗及其创作就是被学界批评家忽视的一个例证。且不说他获奖的《纪念碑》之类的打工诗歌,就拿他的新著《城市,也是我们的》来说吧。

    在我看来,《城市,也是我们的》,是一部具有中国传统章回小说风韵的新型长篇小说。在文本层面上,它集传统长篇小说的故事讲述、诗歌穿插衍生、漫画辅助点缀和评论总结于一体,构成了一个文字诗歌书画交融的艺术整体,具有相当的艺术欣赏性和社会认识性。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打工作家,其文学创作一开始就具有相当的理想性和超越性。正是作者这些对打工现场苦难的超越和对理想的烛照的执着追求,不仅照亮了作者自己卑微的打工人生,而且,也给与作者一样在苦难的打工路上挣扎的打工兄弟姐妹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让千千万万的打工兄弟姐妹们从打工文学的阅读和写作中渡过了苦难的青春岁月,顽强的生存下来。一首打工诗歌和一部打工小说如果充当了这样的功用,我们的“学院派批评精英”有什么理由削脚适履,拿所谓的精英文学的“文学性”来衡量这些面向底层的打工文学作品呢。又有什么理由不换个立场和身份来重新打量和评价打工文学的文学性呢?像何真宗这样怀抱“文学梦”的打工作家还不少,身在学院的批评家们应该对他们的创作给予同情之批评,理解之欣赏,厚爱之研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 【走进新时代文化新传承】2017年中国动画的理性回归
  • “抢1元钱判4年”带来的反思
  • 张晓峰:怀揣“武侠梦”的“非遗”传承人
  • 国家需要健康的生力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