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发迹之路:谁是他升迁中不可或缺的贵人?

时间:2011-12-28 21:1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王明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左、右倾错误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王明也曾为革命事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观其一生,可谓“过”远远大于“功”。

1925年10月7日,共产国际来中国招收第一期中山大学的留学生,王明被录取。10月28日,王明与张闻天、乌兰夫、王稼祥、伍修权等60余人由上海起程,11月28日抵达莫斯科。

中山大学学制两年,课程主要有经济、历史、现代世界观问题、俄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语言学等7类。年仅24岁的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是列宁主义课的教员,他能言善辩,对远东革命问题较有研究,是王明崇拜的偶像。每逢上列宁主义课时,王明总是争着第一个发言。王明在列宁主义课上的积极表现赢得了米夫的好感,又由于其在校内活动中表现积极,所以在1926年9月举行的中山大学学生公社 (相当于校学生会)改选大会上,王明当选为学生公社主席。

1927年1月,米夫以联共宣传家代表团团长身份来华,王明作为翻译陪同回国。米夫一行由莫斯科出发,先乘火车到达海参崴,又由海参崴乘船,于3月到达广州。此时,中国北伐战争进展迅速,国民革命军已经占领了武汉三镇,全国工农运动迅猛发展,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大革命风暴正处于巅峰时期。米夫和王明一行到达广州时,国民政府已迁都武汉,所以他们又经上海转武汉,并出席了于4月27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

米夫和王明返回中山大学之前,校内正发生“党务派”和“教务派”的激烈争论。1927年夏,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因参加托洛茨基反对派被解除了校长职务,教务长阿古尔出任代理校长。阿古尔与俄共中山大学支部局书记谢德尼可夫由于在学校工作上各执己见,又各有一批支持者,形成了以各自为首的“教务派”和“党务派”。中山大学第一期学员中,俞秀松、董亦湘、周达文等人学习成绩很优异,参加了教务处的一些工作。张闻天、沈泽民等在同学中较有影响,参加了支部局的一些工作。因此,一些中国学生也被卷入这场“党务派”和“教务派”的争论。

恰在“党务派”和“教务派”争论不休之时,米夫和王明回到了中山大学。王明见有机可乘,便向米夫献上了一箭双雕的“妙计”,他让米夫首先把没有卷入两派之争的“第三种势力”争取过来作为自己的力量,然后联合“党务派”反对“教务派”。这样既可以掌握“党务派”,又可以搞垮“教务派”,从而全面控制中山大学的权力。米夫采纳了王明的建议并取得了成功,还由此正式升任中山大学校长。王明也因“献计有功”,成了米夫言听计从的座上客,在米夫的家里也挂起了王明的相片。

1929年3月,王明结束了在中山大学三年半的学习和工作,被共产国际东方部派回国内。在王明回国之前,米夫以共产国际东方部的名义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对王明的工作给予妥善安排。接到米夫关于王明回国的电报后,中共中央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对王明的工作不做特殊安排,仍按惯例,留学生回国后首先到基层工作。于是,王明先被派到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作宣传工作。同年7月底,又调任中共沪东区委宣传干事,兼《红旗》报通讯员。1929年10月,王明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编辑和采访员。

由中共江苏省委下辖的一个区委的宣传干事调到中央宣传部,直接来到中共中央的机关报《红旗》工作,激发了王明的工作热情,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数是根据国际国内的政治斗争需要而写的针对性较强的时事评论和政论性文章,也有一些是论述专门问题的理论文章。

1930年1月12日,王明在出席上海工联在英租界垃圾桥附近召开的一次布置年关斗争的会议时,被捕入狱。王明被捕时是工人打扮,真实身份没有暴露。因此,他买通看守,让其到位于鸭绿路的中共中央宣传部资料科送信。信的大意是:“我已被捕,请设法营救。”



中宣部资料科是党的秘密机关,王明让监狱看守直接到党的秘密机关送信,严重违背了党的纪律。因此,王明被营救出狱后,党中央给他以党内警告处分,并将其调离中宣部及 《红旗》报,分配到全国总工会,任全总党团秘书和《劳动》三日刊编辑。

全国总工会是当时中共领导下的最大的群众团体,《劳动》三日刊是全总的机关刊物。在全总工作期间,王明又在《劳动》、《红旗》上发表了19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为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推波助澜。由于王明在此期间积极追随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因此,只在全总工作了3个月左右,就又被调回中共中央宣传部任秘书。

“立三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第二次“左”倾错误,其产生与共产国际的“左”倾指导紧密相联。但是,中央在关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是否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敌我力量的估量以及制定冒险主义武装暴动计划和成立行动委员会等方面,又与共产国际的文件与意愿之间有些不一致,造成了在具体行动方针上与共产国际的矛盾。

王明回国以后,本来是“立三路线”的积极追随者,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对马列著作引经据典,对共产国际决议照抄照搬,这就与“创造性”地执行共产国际“左”倾政策的李立三在某些理论观点上发生了分歧。1930年7月9日,在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讨论6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的会议上,王明就决议中关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一省与几省的政权以及反右倾等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王明等人当场掏出马列著作和共产国际决议,摆在桌子上,引经据典,与李立三等中央领导展开了一场学院式的争论。搞家长制的李立三在理论上争辩不过,就给王明等人扣上了“右派”、“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小组织者”等帽子,并由向忠发当场宣布,立即撤销王明全总党团秘书的职务。随后,中共中央又给王明留党察看6个月的处分。

1930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批判了“立三路线”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极“左”估计,停止了组织全国武装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和日常工作,结束了“立三路线”。但是,1930年10月,共产国际发出了《共产国际执委给中共中央关于立三路线问题的信》(国际十月来信)。该信在指责立三错误是路线错误的同时,也批评六届三中全会犯了“调和错误”,从而造成了中共党内领导层的新危机。这成为王明上台夺取党的领导权力的契机。

1930年12月,共产国际委派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亲自来华,贯彻国际路线,扶植王明上台。

米夫来华后,把王明封为“反立三路线”的英雄和“国际路线的忠实代表”之后,又以应该提拔“拥护国际路线”、“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干部”为借口,将王明提拔为中共江南省委书记。

1931年1月7日,米夫一手策划和操纵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武定路修德坊6号秘密召开。为了确保王明能够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台,米夫提议,经中共中央同意,王明等15名非中央委员也参加了会议,而且这15位代表既有发言权又有表决权,同中央委员享有同等的权力。

会前,米夫亲自起草了《中共四中全会决议案》,并拟定了准备补选的中央委员和改组后的政治局委员名单,以共产国际远东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名义提出。虽然在选举时不少代表反对王明任政治局委员,但在米夫的精心安排下,原来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一步登天,在六届四中全会上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1年10月18日,王明离开上海,于11月7日抵达莫斯科,就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在离开前,王明提议并经共产国际批准,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康生、陈云等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临时中央总书记博古充当了王明代理人角色,继续执行王明“左”倾路线。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唐朝离婚率为什么居高不下?女子色衰男子发迹
  • 山西乔家大院先祖发迹后为何要娶寡妇为妻?
  • 1943年王明延安治病汞中毒 中央认定为医疗事故
  • 安禄山的故事
  • 俄罗斯入世之路缘何如此漫长
  • 揭秘日本重工业巨头“三菱”的肮脏发迹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