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人:姚文元给莫艾打电话,说是纪念活动不要到外边,还要抓好平常的学习,不要转移斗争大方向,周总理的逝世悼词还没出来,宣传规模怎么样现在还没定,你们先不要先做宣传,就这个意思。
解说:客观地说,周恩来与同辈的中共革命家并无本质区别,但他在现代中国政坛的惨烈浑浊中长期扮演一个相对温和,富有人情味的角色,尤其是在林彪垮台后,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攀升到顶峰,人们喜欢拿他与民间戏曲和小说中被神话的诸葛亮作比。
然而在周恩来去世之后,他的治丧规格受到最大限度的挤压。
杨正泉:这哪像是一个大国总理的治丧活动安排,它也不符合当时人民的心情、人民的愿望。
解说:在文革的后几年,周恩来、邓小平成为四人帮批判的首要目标,他们掌握以《人民日报》为首的舆论宣传机器,一会儿反经验主义,一会儿批周公,批宰相,批党内大儒,一会儿又是评《水浒》,批投降派,最后汇集成巍为壮观的反击右倾翻案风。
在意识形态至高无上的年代,四人帮凭借咄咄逼人的话语权,将周恩来逼迫到独木难支的困境。
张常海(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批林批孔还批周,周公就是总理,批林批孔可以,还来个批周公。
解说:周恩来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活跃了五十多年,穿越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倾、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等无数个急流险滩,虽然伤痕累累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长期以来勤政刻苦,委屈求全,使他在党内干部、党外人士和老百姓中有口皆碑。
窦春起(原中央新影配音演员):我记得那时候是夏青同志播的那条消息,从那个时候知道总理去世了,然后就骑着自行车上班,这一路上觉得街上都不太一样,就觉得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感觉人人心情都很沉重的样子。
解说:就这样,周恩来去世的消息首先通过电台向全国进行发布,同时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也连夜印刷,向全国发布这一消息,影响1976年中国政局的第一枚重磅炸弹就这样投下了。
陈晓楠:周恩来的去世,对于本已是混乱不堪的中国政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人们无法承受失去总理的悲痛,然而内心的迷茫比悲痛似乎更加难熬,另一方面对于四人帮而言,他们谋权夺利的道路顿时开阔起来,他们迫不急待地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措施,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多年来积累的对四人帮的怨恨最终大爆发。
四人帮的覆灭这是后话了,我们先来看看周恩来去世之后各方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贺延光:当时给人们带来一种绝望感,中央再没人了,能干的人已经没了。
王忠人:等于一个大厦支柱似的,他去世了谁能应付这个局面,四人帮这种状况国家是堪忧的。
方明(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十年了,整个社会是乱糟糟的,中国的前途是什么,人民的命运是什么,在那个时候心里真是一点底都没有,所以总理去世觉得非常悲痛,感觉一棵挡风的大树倒了,我们今后怎么办搞不清楚。
解说:当时的保育钧是《人民日报》的编辑,正在干校劳动,当他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之后,他马上赶回北京。
保育钧(原人民日报编辑):第二天就回到北京城里回到报社了,整个楼里就没一点笑声,说话也没大声,就是比死了爹妈还沉痛的这种心情,当时看到领导他们很紧张,左一个通知右一个通知开会,大家不要上街去,现在黑布黑纱已经脱销了,不必要纪念,不必要用这种形式来纪念,始终都引导,但是上面从鲁瑛以上的那些人,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是别有用心。
解说:1976年1月9日,《人民日报》发布了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人们仔细察看报纸上的每一句对周恩来的评语,他们希望自己敬重的总理也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然而人们失望了。
贺延光:你如果说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那可能对人们的心情还是一种安抚呢,说你中央还是肯定的,但是没有,那这些老革命、老元帅、老开国的功臣一个一个去世,怎么评价他们,我们很注意,一般的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是周恩来不一样,周恩来顶到头了,后来我就想连周恩来干了这么一辈子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那中国只有一个毛主席,只有毛主席是,只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