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告最大的可能性是一位高级妓女来寻求“包养”。她和11年之后“富有绅士”刊登的广告中提到的女士是不是同一个人?
“富有绅士”宣称,由于家庭的原因,被迫与长期交往的年轻女士结束关系。他愿意拿出一笔可观的钱给她和任何愿意把她领进婚姻神圣殿堂的有品位的绅士,或者体面的生意人。
这样的广告加深了人们对个人征婚广告是阴谋和陷阱的印象。
征婚广告也闹出了不少笑话。1825年,哈罗公学的一帮学生以“美丽、富有”的女士的名义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收到了50位男士热情的回复。于是这帮学生又刊登了一则广告,要求有意的男士在某天到一个德比巷剧院见面,要求男士站在后排,拿单片眼镜遮住右眼。
到了指定的那天,50个男人站在那里,相互看着对方的单片眼镜,渐渐明白他们被耍了。
征婚广告还有更深的阴谋。1828年,不少于53个受人尊敬的女士回应了24岁的威廉·科德的征婚广告,他说他需要一位妻子给他带来财产和家庭的舒适。实际上,这个科德是个残忍的杀手,他刚刚杀死了他的女人,当然不是出于意外,而是蓄意谋杀。
不过征婚广告中有蓝胡子也就有黑蜘蛛。19世纪末期生活在美国的贝莉·吉妮丝成功捕获了猎物。她可能杀害了她的两任丈夫和所有的孩子,然后开始刊登征婚广告,大量男人为此所吸引,落入了这位黑蜘蛛的罗网。她将他们的尸体支解,然后埋在她的院子里。据悉,可能有四十多人被埋在她在印第安那州拉那42英亩的农庄里。
女性开创新风格
对于淑女来说,发布广告和答复广告都有辱美名;直到19世纪50年代,女性发布的为数不多的广告中,也大部分用的假名。当时已经发展出了固定的说法:使用中间人(温莎城堡约翰·戴尼爵士推荐),还有固定的措辞,如“举止端庄”“善持家务”“邮资付讫(回复应征不用贴邮票)”,还有最重要的“来信保密”。
1820年左右,英国人忽然间对家庭名誉前所未有地开始关注起来,这让中产阶级女性有几十年时间都不再刊登征婚广告。同时,男人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随着照相术的发明,征婚启事者开始要照片了。从这时开始,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音乐和阅读,有助于婚姻美满的观念也开始反映在征婚广告上。
征婚广告变得各具特色了,看起来每一份征婚广告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1863年,伦敦的一份征婚广告声称:征婚,发布广告者希望觅只有一条腿的女士为伴。
在1870年到1900年,英国伦敦20份周刊和月刊都有征婚版,这背后的强大推动力来自中产阶级妇女,她们意识到自己要么在25岁之前嫁出去,要么就会冒终身嫁不出去的危险。
这种恐惧深刻表现在下面这则三姐妹同时征婚的广告:莉莲、格拉迪丝和罗萨莉,已故官员的女儿,有不错的收入,年龄是22岁、20岁和18岁,不愿孤老终生。像所有的爱尔兰女士一样能干。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新的现象:孤独士兵的征婚广告,很多刊登在《每日邮报》上。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年轻孤独的军官,在比利时的佛兰德斯服役,希望与活泼美丽的年轻女士(年龄在18-20岁)通信。
西班牙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男性的人数急剧减少,到1921年,英国的女人比男性多出170万,传统随即打破:第一次,女性发布的广告超过了男性。1915年一份征婚广告上写道:女士,未婚夫身亡,乐于嫁给完全失明或者在战争中致残的军官。
战争也改变了女人看待自己的观念,她们不再隐藏在家中,并且开始吸烟,跳舞和擦口红,勇敢说出自己的要求和权利。这时有些女人开始征约会对象而不是结婚对象。
20世纪50年代,广告业长足发展,这时的征婚广告有的是争征得到了解脱,“征婚”也峰回路转,新的“孤独之心”出现了。自从50年代美国首次把婚恋节目搬上了荧屏,各国的电视人对婚恋节目进行过不同的探索,演绎出不同的节目形态。现在世界各国婚恋节目的形态多达数百种,抢占了征婚广告的风头。
需求消失之后,英国最后一份征婚版面在1961年停止出版。过了十年之后才再次繁荣起来,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征婚广告又退回到了19世纪的水平。但是1981年“新中国第一条征婚广告”才诞生,随后迅速席卷神州大地。
正如1695年一样,征婚广告依旧在表达自己的期望,表达对爱的渴望,希望能逃离现有处境,寻求安全的保障,虽然如今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些希望,但是其本质三百多年来都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