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派人将严蕊刑事拘留后,立马要她交代跟唐太守鬼混,利用诗词唱和攻击朝廷的"犯罪事实".朱圣人平常总爱高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口号,这一回唐仲友让他抓了个现案儿。好家伙政治问题加上生活作风,又赶上扫黄打非,朱圣人心说,不死我也得让你掉成皮。
朱熹还想:大家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所以只要一动刑,严蕊肯定来个竹筒倒豆子,彻底坦白。可没想小女子严蕊还挺拧,任凭毒刑用尽也不肯诬陷老唐。朱熹一看,来硬的不行,可使美人计对严蕊又不适用,于是就派专案人员向严蕊反复交代政策:说是这个案子性质虽然非常严重,但我们历来实行的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为无罪,反戈一击有功"的政策,只要你主动揭发唐仲友的罪行,朱大人念你是个弱女子,又年轻无知,一定会替你开脱,从轻处理。你陪唐仲友喝过花酒,有过诗词唱和总是事实吧,啥都不交代是肯定过不了关的。
可严蕊却说,陪老唐喝过花酒是事实,但我是卖艺不卖身;我们确实有过诗词往来,但没有攻击过朝廷。官妓参加官家的party是政策允许的。所以,没有的事儿,我不能昧着良心瞎说,打死也不说,打不死更不说。朱熹一听恼羞成怒,连白公馆、渣滓洞的刑法都用上了--让人用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尽管十指连心,可严蕊仍然宁死不屈,坚决不肯诬陷老唐。
这下子朱熹这个道德警察,没法收场了。一时间朝野震动,舆论哗然。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最高当局,很会玩平衡的宋孝宗,为了平息纠纷,只说了一句"此秀才闲斗气耳".秀才闲斗气,就拿老百姓的孩子开涮呀,那说理去?
再说人家严蕊也没有犯罪呀,因为宋代法律规定,官妓也叫营妓,可以合法地坐台对官员搞三陪,只要光卖酒卖唱,不卖身就行。当然这样的禁令,官员们往往搂不住,所以尽管宋代的官员嫖娼成风,有关部门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况且,没有真凭实据,您也不能在严蕊这样一个弱女子身上找辙呀!打不了老虎,拍苍蝇呀?
宋孝宗在宋代是个善良开明的皇帝,对眼前的事儿明镜似的。他心说大哥,您别用"保初节易,保晚节难。"那套来要求一个妓女呀,人家那是爱岗敬业善待客户呀!于是他就决定将道德警察朱熹调离,并让岳飞之子岳霖接替他的职务,并利用岳家的巨大声望来为朱圣人擦屁股。
宋孝宗这样做,也为了迅速平息这起南宋历史上最大的桃色事件,以保护唐仲友等政府官员的名声。同时,也是借给严蕊女士平反昭雪,来迅速平息社会舆论。严蕊在临出狱前,写了首《卜算子》词。词中写道:"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官员们互相倾轧,严蕊当然只好到尼姑庵或道观里去归隐了,至于具体地点,千万"莫问奴归处"了。
可也有人说,朱熹真的是一位反腐斗士。他查办老唐,并不是挟私报复。有人甚至说,在朱熹短短的九年从政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曾六次弹劾当朝宰相王淮的亲家--台州知府唐仲友贪赃枉法。但王淮却指使吏部尚书郑丙,反诬朱熹的道学是"欺世盗名,不宜信用"的伪学。宋孝宗轻信此言,从此9年多的时间里,道学被定性为一种政治罪状,直到宋理宗时代朱熹和道学才得以恢复名誉。
宋理宗还尊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的理论正式成为官方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