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为何“无服私访”?

时间:2013-10-17 08:55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乾隆大阅图

 

乾隆大阅图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在还没有发明摄影技术的古代,监考官又是如何验明考生真相的呢?清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东西不准进入。为防止代考,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放行。


  《履国丛话》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叫胡希吕的"朝廷视学"在南京巡视考务,核对"相貌图"时,把上面"微须"的"微"字误解为"无"字,凡是脸上有微须的考生都被他审定为"人、图不符",一律赶出考场。这样一来,可急坏了那些有微须的考生。他们很不服气,就斗胆同胡希吕争辩起来。胡希吕仍然固执己见,大声怒斥学生:"汝等读书断文,竟不知'微'作'无'解耶?" 其中一个微须考生一听,哈哈一笑,反驳道:"依您之见,孔子曾微服外出,是不是该解释为孔子把衣裤脱个精光而外出?当今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均微服私访过,请问,您如何解释皇上的'微服私访'?"胡希吕被驳斥得无言以对,十分尴尬。最后,他只得让那些微须的考生重新进入考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