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军校期间,因文化基础较好,人也勤奋,各科成绩考评均为"优良".他性格沉静多思,喜欢研究战术,不好演讲、集会等抛头露面的"风头",因此也深受军事教官赏识。
但对军事院校的学生而言,林彪有一个显着的弱点,体质虚弱,最怕野营拉练和早典。一次早典跑步时,他还因体力不支摔倒在地,令整齐的队列乱作一团,受到教育长邓演达的批评。
林彪后来成名后,许多附会的传说风起。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便在他的着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说:"林在着名的广州黄埔军校受训期间,也曾是蒋介石和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勃留赫尔(加伦将军)的宠儿。"还有文章说,林彪军校时期便被称为"军校之鹰".蒋介石在辽沈决战前的会议上,感慨说:"……这个人就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
至于渲染军校时期蒋介石如何拉拢林彪,甚至当时便认为林彪是"当代韩信"的《黄埔恩怨》等书籍更近乎小说家言,缺乏严肃的证据,多半凭空想象而已。
实际上,1925年7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并且从组织上与黄埔军校分开,兼任军长的蒋介石将主要精力放在军队上。直至1926年1月15日,他才辞去第一军军长职,由何应钦接任,自己打算"专力于军校事业,一心办学,训练党员,养成干部革命人才".
但蒋介石也并未如同对待黄埔一期一样,专注于"军校事业",所以他后来承认:只有"第一期学生可说由我亲自指导出来的多".
黄埔一期仅有400余人,而黄埔四期学生毕业者即有2314人。蒋介石已不可能如黄埔一期一样,一一找学生谈话进行感情拉拢。
蒋介石对林彪毫无留用之意
另一方面,"将帅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名将的成就建立在出真知的战斗实践上,而绝不是课堂上一两句精彩发言或者赵括式的纸上高分。黄埔军校仅仅是一种军事入门的速成教育,时间短,又以政治教育为主,林彪难以骤然掌握军事谋略的精髓。他的军事才干与粟裕一样,是红军十年不断征战积累、思索的结晶。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加伦即便与林彪相见,也不可能因只言片语,将面相文弱又无战争经历的林彪视为宠儿,更不会无端称一位18岁的白面书生为"当代韩信"或"军校之鹰".而且辽沈战役前,中共黄埔学生将领以少胜多,擅长大歼灭战,表现最出色的还是被蒋介石悬赏10万银元的徐向前,蒋介石如果真有夸奖,也只会称徐向前为"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同期林彪的赏格为8万银元)。
进入黄埔之前,林彪已经是共青团员。进入军校后,在堂兄林育英、林育南的好友恽代英影响下,他又很快加入了中共组织,毕业后也顺理成章被分配到中共第一支自己掌握的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25师73团,即原叶挺独立团任排长。
蒋介石也知道中共组织的纪律很严格,不可能因为自己一两句许诺拉拢一个党员。否则,当初他早已将最为赏识的中共党人周恩来、蒋先云、陈赓拉过去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的话,蒋介石也早就应该这样检讨了。
如果蒋介石有心于林彪,至少应该将林彪分配到第一军第一师这一正宗的嫡系部队,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感化这位"当代韩信"为己所用。但事实上林彪很轻易地去了叶挺独立团,蒋介石毫无留用之意。
聂荣臻回忆在校时的林彪:学习较平庸政治不活跃
再者,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林彪能够在红军脱颖而出,又在东北统率数十万大军与黄埔师兄、教官杜聿明、陈诚等人角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共组织对军队战斗力影响、群众思想教育以及根据地建设卓有成效的结果,离开这一环境,让林彪与杜聿明或陈诚换位,那么胜利者必将是杜聿明、陈诚而非林彪。
深知中共有"总体战"优势的蒋介石,不可能童话般地后悔错过一个林彪,使自己失去了一座江山。
因此,所有的传言如同后来"斯大林愿意以15个将军换林彪"的笑谈(不知这15个苏联国籍的将军到中国有何用处?)一样,都是"英雄情结"的好事者,从林彪后来的战绩与名气往前推测,以讹传讹的结果。正如中国古代开国皇帝诸如赵匡胤等人,多有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的异相传闻,虽记于正史,却十分荒诞。
比较接近历史的记录当属同为黄埔四期同学的国民党将领文强的回忆。他说:"黄埔军校时期的林彪,尽管已是共产党员,却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的个性是不大说话,也不开玩笑,无论上课、还是训练,给人的感觉是有头脑,心思深,学习比较认真,也肯动脑筋。"
时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的聂荣臻后来的回忆也是一个佐证。作为见证人和知情人,他于1984年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自己的印象:我认识林彪最早是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他当时是第四期学生,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
因为过于久远,文强与聂荣臻的回忆或许有一些出入,但军校时期的林彪绝不会已"红"至"当代韩信"、"军校之鹰"、蒋介石"宠儿"的地步,否则文强不会不提及,而聂荣臻也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印象。
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 林彪上门安慰送上200块银元
三个月后,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马失前蹄,不幸殉职。毛泽东便提议林彪继任团长,使其成为仅有的四个团之一又是绝对主力团的一把手。
此前,毛泽东就有过林彪担任这一职务的提议,因为朱德的有异议,认为28团是主力团,团长必须是得力的人,最后只好折中,由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兼任。
毛泽东没有看走眼。8个月后的红四军七大前后,他与朱德、刘安恭等人围绕建军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甚至赌气提出请辞前委书记。
林彪表现了与以往不同的主动。他不但在多次会上言辞激烈,明确支持毛泽东,还给毛泽东写信,说朱德"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
他甚至找到毛泽东,当面恳切地说:"你今天提出的你个人要离开前委的意见,我非常不赞成","你不应离开前委,我希望你以后应该有决心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对林彪这一支持的举动不能不印象深刻。
不久,在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林彪不但上门安慰,还凑了200块银元送给他。
毛泽东后来多次说:"有几次,遭到内部同志不谅解,把我赶出红军。当老百姓了,做地方工作,在福建。"
他十分感慨地提起林彪:"那时,林彪同志和我一道,赞成我。他在朱德领导的队伍里,他的队伍拥护我。我自己秋收起义的队伍,却撤换了我。同我有长久关系的撤换了我,同我不大认识的拥护我。"
有这份感慨,要林彪的仕途不平坦畅达也难。
林彪几乎紧随朱德脚印开始升迁之路
一年后,林彪便接替升为红一军团总指挥的朱德,被毛泽东任命为红四军军长,年仅23岁。从此,他几乎紧随着朱德的脚印,开始亦步亦趋的升迁之路。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他就被毛泽东升任、接替为红一军团军团长。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