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虎将:周志坚
1948年10月23日,13纵告别多年战斗的齐鲁老家,向南进军,奔赴淮海战场。在着名的淮海大战中,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六调周志坚"传为佳话。
决战伊始,华东野战军瞄准了国民党关内最大的野战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决定先拿悍将黄百韬"祭刀".这黄百韬也是命该绝的。一个月前,济南战役提前结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率部急急前来救援的国民党第7兵团总司令官黄百韬在半路上打了个激灵,获知济南确实已失后,他率部撒腿就逃回了江苏连云港。随后,山东兵团南下,兵锋所向。他见势不妙,于11月4日放弃连云港,向徐州撤退。这就让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盯上了。第三日,他急令周志坚率13纵经侯迁闸渡口急渡运河,向宿羊山、曹八集攻击前进,准备围歼黄百韬和第7兵团。
此为一调周志坚。
曹八集是徐州以东50公里的一镇子,是黄百韬兵团西撤的必经之路。因此,粟代司令员要求13纵迅速消灭曹八集守敌,攻占镇要点,他交代说:"周志坚,你要像一把钢刀一样,拦截切断黄、李兵团的联系。"
"李"是老蒋的另一兵团总司令李弥。周志坚这一着,是华野实现中央突破、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关键。部队急奔一天夜,于8日抵近运河。可前卫39师赶到运河岸时,滔滔大河横在面前,只在河边找到一只小破船,一次只能坐一个班。后来,前卫连好不容易找到十几只船,部队开始渡河,可上万人马就十几只船,周志坚和廖政委赶到运河边时,急得眼睛发红,唠叨着:"渡河速度太慢。"正要想办法时,黄昏时分,突然传来下台儿庄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的消息。这起义一举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联系,让黄百韬完全陷入困境。他因为事先把军火和粮食用专列提前运往了徐州,前头何、张率部一挡,他不仅立即粮弹无着,而且兵陷入运河四周。周志坚兴奋地说:"老杨为我们13纵立了一大奇功,也为我们进攻曹八集开了路。"
他所说的"老杨",就是13纵联络部部长杨斯德,他其实并不老,年方27岁。
早在10月22日,周志坚把他叫了去,说:"华野司令员陈老总要你去趟。"杨斯德一去见陈毅,接受一个命令:去13纵的当面之敌--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的司令部,策动该部临战起义。
冯治安是蒋介石的杂牌军。杂牌在蒋军中就是"杂役",一上战场就是替死鬼。这次冯治安的杂牌军也不例外,全被"剿总"总司令刘峙部署最前沿的贾汪一带,迎头挑战华野最锋利的刀刃。部队"危在旦夕"时,"冯总"还在上海陪自己的小姨太呢,前线兵权由中将副司令官何基沣代为执掌。他万万没想到的何竟然是地下党。何基沣原是冯玉祥西北军29军37师110旅旅长,卢沟桥事变时,就是他指挥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当蒋介石不支援29军时,他孤军无援,致使大名失守,当即写下"马革裹尸去,不演风波亭"的诗句,然后拔枪自杀,弹穿右胸,血流如注,事后却被救醒。他此举一时震惊朝野。伤愈后,何基沣知道靠老蒋抗日没希望,开始另寻救国出路,在武汉找到了周恩来,一席彻夜长谈后,他秘密前往延安,见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秘密入党,之后直接受党中央领导,在敌营里战斗。
1940年初,在抗战最艰难时,77军副军长兼179师师长何基沣因以大批武器弹药和经费支援新四军,被国民党当局押解到重庆,进行审查。他走后,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接获可靠情报,日军集结六七个师团的兵力要到随枣地区来"扫荡",急电重庆,要求放回何基沣指挥作战,被重庆军委会严词拒绝。战斗激烈时,李宗仁再电重庆,军委会仍不放人。结果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激战中与179师联系不上,孤军作战而中弹牺牲。何基沣与抗日骁将张自忠、赵登禹三人情同手足,是西北军的三大虎将。当张自忠的灵柩运至重庆时,10万人迎接祭奠。仍在被审查中的何基沣看到兄长的灵柩,悲痛万分,发誓要为他报仇。不久,重庆找不到何的把柄,只好让他官复原职。何基沣回到5战区后,得知杀害张自忠将军的日酋名叫横山武彦,且因杀害了张自忠已由大佐升任18旅团少将副旅团长,驻防在湖北荆门、当阳、远安一线,其旅团部设在当阳县城付家岗,正与何基沣179师对峙。何基沣立即与新四军和友邻部队联系,密切注意横山动向。但一直没报仇机会。
他这一等就是一年多。1943年3月17日,何基沣得到新四军5师的绝密情报:"18日晨,横山武彦将由一小队日军护卫,分乘四辆军车,从当阳县城出发往烟集、育溪、庙前,前往荆门巡视防务,查看军用机场修建情况。"他立即命令179师537团3营排长陈云龙率两个班带一门迫击炮在来回荆门必经的咽喉之地观音寺设伏,准备突然袭击消灭横山武彦。这横山也知何基沣一直在寻仇,不无忌惮,因此行踪飘忽不定。两班战士在观音寺连续埋伏了15个小时,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还是不见横山车队到来。原来狡猾的横山于早上出发后临时改变路线到了荆门。他返回当阳时,为免遭伏击,又故意推迟到晚九时半才动身。晚上10点半,设伏战士终于见一行车队开小灯进入观音寺,轻重武器一齐开火了,密集的子弹射向日军,瞬间,横山乘坐的吉普车中弹撞到岩石上起火了,车上几个日军被打死,横山左胸负了重伤。迫击炮手瞄准他快速射击,炮弹砸中横山,当即被炸飞了。张自忠大仇一报,大快人心,举国欢呼。
1946年,何基沣在北平遇到八路军总部联络干部徐冰,强烈要求"回家",徐冰边劝慰他不要急,边将其情况报告上级。随后,国共和谈代表、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北平后寺胡同秘密接见他,说:"你现在回解放区还不是时候,还是回原部队好,不要轻易暴露身份,但到关键时刻,要毅然决然地领导起义。"
叶剑英还告诉他:"你有事可和张克侠商量,他也是我们的人。"
"是么?"何基沣又惊又喜了。
张克侠也是第三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他在早年就读莫斯科东方大学时就秘密入了党,长期蛰伏于国民党军中。以后,两人在一个营垒中相互策应,秘密配合。
杨斯德来到第三绥靖区后,为了使行动方便,何基沣封了他一个少将军衔,化名"陈惠国",对外称是南京来的"高参".他拿出在纵队的作风立即开始活动,组建临时党支部,准备阵前起义。10月31日,他们得到正式通知:战役于11月8日发起,届时华野7、10、13纵由第三绥靖区正面渡江南下,截断徐州与黄百韬之间的通道,要求张、何在战役发动时起义,让出运河防线,控制所有桥梁,确保我军顺利过河南下。起义的联络口号是:"杨斯德".夜间联络的信号是手电明灭三次,且人员全部翻穿棉衣。起义准备工作进入了白热化。可起义的主力59军内部还意见不统一。军参谋长刘景岳坚决不同意起义,说:"我为党国效忠了大半辈子,到如今寡妇再嫁?不干!"180师师长崔振伦一贯家庭观念重,立即流泪声称:"我全家都在江南,这边一动,家人势必遭殃,是干不得的。"38师师长杨干三则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副军长孟绍濂左劝右说,弄得喉咙冒烟,也没劝动这些"石头",心灰意懒地求救何基沣。何基沣和杨斯德商量,请华野部队从59军正面施加压力。
11月7日下午,10纵向59军防守的万年闸方向实施突破,黄昏时攻占北岸桥头堡,晚上拿下桥梁和南岸据点,渡过运河的兵力达3个团之多。这下守备该闸的180师乱了。军参谋长刘景岳急了,慌忙上报,赶回徐州的"冯总"也急了,下令说:"限天亮前夺回失地,否则军法从事,团长、师长都不姑息,军参谋长刘景岳贻误战机,亦一律问罪!"
刘景岳听了这"死命令"惊恐万状,乞求副总司令何基沣说:"杨师长已经急哭了,黑夜仓促之间,哪能联系上部队啊?大雨寸步难行,望副座念多年的情谊,宽恕属下等。事已至此,总得想个办法才成。"
何副司令拿着话筒,口气却不耐烦:"办法?守个小闸门都守不住,你们自己想吧。你和孟绍濂商量一致了再告诉我,另行定夺。"说罢,还怕刘景岳犹疑又补一句:"商量结果必须在午夜前告诉我。不瞒你啦,天明之后,执法队就从徐州来贾汪!"
这一打一吓,果然见效!午夜时分,孟副军长打电话来,说:"意见统一了,他们同意起义。"
59军这边的问题才解决,另一问题又来了:起义的另一核心人物张克侠被冯总司令软禁了。原来"冯总"对张克侠一贯不放心,加上张克侠多次劝他"起义",大战来临,他就怕他把部队"带走"或者"起义",可对他又没办法,唯一的"智慧"就是不让他接近部队。这还真把张克侠难住了。眼见就要起义了,他必须赶回贾汪前线。谁知一个要"回部队",一个拦,两人斗开了。张克侠说:"前方将有大的战事,我要回去指挥。"
冯治安立马"堵"回:"大局要紧,我这里也离不开副司令呀。"
正司令不准,副司令也不好强行走。这时前方的何副司令和59军打电话来,要求张副司令回前线去指挥。"冯总"还是一口拒绝!最后,张克侠急了,正脸作色说:"前方军、师长都要求我到前方去指挥作战,出了问题谁负责!"
(责任编辑:陈冬梅)